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书法篆刻创作历史与现状
                          山东书法篆刻创作历史与现状
  晚清至1949年以前,山东从事书法篆刻创作的人为数不少,影响较大者百余人,书法方面如翟云升、陈介祺、曹鸿勋、王懿荣、丁佛言、郑文焯等,篆刻方面如王石经、丁佛言、孟昭鸿等。其创作特点是:仍旧受到清代中期倡行碑学的影响,书法多以北碑为主,追求雄健厚重的艺术风格,书写汉碑和北朝碑版已成为一大流派。这一时期并盛行金石学研究,一些书法篆刻家利用金石资料和金石学的研究成果,在篆书、篆刻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凡是有影响的书法篆刻家,对金石、绘画、文学、历史都有较深的造诣。这给书法艺术创作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这时期以写碑为主的著名书法家有:  翟云升(1776-1860),掖县人,1823年(道光三年)进士。富收藏,擅篆隶,其隶书影响尤大,撰有《隶篇》。其隶书方正类《张迁》,飘逸类《曹全》,结体方正,用笔时用侧锋,作品在山东流传颇多。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斋,潍县人,以金石家著称。书法颇重金石情趣,用篆书的笔法写颜字。篆书用笔忽篆忽隶,不拘一体。楷行书也掺杂不少古文字形体,别具一格。1871年(同治十年)著有《习字诀》2000余字。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叔问,别署大鹤山人,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他在医学、文物、篆刻、绘画方面均有较深造诣,书法反被其他才艺所掩。其书自《张猛龙》入手,兼取其他北碑中高浑冲和的精华,对法贴中的字形结构也多所吸收,所以他的字在波磔及体势方面,发挥了北碑的特点,结体与姿态则多来自南贴。  丁佛言(1878-1930),原名世峄,初字桐生、息斋、迈钝、芙缘(因谐音“佛言”后更之),别号黄人、松游龛主,黄县人。初学欧、颜楷书,行书习苏黄,草书习王羲之、怀素,隶书以临《张迁》、《孔庙》为勤。书法以篆书最具影响。小篆初师邓石如,中年后师李阳冰,大篆专功商周金文,也涉猎《石鼓》、甲骨文。篆书古朴浑厚,气度轩昂,篆书多作对联。  以碑为主,书写篆隶有影响的书法家还有济宁沙养墉,善魏碑;无棣郑作祯,工篆书;掖县杜尚,善魏碑;潍县陈森,工篆隶,也擅篆刻;著名篆刻家王石经、胡柏年也善隶书、篆书。还有外籍多年居鲁的书法家,如迟海鸣,擅长魏碑,作品在济南流传很广。  这一时期,还有以写南帖为主,或碑贴兼融的书法家,他们追求蕴藉典雅、婉美生动的艺术风格。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有:  王懿荣(1846-1900),字正孺,一字廉生,福山人,1826年(光绪六年)进士。书法工行楷,其作品多取对联形式。善隶书,取法《礼器碑》;也作篆书,取法赵之谦。日本《明清书道图说》及《历代楹联名选》等均收录其作品。  曹鸿勋(1846-1910),字仲铭、竹铭,号兰生,潍县人。1822年(光绪二年)状元,官至陕西巡抚。其书法初学王之翰楷书,后学顾、虞诸家楷书,老益深朴,亦工汉隶。  王(1859-1933),莱阳人,为曹鸿勋入室弟子。善行楷书,书写匾额甚多,故时人有“无匾不是,无腔不学谭”(“谭”指当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之说。  柯绍(1850-1933),胶州人,光绪年间进士,民国时任清史馆总纂。善行书、行草书,其书险峻中不乏飘逸之气。与沈曾植齐名,被誉为“南沈北柯”。  王讷(1881-1957),字墨轩、墨仙,安丘人。1912年曾任山东省临时省议会议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齐鲁大学书法教师。善行草书,类颜体,作品在山东流传很广。泰山有其题词刻石:“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此外,还有不少在全省各地颇有名声的书法家,如潍县王之翰,善楷书,章法极似唐人;潍县王寿彭,善颜体,其书在家乡及省城影响较大;诸城徐会沣,工楷行书,故宫多有其书;苍山县王思衍,书擅诸体,也工篆刻;莒县庄陔兰,善行书;安丘刘封,工章书、行草,善以左手书大幅;历城王鸿钧,书近欧颜,善写大字,济南多家店堂招牌出自其手。  这时期的山东篆刻创作,多是继承前人,或模拟秦玺汉印,因而没有出现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篆刻家,但他们对篆刻传统的把握和娴熟的刀法技艺,也表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当时著名的篆刻家有:  王石经(1831-1918),字君都,号西泉,潍县人。曾以20年之精力,对陈介祺万印楼所藏印玺朝夕临摹,潜心研讨,故其篆刻深具秦汉印之精华,并兼取诏版、瓦当等文字入印,具有沉稳端庄、工整精严的特色。代表性作品有为陈介祺所刻“十钟山房藏印”、“海滨病史”等(现存故宫博物院),王氏还著有《西泉印存》、《集古印》、《甄古斋印谱》。  胡柏年(1877-1923),字柯高,号许安,祖籍绍兴,居济南。篆刻师承浙派,存有印章千余方。也工隶书,效法陈鸿寿。著有《抱影庐印存》。  孟昭鸿(1883-1947),字方陆,号放庐,诸城人。擅长刻汉印,刀法精妙,气度超凡,治印主张“小心落墨,大胆纵刀”。曾用20年时间,辑平生所见汉印文字而成《汉印文字类纂》(1933年西泠印社印行)。也擅书法,工隶书。著作有《放庐印存》、《汉印分韵》等。  丁佛言不仅是著名书法家,其篆刻也卓有成就。他初摹丁龙泓(钝丁)印,其篆刻“白文仿汉,朱文仿邓”(石如),均能得其精髓。善用重刀,印风古朴大方,深厚凝重。这一时期的篆刻家还有乐陵石本泰、石鳌父子;潍县丁召保,著有《韵秀馆印谱》;济宁郑鲁门,仿秦汉印几欲乱真;临清张树德的篆刻作品,在民国时获山东博物展览会特奖。  20世纪20年代至1949年以前,山东书法篆刻艺术受社会条件的限制及战争影响,基本保持原有面貌,无突出之处。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70年代以前,山东书法篆刻艺术创作活动发展比较缓慢。近十几年来,随着政治安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书法篆刻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这时期的书法篆刻创作,一方面继承了前人的创作经验和艺术风格,或以碑为主,或以帖为上,但越来越多的书法家则取碑帖之长,融汇贯通。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文物资料的出土,也为书法篆刻艺术带来许多新的发现,科学技术的昌明和故宫收藏历代书法墨迹的公开,为书法篆刻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擅写碑版的书法家有:  金(1895-1975),原名金树,字墨盒、翁、瓦全生,济南市人,回族。早年师法二王,后转学《张黑女墓志》等魏碑。行书曾受何绍基之影响,具有比较鲜明的个人艺术面目--魏碑兼隶意。1925年曾举办个人书展。1962年为济南趵突泉泺源堂所书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为其代表性作品。  王献唐(1896-1960),初名家驹,后改名,号凤笙,日照人。1928年从事金石学研究,1929年出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大力收集山东出土的商周铜器、汉画像石、邹滕陶文、临淄封泥及名家书画等。抗日战争时期,随图书馆馆藏善本及文物进川,曾兼任图史馆总干事、副总纂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山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王氏书法初学欧,后溯源汉隶、六朝书体及商周金文。其金文工整清丽,风神斐然。行楷书古朴典雅,小字眉批跋识受人珍爱。  商子源(1896-1963),又名商子渔,夏津人。初学魏碑,后转汉隶,也作篆书,擅篆刻,书风遒劲粗犷。  路大荒(1895-1972),原名路鸿藻,字笙生,号大荒山人,淄川人。善隶书,也擅魏碑,精篆刻,刀法娴熟,格调古朴。代表性作品有今蒲松龄故居“聊斋”隶书匾额。  姜椿年(1897-1982),字守迁,亦作寿迁,平度人。擅魏碑,也作隶书。风格近《曹全》、《礼器》,晚年尤以隶书名重。60年代,济南千佛山兴国寺的匾额“大雄宝殿”、牌坊“峰回路转”,皆其所书。  陈君藻(1902-1987),潍坊人。篆书师从丁佛言,作品曾参加全国一、二届书展。  黄立孙(1904-1976),名荦,号立孙。祖籍陕西,生于济南。楷书学赵,行书融汇黄庭坚雄奇隽逸之气。黄氏隶书成就最大,得益《张迁》。传世字迹有千佛山“云径禅关”等牌坊匾额。  呼斋(1907-1966),又名禾斋,号同泰,聊城人。汉隶质朴古茂,行书清新邃远。  任熹(1907-1981),号晓麓,别号倦翁,济南人。任氏诸体皆能,以篆书成就最高,笔致沉稳,凝重活脱,代表性作品有篆书对联《元遗山联句》等。亦精篆刻,著有《爵古斋印谱》、《印话》、《石鼓文概述》等。  善写碑版一路的书家尚有:曾多年寓居济南的张培志,善魏碑,行书顿挫有致;建国后一直在山东任领导工作的李予昂,善隶书,书风清新遒健,用笔方圆兼施;有出生于上海,建国后长期在济南、泰安工作的朱复戡,擅大篆,用笔苍茫涩辣,也擅篆刻,具有用刀险劲,注重刀笔意味的特色。  这时期,以写帖为主,或碑帖并重的书法家有:  王统照(1898-1957),字剑三,诸城人。精行楷,用笔沉稳清劲,文气盎然。  陈秉忱(1903-1986),原名陈文,字颁臣、颁丞,陈介祺曾孙,潍县人。擅书法,尤精楷书,建国后一直在党中央机关工作。其手迹有线装本《毛泽东诗词》题签、任弼时墓碑等。  关友声(1906-1970),名际颐,字友声,号嘤园,济南人。30年代与其兄关松坪共创“国画学社”和“齐鲁画社”,课徒传艺。与张大千、傅抱石、李苦禅等画坛名流过从甚密。关氏书法早年仿苏轼,后得到宋克章草真迹,遂习章草,兼工汉隶。其书流便丰腴,气势充盈,人称其书“现代章草之尤”。书法作品有《自书题画诗》和济南“漱玉泉”等题字。  高启云(1914-1986),号骈翁,临朐人。书法初学颜柳,亦学晋唐诸家,研习二王书法尤勤。行书借鉴何绍基,善大字。曾任中国书协名誉理事、书协山东分会名誉主席。  张立朝(1914-1982),字相迁,历城人。初学颜柳楷书,得王讷指教十余年。四体皆能,以楷、行草书为人称道。楷书苍秀遒丽,行草书圆润流畅,作品收录于日本书道联盟编的《现代中国书道展》等。  这时期有影响的书法家还有安丘张茆才,善草书,亦以草书笔法作篆书,书以气势取胜;潍县郭味蕖,善行书,也精篆刻。这一时期客籍书法家还有:30年代以来一直在山东大学任教的黄公渚,善行书,典雅清丽;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宗惟成,善行楷,用笔内,气度安祥,质朴无华,有怡静之美。  民国中期至建国以来,山东篆刻艺术的发展同以前相比,更趋向专门化。篆刻同书法一样,故宫所收藏的泰汉玺印被公开展出,象《十钟山房》等许多古印谱的出版,为篆刻艺术创作开辟了新天地。其间著名篆刻家有:  郑时(1891-1958),字云渠,号爰谷,诸城人。精古文字学,篆刻常以甲骨文入印,刀法挺劲,结体奇古,自成一格,也工小篆。  刘淑度(1899-1985),女,德州人。早年拜齐白石为师,在齐门下学印15年,齐白石誉之为“女子篆刻家的先驱”。刘氏初学汉印,学齐印得其雄健泼辣,形成爽利隽美之风格。曾为鲁迅、钱玄同、许寿裳等人治印。作品有《淑度百印集》、《刘淑度刻石残存集》。  苏白(1926-1983),原名英心,福山人。印作古雅大方,强调刀写意味,注重边框布局,推古出新。1983年在全国首次篆刻征稿评比中,其“身无媚骨”一印获一等奖。著有《苏白印蜕》。  这一时期有影响的篆刻家还有胡耳山,60年代篆刻闻名泉城;济南程璧,工篆刻,还擅于在印章上刻制肖像,著有《古印析览》。近10年来,山东的篆刻创作十分活跃,一些篆刻创作较为薄弱的地区,如枣庄市等,已涌现出一批青年创作群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仇高驰 | 精临赵之谦篆书《铙歌册》百字
邓石如其人其书
这位日本书法家的《草书千字文》,有晋唐余韵,难得一见
钟一明书法篆刻选
【阆风斋】镇馆之宝——陈大中教授—金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信阳市书法名家——尚湘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