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3章 溶解氧资料
    第三章 溶 解 气 体 ;掌握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亨利定律的应用;理解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了解双膜理论的基本要点。掌握水中溶氧的来源、消耗及影响因素,掌握养殖水体溶氧分布变化规律。掌握光合作用化学计量关系式及其应用,掌握补偿深度和初级生产力的概念及初级生产力的黑白瓶测定方法。掌握溶氧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意义 ———水化学与水产养殖生产的重点; 溶 解 氧 DO;第 三 章 溶 解 气 体 §--1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 §--2 水中氧气的来源与消耗 §--3 溶氧的分布和变化 §--4 溶解氧在水生生态系中的作用 §--5 气体的溶解逸出与气泡病的关系 ;一、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 1、温度------水温的升高而降低,温度较低时,温度系数较大。;;Warmer Temperatures Lower Dissolved Oxygen;3.气体的分压------在温度和含盐量一定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液面上该气体分压的增大而升高。 亨利定律Cs= Kst ? P Cs—— 氧在水中知道溶解度; P——达到溶解平衡时,液面上气体的分压; Kst——溶解度系数,其数值随温度、水的含盐量而变也与所采用的单位有关。 对同一种气体在同一温度下有: 式中的压力为P为该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与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无关 ,气体B的分压力等于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T乘以气体B的分压系数φB,这就是道尔顿分压定律: PB=PT×φB 即: ;4、气体本身的性质:如N2 、H2、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而NH3、HCl、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二、溶解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度 溶解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含量是指在一定的溶解条件下(温度、分压力、水的含盐量)气体达到溶解平衡以后,1L水中所含该气体的量,用ml/L或mg/L表示。 饱和度是指溶解气体的现存量占所处条件下饱和含量的百分比: 饱和度为100%----溶解平衡 当饱和度<100%---未达饱和,继续溶解 饱和度>100%---过饱和,水中气体主要向大气逸出 天然水中溶解氧气的饱和含量是指在天然水体表面所承受的大气压力下,空气中的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 任意大气压下的饱和含量(Cs )换算式: (纯水蒸气压通用,可作湿度饱和) ;三、水体空气界面的交换速率 当天然水体中氧的饱和度小于100%或大于100%时,空气中的氧将会溶解于水——水中的氧却会逸出到空气中。据此,不应该出现水体缺氧现象,但为什么水体常常会出现缺氧现象呢?——交换速率的影响。影响交换速率的因素有: 1、氧在水中的不饱和程度,饱和程度越高,溶解速率越慢。 2、水的温度,越高越快。 3、扰动情况:水的运动,水面的风力,机械搅动 4、(扩大)与气体本身的性质有关,例如N2 、H2、O2在水中的溶解速率较小 ;而NH3、HCl、CO2在水中的较大。 5、水的单位体积表面积(一桶水和一盆水相同的体积喂相同的鱼) dC/dt ∝ A / V;一桶水和一盆水同样的水量。不一样的效果; 气体交换的双膜理论:;气体主体中的分子溶入液体主体中的过程有四个步骤: 1、靠湍流到达气膜。 2、靠扩散作用穿过气膜到达气液界面。 3、靠扩散穿过液膜。 4、靠湍流离开液膜进入液膜内部。 ——因而易溶于水的气体溶解速率的限制因子主要由气膜决定,而难溶于水的气体溶解速率主要由液膜决定。;dG;由公式可知道:单位时间内穿过扩散层单位面积的气体量和τ 液相界面膜的厚度成正比;一般情况下: τ 的厚度在0.005到0.1cm,水的扰动会减少扩散层的有效厚度,渔业生产上,在新年的第一次放水清塘之后、水泥池的晴天午后、产卵及孵化池都会有较厚的双膜,较常用的解决办法是浇水,因其中还伴随有很多的底栖物,所以,可用拉网舀去的方法。;一、来源: (1)空气的溶解(开启增氧机)(见表) (2)光合作用:主要来源,与光照条件、水温、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营养元素的供应情况有关。 (3)水流的补给:补水补氧,(静水池塘)效果不好 三者的比例在不同的 水域或不同的鱼池皆不同。;(1)空气中氧气的溶解;.; 空气中氧气溶解的速率与水中溶氧的不饱和程度成正比,还与水面扰动状况及单位体积的表面积有关,也就与风力和水深有关。氧气在水中的不饱和程度大,水面风力大和水较浅时,空气溶解的作用就大(见下表)。;美 国 的 增 氧 机;溶氧饱和度;(2)植物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产氧速率与光照条件、水温、水生植物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技术分享】气压下降容易发生气泡病(九)
水化学(7)
气泡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控
生理学┃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与肺换气
生理学:肺换气
【生理学】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