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环保政策下,水产养殖模式该如何发展?



水产业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大量的养殖废水排放,使得水体污染严重,带来一系列的环保问题。养殖污染已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成为我国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养殖场产生的污染如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必将产生对环境的极大危害,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水产品品质下降并危及人体健康。

在走访一些养殖场时发现,当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换水量减少,水体环境会急剧恶化,投饵和对虾的排泄物使池塘的残饵、粪便等有害的物质留在养殖池内,藻相不稳定,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升高,水面充满了泡沫,吃料慢等问题。水中过高的氨氮对虾体内酶的催化作用和细胞膜的稳定性产生很大影响,并破坏排泄系统和渗透平衡,导致虾极度活跃或抽搐,失去平衡,没有活力等。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会使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蓝)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蓝)蛋白,而后者不能载氧,抑制了血液的载氧能力,造成缺氧,鱼虾摄食能力低甚至死亡。

而现在的养殖模式,依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养殖模式(进水+养殖池塘+排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投料和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在水体中长时间积累,不仅污染了养殖池内的水,随着排放也严重影响附近水域的营养化程度。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质、悬浮物以及氮、磷等营养物,直接排入附近水域不仅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还会使对有机污染物质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时水体会发黑发臭,造成持久性有机污染。

不过相比于其他污染来说,养殖废水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也应运而生出现了一些养殖废水污染的处理技术。国外工厂化水产养殖大多采用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池、生物滤池、机械过滤装置等来取出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随着不断发展,养殖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目前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分为两类:

1、原位修复技术,也称立体修复,主要是在水体上层种植植物,在水体下层投放贝类等水生动物,促进池塘营养物质的多级利用等,一般应用于共生养殖模式的土塘;

2、异位修复技术,又称平面修复,主要是把养殖废水排出池塘,首先通过物理过滤设备,对水中的粪便、残饵等杂质进行过滤,然后经过微生物菌剂净水处理,对溶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进行生物分解,最后将水排入河流实现零污染,或者经过杀菌后重新泵入养殖池实现零排放,实现养殖水体的循环再利用。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Word天!养殖的废水再利用!还能获得不小的财富!
生态修复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
惊了!水产养殖水污染是工业污染的2倍?不!行业人士这么说......
养殖塘里的水发绿是什么原因?
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
图文:揭秘“工厂化”循环水养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