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婺州窑:堆塑艺术的绝响

编者导读:浙江窑口中的婺州窑,无疑是陶瓷史上异类,早在东晋时就创造性地使用化妆土技术,在丧葬盛行的古代,婺州窑的堆塑的运用阳刚而娴熟,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些曽经辉煌过的窑口,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深入探究。在中国陶瓷史中也应该留下它们的一席之地。




一.婺州窑的源流

婺州窑在今浙江中部的金华地区。秦汉时属会稽郡,孙吴宝鼎元年分置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设在金华山之阳,激水之东,故名东阳。隋平陈,结束南北分裂,将会稽、东阳改置吴州,开皇九年又分吴州置婺州。炀帝初改婺州为东阳郡,直至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东阳郡为婺州,隶越州。

婺州窑是唐、宋时期我国六大青瓷地方历史名窑之一。唐代茶圣陆羽曾在其《茶经》一书中讲到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将婺州窑所产之青瓷茶盏名冠第三。婺州窑烧制成功成熟的青瓷之时间,就目前考古资料而言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唐代这一地区属婺州,故沿习当时以地方州县之名命名分类各大窑场的习惯,统称分布在今金华、衢州两市所属各县、市之窑场为婺州窑。


图1 西晋青瓷堆塑罐



二.婺州窑的分期

婺州窑兴于汉,成熟于东西两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元末明初之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地区烧造陶瓷的历史悠久,早在跨今8000——6000年的上山文化时期婺州先民就已掌握了烧造夹炭陶的技术,在东汉晚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瓷器。婺州窑窑工在东西两晋时期发明了化妆技术,为中国瓷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唐代创烧乳浊釉,唐、宋时期窑场已遍布金、衢各县市,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完整的婺州窑系。

三国时期的婺州窑青瓷,胎普遍呈浅灰色,断面比较粗糙,瓷土处理不细,而且没全烧结,玻化程度较差。釉层厚薄不匀,常常凝结成芝麻点状,一般呈淡青色,也有呈青灰或青中泛黄的,裂纹密布,在胎釉结合不紧密和釉面开裂处,往往有奶黄色的晶体析出,这是婺州窑青瓷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这一地区的土层为粉砂岩地带,瓷土散,而且矿层很小很薄,不易开采。因此在西晋晚期,婺州窑的手工业者就创造性地用当地遍地皆是、开采和粉碎都比较容易、并具有很好可塑性的红色粘土做坯料。但粘土中氧化铁和氧化钛的含量都较高,烧成后胎呈深紫色,影响青釉的呈色,所以就在胎的外表上一层质地细腻的白色化妆上,以掩胎色。由于胎外有化妆土衬托,所以釉层滋润柔和, 釉色在青灰或青黄中泛出点褐色,但釉面开裂和析晶的情况较用瓷土做胎的瓷器更为严重。南朝时,婺州窑瓷器釉层遍呈青黄色,胎釉结合较差,容易剥落。

婺州窑所出瓷器种类比越窑瓷少。三国、西晋时以生产盘口壶、罐、盆、碗、碟、簋、笔筒、水盂、唾壶和虎子等日用器皿为主,此外还烧猪圈、鸡笼、鐎斗、谷仓、水井等明器。东晋以后则主要生产罐、壶、碗、碟、水孟和鸡头壶等,明器已经不见。南朝时碗、盏的数量增多,同时出现了盏托。

南宋至元代或许是婺州窑的最后繁华。接着到来的,是不可避免的式微。自东汉以来燃烧了千年的窑火,渐渐黯淡。

    南宋时期,对婺州窑的一个打击是龙泉青瓷的兴起。婺州窑和龙泉窑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北宋时,两者的瓷器颇为相像,甚至分不清是哪个窑口烧制的。南迁之后,北方名窑的先进工匠带来了先进技术,加之龙泉窑的瓷土要比婺州窑好上不少,龙泉窑渐渐鼎盛。

元代之后,丧葬制度有了显著变化。冥器生产由窑厂烧制变成了市井冥具花店用纸、布、绸等来扎制。婺州窑也因此结束了烧造冥器用品的千年历史。

    燃烧了1300多年的窑火熄灭了。曾经伴随着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婺州窑瓷器,也淹没于历史尘埃中。



图2 西晋青瓷猪圈



三.婺州窑创举:化妆土的运用

瓷器上应用化妆土,是西晋时期婺州窑工匠在制瓷工艺上的一项创新。化妆土是一种装饰原料,它是氧化铁含量低的白色瓷土,经过认真淘洗后,质地细腻,呈奶白色。使用化妆土可以使得原来比较粗糙的坯体表面光洁平整,使得原先胎质较暗的灰色或深紫色得到巧妙的覆盖。使用过化妆土的器物,烧成后釉面显得光滑饱满,滋润浑厚,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增加了器物的美感。

人们通常认为在器物上使用化妆土,可能出现在隋唐时代,婺州窑的考古发现证明早在西晋时就已经大量使用了。如衢州市街路村晋元康八年(298年)墓出土的一件瓷器碗,其表面施有化妆土;武义履坦村、王宅村出土的东晋瓷碗、盏、壶等器物的胎体表面均施一层奶白色化妆土。东晋时代浙江德清窑等处开始使用化妆土。化妆土作为一种装饰原料到唐代一直继续使用着,而且被全国各地的窑场作为先进工艺而广泛采用。在胎体上覆盖化妆土,釉层外观美丽光亮。化妆土的出现为制瓷业的普及、扩大原料范围、提高瓷器的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著名考古学者冯先铭先生曾称赞婺州窑使用化妆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创造”。




四.婺州窑一绝:堆塑艺术

婺州窑以堆塑艺术见长。堆塑艺术不仅让现在的人们欣赏到古代匠师高超的技巧,同时,也为后人研究当时这一区域的社会经济、民间风俗、民间信仰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可以总结为写实的艺术追求、简练与意象并举的造型艺术表现特征、古拙朴素的艺术面貌、阳刚雄健与阴柔飘逸共济的艺术风格。


图3 三国堆塑人物塔式五联罐

图3,为武义桐琴果园三园墓出土的堆塑人物塔式五联罐。其上部的五个小罐塑成凹脸高鼻,圆脸正视的男性胡人头像,中间的人物稳身端坐,左肩上驮一幼儿作托面贴耳的嬉耍状;周围四个人物稍低一头,均左手托腮,右手取左肩之巾以示恭候,手法传神。这件珍贵的婺州窑堆塑塔式人物五联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时代历史认知信息。但就中国古代社会究竞何时开始与外部世界的文化接触,而这种接触与异域文化的渗透的范围与纵深度又是如何,及其产生的社会世风习俗乃至世俗信仰的变革又怎样等等话题。

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写实的艺术风格追求,并不表现在具体物象如动物、人体、实物的形体逼真上的模仿,而是其题材内容上的写实。通俗而言,婺州窑的堆塑艺术作品,就是当时婺州窑窑工用手中的粘土与窑中的烈火忠实地记录了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与人物活动及动植物的形态。


图4 北宋婺州窑堆塑人兽纹盖瓶

图4,北宋婺州窑堆塑人兽纹盖瓶,1980年出土于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北宋纪年墓,现珍藏于永康市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瓶腹堆贴纹饰三层:是、中层为出殡送葬的纹饰,有举幡旗的,有乐队,有抬棺柩的,有死者亲属在哭泣的。堆塑人物形神兼备,布局错落有致,真实反映北宋时期婺州地区的丧葬习俗。

此外,婺州窑堆塑作品中堆塑了大量的动物及日常生活用具模型。动物类有:熊、牛、兔、马、猴、龟、蛙、虎、鳖、蟾蜍、鼠、蛇、鱼、爬虫、狮等。生活用具有:缸、炉、火盆、水井、磨、垄、水田、鸡笼、狗圈、猪栏、羊舍等。反映当时人们信仰观念的瑞禽神兽之形象有:龙、凤、玄武、白虎、朱雀、青龙、辟邪、麒麟等。人物类的有:带冠执笏的天官、手捧书卷的佛道人物、站立的男女人俑、杂耍百戏人俑、持刀握枪的武士等。

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的创造者都是婺州窑青瓷制作的民间匠人,所以其作品有一股天然的质朴、简约、洗练、淳厚、单纯的原始艺术的神韵。在具体堆塑作品的物像造型上,婺州窑的堆塑艺术匠师不追求形似或物像的具体细节特征,而追求其堆塑对象的活动特征和神态之神韵。故尔,简练的造型,意象的神态就构成了婺州窑堆塑作品造型艺术的一个主要特征。

正是婺州窑古代制瓷匠人的这种高超洗练、简约具有意象逼真的堆塑造型能力,生动地再现了堆塑作品之中的人物或动物的神韵。造型的洗练与概括,神韵与体态的意象逼真,使婺州窑这类堆塑作品达到了写实与抽象,浪漫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婺州窑堆塑作品大多为明器,或是日常生活用具,它们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关系密切,风格上追求自然写实,形象上朴拙可爱,表现了一种返朴归真的原始美、内在的意象美,达到了炉火纯青大巧若拙的艺术大美的境界。




最后我们来一起欣赏下浙江永康博物馆婺州窑藏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瓷器化妆土与化妆土的鉴定 鉴藏讲座 中华博物
影青瓷全攻略(3)
三国青瓷制造工艺的发展
瓷器化妆土的作用与鉴定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瓷器的成长(1)最早的瓷器:原始青瓷
化妆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