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元时期山西窑口中的定窑系窑囗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生产白瓷著称。当时山西诸多窑口中,也有几个生产白釉瓷的窑口,由于胎质、釉面学习定窑,许多产品也接近于定窑,人们习惯称这些窑口、产品为定窑系。

一、霍州窑

霍州窑遗址位于霍州市西南白龙镇陈村以南的汾河西岸,以烧造白瓷为主。这种白瓷口沿施釉,整体施化妆土,造型小巧,胎薄体轻,制作精工,纹饰精细,创烧于金而盛于元,许多小件产品与定窑相似。

二、平定窑

1977年发现了平定窑的窑址。 窑址共发现两处,初步判明始烧于唐,经五代、宋而终于金,有五百多年历史。平定窑地距河北邢窑、定窑较近,造型、胎釉有很多共同之点,烧瓷也以白釉为主,兼烧黑釉瓷器;碗足具有晚唐玉壁底的特征。晚唐五代的唇口碗与花口缸等器物也常见。宋代白瓷的风格。定窑产量最大的折腰盘,这里也有发现,甚至定窑产量不多的黑印花器,平定窑也烧制,可知两窑属于同一窑系。

三、盂县窑

盂县窑最早见于《元一统志》:“石甘有窑十处在盂州”。《永乐大典》记录比较具体,也只说:“盂县磁窑一座,在县东南三十里”,1977年在磁窑坡发现了窑址。盂县窑烧白瓷为主,有印花、刻花装饰。印花有莲花、牡丹纹等,莲花纹有不同布局。刻花装饰有两种,一种为粗线条,一种为刻花结合篦划纹,有莲花、鸟纹等;也有镂空装饰器足。装烧瓷器窑具采用定窑覆烧的组合垫圈。盂县窑烧瓷始于宋代。山西地区金代瓷窑普遍采用碗心一圈乔釉叠烧法,盂县窑也大量烧制这种碗,盂县窑下限止于金,应有近300年历史。盂县窑亦因地距定窑较近,造型、纹饰、烧成工艺受定窑影响,属定窑系瓷窑。盂县与平定同属太原路,而且距离甚近,但两窑烧瓷品种相同的却很少,还看不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阳城窑

阳城窑过去以烧阳城罐知名。关于它的历史,文献很少提到。近两年来,山西省陶瓷史编写组进行普查,在阳城县东关外的窑畔间发现了一处窑址。阳城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标本中也有白釉黑彩小俑。白瓷主要是盘碗等器,有折腰盘,显系仿定产品。定窑大量生产的盖缸一类器皿,这里也有发现。标本中有两种盖,一种为刻花菊瓣纹,一种光素无纹饰,盖平沿,盖顶有瓜蒂小纽,与定窑特征相同。阳城窑瓷器胎较灰,为了增加白度,都敷一层白化妆土,做法与河南及河北磁州窑同类器皿大体相同。定窑器胎土较白,不需要敷白化妆土,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在烧法上阳城窑白瓷有的用单件装匣钵,有的用五支钉叠烧,碗里碗足大都留有支钉痕。支钉较山西地区其他瓷窑大,是阳城窑的一个特征。

五、介休窑

介休窑历来不见记载,1957年发现。介休窑创烧于宋初,历金、元、明、清数代,烧瓷达千年之久,在北方瓷窑中是比较少见的。介休窑宋代烧瓷品种比较丰富,除以白釉为主外,还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装饰有印花、釉下彩绘、釉下彩绘划花和镂雕等我种技法。白釉以盘碗数量最多,早期器物有多种造型,胎较厚,器足部处理具有浓厚的地区特色,晚期印花白瓷受定窑影响,纹饰布局完美,线条清晰。窑址采集品中有残印模一件,为婴戏牡丹纹,构图布局与定窑讲求均衡对称不同。印花白瓷较多的小件盏洗,盏里多印缠枝花卉,盏心及圈足各有三个支痕,这是介休窑的独特支烧方法。介休窑印花时饰还大量运用于褐釉盘、碗、洗等器物。碗里多为缠枝花卉,盘、洗则四面饰以婴戏荡船纹。这种纹饰布局仅见之于介休窑,题材新颖,极富生活气息。这类黑褐釉印花器的器里都有一圈无血肉,具有金代制作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定窑系
藏宝图|中国瓷器历代名窑汇总
【东方陶瓷】中国磁州窑珍品欣赏------上篇
瓷枕里的“植物园”
「鉴定必学」北方4大仿定窑窑口,产品特点一览
窑火炽烈绵延千年:山西古窑址都出产什么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