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31期)
定期更新各大博物馆高清馆藏,展览陶瓷数据,潜心打造在线馆藏陶瓷数据库,方便随时查阅。


清乾隆仿成化斗彩天字盖罐   

仿成化斗彩天字盖罐,清乾隆,高7.5cm,口径3.5cm,足径6cm。

  罐直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平底浅足,平顶直边圆盖。通体以斗彩为饰,口沿绘一道青花弦线,肩部及近足处绘莲瓣纹,腹部绘六朵缠枝莲纹。盖面以青花绘莲花纹。底白釉,中心青花书“天”字楷书款。

  斗彩天字罐出现于明成化时期,因其器底书有“天”字,故名。此罐造型、纹饰、款识皆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胎釉细润洁白,色彩清新雅致,为清乾隆时期仿成化斗彩器中的精美之作。'

清乾隆像生瓷海螺   

像生瓷海螺,清乾隆,高5.3cm,长9cm,宽6cm。  这是一件模仿天然海螺的像生瓷,内壁光滑,外壁粉彩装饰,达到了形肖逼真的程度。  像生瓷是景德镇御器厂工匠利用瓷土,仿照自然中的胡桃、莲子、枣、栗子、花生、菱角、石榴螃蟹、海螺等各种动植物形象烧制的瓷器,因为釉色和形状都达到了逼真的程度,故有像生瓷之称。以清乾隆朝制品为最佳。  像生瓷的标新立异,是乾隆时期瓷器造型成功的显著标志之一。它是专门为宫廷生产的高级陈设和观赏品,因此更显珍贵。

清乾隆古铜彩描金花圆盒   

古铜彩描金花圆盒,清乾隆,通高3cm,口径6cm,足径5cm。  盒扁圆形,盖面凸起,圈足。通体以酱釉为地,满饰金彩,并以金、银彩描绘纹饰。盒身口沿下绘朵梅边饰,近足处绘如意云纹。盒盖口沿处绘圆点纹、水波纹,盖面中心绘一变形西番莲,四周绘如意云纹。底以金彩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仿古器品种繁多,其中以仿铜器最为成功。此器的制作方法是先以高温烧成一种釉色似铜的酱釉,再用金、银彩描绘花纹,入窑二次以低温烧成,釉面光润莹亮,金银彩同饰于一器尤显富丽堂皇。

清乾隆绿地粉彩婴戏纹双螭耳撇口瓶   

绿地粉彩婴戏纹双螭耳撇口瓶,清乾隆,高75cm,口径26cm,足径24cm。  瓶撇口,束颈,颈上饰一对螭耳,折肩,腹渐敛,圈足。瓶内施淡绿釉。外颈部饰淡绿釉粉彩缠枝花纹,间绘蝙蝠衔 “寿”字、“卍”字纹带,并分别以云头纹、变形莲瓣纹为上下边饰。螭耳上饰青花点珠纹。肩饰粉地粉彩回纹一周。腹部的主题纹饰为白地粉彩婴戏纹,描绘了在远山近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洞石花卉之间,众多的婴孩嬉戏其中,他们有的燃爆竹,有的骑纸马,有的耍龙舞鱼,有的吹奏乐器、敲锣打鼓,气氛十分活跃。主题纹饰的上边饰粉彩如意云头纹,下边饰如意云头纹和折枝花卉纹。足墙上饰粉彩回纹一周。足内施白釉,书“大清乾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  瓷瓶的螭耳仿商代青铜器,颇具古意。主题纹饰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此瓶形体硕大,器形规整,釉彩亮丽鲜艳,纹饰细腻生动,意境欢乐喜庆,是乾隆官窑器中的精美之作。

清乾隆仿永乐青花阿拉伯文盘座   

仿永乐青花阿拉伯文盘座,清乾隆,高17cm,口径17.1cm,足径16.5cm。  器呈圆筒状,中空,无底,上下口均出宽沿,直壁,腹中部有一凸棱。通体满饰青花,上下口沿均绘蕉叶纹,器身三层纹饰,上、下均绘缠枝花纹,其上书阿拉伯文,器身中部以凸棱为界,对称饰仰覆莲瓣纹。  此器俗称无挡尊,早在明永乐、宣德时期的景德镇官窑就有烧造,它源自于西亚铜器,是中外商品、文化交流的产物。除这种器物,景德镇烧造的青花花浇、大扁壶、水注、折沿盆等也仿自西亚铜器。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仿烧这种盘座,以乾隆朝的仿制品最为精致。尊内放置一花形铜胆,可用于插花,为宫中陈设器。  从外观看,永乐器座青花色泽深浓,乾隆时的仿品青花色泽亮艳,缺乏前者的古旧感。

清乾隆粉青釉暗兽面纹交泰尊   

粉青釉暗兽面纹交泰尊,清乾隆,高16cm,口径6.9cm,足径8cm。清宫旧藏。  尊口外撇,短颈,溜肩,弧鼓腹,圈足跟外撇。通体施粉青釉,腹部模印兽面纹、云纹。在器腹中部采用镂雕的手法把器腹分为上下两部分,并以正、覆如意头的造型相扣,内置铜胆供插花用。外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交泰”之名出自《易经·泰》,称“天地交,泰”,旧时指时运亨通。此尊沿用“交泰”之名在于其上下交接扣合的部分,蕴涵了吉祥的寓意。

清乾隆青花八宝纹双耳宝月瓶   

青花八宝纹双耳宝月瓶,清乾隆,高34.5cm,口径5.8cm,足径8.5×12.5cm。  瓶直口,细颈,颈肩相交处饰对称的如意形双耳,扁圆腹,腹两面中心凸起,椭圆形圈足。瓶圆若满月,故称“宝月瓶”或“抱月瓶”。通体以青花为饰,口沿绘回纹,颈部纹饰分两层,上部绘上仰的如意云纹,下部绘缠枝花纹。腹心凸起处绘宝相花,外以回纹、莲瓣纹环绕,中心绘八瓣宽体莲瓣形开光,开光内分别绘八宝纹,腹体两侧各绘缠枝花四朵。足墙绘缠枝灵芝纹。足底施白釉,内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瓶造型秀美,胎体洁白,青花色泽艳丽,色重处可见细密的斑痕,为人工点染所致,以摹仿明永乐、宣德青花浓重晕散的效果。八宝纹与莲花相配作为装饰图案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为清乾隆朝瓷器中常见的装饰纹样

清乾隆黄地金花粉彩人物纹燧囊   

黄地金花粉彩人物纹燧囊,清乾隆,高6cm,口径6.8×2.5cm,足径7.4×3cm。  燧囊长方形,子母口,盖、器身及底足侧面均有穿带孔,穿系黄绳,绳上有米珠、珊瑚珠装饰。器内施松石绿釉。外壁周边饰描金卷草、朵花及缠枝花纹。器腹正反两面有长方形开光,开光内粉彩绘西洋人物“进宝图”。底施松石绿釉,中部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横款。  燧囊是盛装火镰的器具,佩带于身。此器外观酷似金属制品,系仿金银器之效果,构思巧妙,小巧玲珑,制作精美,既是一件实用器,又是一件可供观赏的精美的艺术品。

清乾隆仿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仿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清乾隆,高25.5cm,口径4cm,足径10.3cm。  壶体呈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壶体两侧分置弯流、曲柄,颈、流间有云板相连。盖及柄各置一圆系,以便系绳相连。通体以青花为饰,颈部绘蕉叶纹,下饰缠枝莲花,腹部两面有菱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折枝桃,一面开光内绘枇杷果,开光间饰缠枝花,近足处绘莲瓣纹,流、足墙饰忍冬纹,柄绘朵花纹。底白釉微泛青色,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玉壶春式执壶在元代至明初的南方窑场较为流行,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传统的造型,明永乐、宣德时期的执壶最为优美,清代各朝均有仿制。此壶壶体及纹饰均仿明宣德青花三果执壶,较宣德执壶造型略显生硬,胎质更加细腻洁白,纹饰描绘过于精细,一丝不苟,不如宣德纹样自然生动。青花呈色艳丽,色浓处也有密集的小蓝黑点,为人工点染所致,带有鲜明的清乾隆朝青花器特征。

清乾隆古铜彩双耳炉   

古铜彩双耳炉,清乾隆,高4.9cm,口径8.9cm,足径7.3cm。  炉平沿,短颈,扁圆腹,颈、腹间有对称双耳,圈足。通体以茶叶末釉作地,器内光素,器外以金彩为饰,口部平沿及近足处绘卷草纹,口沿下绘回纹,肩部绘如意云头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夔龙纹,底心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印章款。  此炉造型、釉色、纹饰皆仿铜器,工艺精巧,纹饰描金,充分显示出乾隆官窑高超的制瓷工艺。

清乾隆斗彩鸳鸯卧莲碗   

斗彩鸳鸯卧莲碗,清乾隆,高6.3cm,口径18.3cm,足径10.5cm。  碗敞口,深腹,直壁,腹下微内敛,卧足。内口沿书青花梵文一周,外口沿青花绘赶珠龙一周。碗内底青花双圈内与外壁均以斗彩绘莲池鸳鸯纹:池塘中涟漪微泛,荷花盛开,水草茂盛,鸳鸯或游弋其间,或于低空翱翔,彼此呼应,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足内施白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鸳鸯卧莲又称“莲池鸳鸯”,此装饰题材象征美好的爱情。早在宋代定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器物上即普遍装饰鸳鸯纹。明、清两代的青花、五彩、斗彩瓷器上更是常见鸳鸯纹装饰。  此碗形制秀美,在洁白的釉面衬托下纹饰色彩鲜艳,画面生动,富有自然情趣。

清乾隆窑变釉梅瓶   

窑变釉梅瓶,清乾隆,高37.2cm,口径7cm,足径11.2cm。  瓶小口,短颈,丰肩,瘦胫,圈足。外壁通体施凝厚的火焰红釉,釉色以紫红色为主,间有少许蓝色。足内仿宋钧釉,无款识。  窑变釉是清代雍正时期仿宋代钧窑釉色繁衍出来的一个新品种。它是一种高温颜色釉,采用两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烧成,将各种不同颜色的釉融合为一体, 在不同的窑内气氛中呈现出多种美丽的釉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千变万化的缕丝状线条或斑片,奇妙无比。  此瓶仿雍正窑变釉烧造,形制较大,胎体厚重,胎质细腻,釉层里闪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线条,与红釉相互浸润,色彩斑驳瑰丽,美不胜收。

清乾隆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   

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清乾隆,高21.3cm,口径5.2cm,足径7.2cm。  瓶体呈三瓣花形,口微撇,长颈,圆腹,圈足。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施酱釉,其上绘金彩缠枝菊纹。颈部堆塑卷曲的枝叶和5枚鲜嫩欲滴的桃实,肩部加缀灵芝。外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瓶的三瓣造型在视觉上取得了多层次感与立体效果,避免了普通长颈瓶略显呆板之弊。瓶身堆塑的桃实和灵芝表明此瓶应为乾隆皇帝寿辰时的贺寿之物。

清乾隆仿石纹釉笔筒   

仿石纹釉笔筒,清乾隆,高9.7cm,口径8.2cm,足径8.1cm。  笔筒口底相若,筒形腹,圈足。里外均施仿石釉。无款识。  清乾隆时期,仿制各种工艺品类的像生瓷制作颇盛,几近无所不仿。仿石纹釉瓷器是在烧制好的白瓷胎上用近似于石质的彩釉勾绘出石头的纹理,入窑二次高温烧制而成。  此件笔筒仿制效果逼真,玉石质感极强。

清乾隆仿古铜金釉三足炉    

仿古铜金釉三足炉,清乾隆,通高33.1cm,口径14.9cm。

  炉仿铜质香炉的式样,嵌入式炉盖,直口,束颈,冲天绳耳,扁圆腹,下承三柱状足。口沿处印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排篆书款。通体施金彩,饰模印和镂空花纹。盖面均分为6瓣,每瓣圆形开光内镂雕双螭纹,开光上方模印变形龙纹一周,盖钮为镂空莲花荷叶纹。炉颈部与炉身三个桃形开光内凸印蟠螭纹,腿部凸印变形蝉纹。

  陶瓷器上装饰金彩始于唐代,宋代定窑与建窑亦有烧制,元明时期金彩的使用增多,工艺上多为金箔贴金。清代普遍采用描金,将金粉溶入胶水中,掺入适量铅粉,在瓷器上描绘后经低温烘烤,最后用玛瑙棒或石英砂摩擦使其发光。此炉工艺装饰细腻精巧,通体遍涂金彩,充分显示出清乾隆时期高超的陶瓷仿古工艺。'

清乾隆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清乾隆,高27.7cm,口径17.5cm,足径8.5cm。  花觚仿铜器造型,四面各有出戟。器身施古铜彩,局部纹饰描绘金彩,器体模印蕉叶纹,束腰处模印夔龙纹。外底印“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古铜彩的烧制较为复杂,首先要在高温下烧成茶叶末色釉,再于其上加绘金彩和绿锈斑色,然后入窑低温二次烧制,才能达到古旧斑驳的效果。乾隆时期的瓷器仿制出类拔萃,惟妙惟肖,其中尤以仿铜器最为成功。此件花觚造型逼真,釉色古朴,纹路清晰,令人叫绝。

清乾隆松石绿釉镂空花篮   

松石绿釉镂空花篮,清乾隆,高13.5cm,口径15.9cm×9.9cm,足径5.8cm×4.4cm。  花篮呈元宝状,宽口沿,两端上翘,短颈,扁圆腹,圈足微外撇。口沿下饰金彩活环12个。提梁由两串金彩套环与三片镂空火焰纹瓷片组成。外底署胭脂彩“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通体施松石绿釉,以镂空龙穿花纹装饰。  乾隆时期,瓷器的制作集历代名窑之大成,达到了历史高峰,精妙奇巧的器物层出不穷,以瓷器仿制的各类工艺品达到了乱真的程度。此花篮釉色与松石颜色几无区别,并大量采用镂雕与活环工艺,其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清乾隆仿宋汝釉圆洗   

仿汝釉圆洗,清乾隆,高5cm,口径16.7cm,足径8.7cm。  洗圆形,敞口,直壁,口沿下及近足处各有一周凸棱,圈足。通体施天青色仿宋代汝窑釉。底有9个支钉痕,中心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以烧制青瓷而著称,其釉色清纯宁静,青中闪蓝,有“雨过天青”的美誉。景德镇仿宋汝窑器始自明宣德时期,但传世品极少。清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酷爱汝窑器,曾授意督陶官唐英大量仿制,《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记载着景德镇雍正六年(1728年)和乾隆三年(1738年)时仿汝窑器均多达40余件。  此器造型端庄古朴,胎质细腻,釉色匀净素雅,釉面细密的开片纹纵横交错,是乾隆朝仿汝器的典型之作。

清乾隆仿哥釉叶式洗   

仿哥釉叶式洗,清乾隆,高2.4cm,长17.7cm,宽12.8cm。  洗为树叶状,叶边卷起,宛如一片飘浮在风中的树叶,动感极强。通体满施仿宋代哥窑釉色,釉面有不规则的纹片。底有6个支钉痕,并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洗匠心独具,将仿生造型与宋哥窑瓷器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釉面肥润,釉色青中闪灰,通体开较大的纹片,纹理灰黑,和谐自然,给人一种妙趣天成的美感享受。

清乾隆仿雕漆釉碗   

仿雕漆釉碗,清乾隆,高4.5cm,口径13.1cm,足径8.2cm。  碗撇口,弧壁,圈足,玉璧底。碗里满饰金彩。外壁施红釉,仿雕漆工艺,口沿剔刻一周回纹,腹部刻排列有序的锦纹,近足处刻莲瓣纹,底红釉无款。  清乾隆年间,景德镇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御窑厂内聚集了大量的能工巧匠,不惜工本,以瓷器摹仿各种工艺品,如仿木器、竹器、漆器、铜器,摹仿技艺之高,几可乱真。  此碗形制、釉色、纹样、质感均与漆器酷似,体现出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炉火纯青的制瓷技艺。

清乾隆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   

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清乾隆,高8.9cm,口径1.4cm,足径1.6cm。  瓶小口微敞,长颈,溜肩,椭圆腹,圈足外撇,颈部饰双贯耳。口、颈及双贯耳绘蓝彩卷草纹,肩部绘一周紫红地莲瓣纹,腹部以绿彩卷枝纹为地间饰四开光。一组开光为椭圆形,内以珐琅彩绘骑牛牧童和母子牛;另一组开光为圆形,内以胭脂彩绘山水风景,表现高山村舍、老翁独钓。圈足外墙绘一周变形如意纹。外底蓝料彩署“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楷书款。  乾隆时期开光技法在各类器物上的使用较为频繁,构成主次、疏密、虚实等多种变化,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此瓶小巧精致,装饰手法新颖,两两对应的开光构成不同的画面,别具一格。

清乾隆粉青釉鸡形熏   

粉青釉鸡形熏,清乾隆,高22cm。  熏呈雄鸡形,作俯卧回首状。底部与鸡身可以分离。通体施粉青釉,无款识。  清代乾隆时期,为了体现高超的制瓷水平,御窑厂经常烧造一些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雕塑器,这件粉青釉鸡形熏就是其中之一。雄鸡尾羽舒展,神态逼真,采用了镂空剔雕的工艺技法。熏香时,可把香料放在底座中,燃出的烟雾从雄鸡的口和翅间袅袅飘出,可谓用心巧妙。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同时也有暗示皇帝要“闻鸡起舞”而勤政之意。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   

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清乾隆,高18cm,口径2.6cm,足径5.5cm。  瓶口呈蒜头状,长颈,溜肩,硕腹,圈足。瓶内  壁及圈足内施绿釉。通体以金彩绘锦纹为地,其上以珐琅彩绘各式缠枝花卉,色彩艳丽。口、足、颈部饰以多道金彩,愈显金碧辉煌,华贵典雅。外底双方框内书蓝料彩篆书“乾隆年制”印章款。  乾隆帝对珐琅彩瓷器珍爱有加,珐琅彩瓷器的烧制数量超过康雍两朝,造型更加丰富,瓶类就有蒜头瓶、双联瓶、葫芦瓶、双耳瓶等,茶壶、方盒、盘、碗等器皿的数量与样式都明显增多。宫中内务府珐琅作人才济济,分工更加具体,画师有专工花鸟鱼虫的余省、擅长人物花卉的金廷标等。工艺制作更加精细,正如《陶雅》所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

清乾隆珐琅彩双环瓶   

珐琅彩双环瓶,清乾隆,高14.1cm,口径5.5cm,足径6.4cm。  瓶仿汉代铜壶式样,敞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饰金彩象首衔环铺首。瓶内壁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金彩锦纹为地,上绘各色变形宝相花,从口沿至圈足以5道金彩弦纹相隔,愈显富贵华丽。外底署黑色珐琅彩“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乾隆晚期的珐琅彩多以百花图案为地,并在色地上以轧道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案,继而采用仿鎏金效果的装饰技法,风格繁缛华丽,精美异常。其图案装饰一改雍正时期珐琅彩所表现的清秀风格,和同时期的粉彩瓷器在装饰艺术方面基本类同。

清乾隆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   

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清乾隆,高18.3cm,口径2.3cm。  花浇呈天鸡形,昂首直立,长尾垂地,背驮一个曲柄胆瓶,鸡嘴为流,瓶口为注水口。花浇通体施东青釉,鸡身遍体以金彩描绘羽翼,瓶体上以金彩描绘蕉叶与螭龙纹。  天鸡是一种祥瑞的神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句。此花浇是一件清代宫廷的传世器皿,器形小巧精致,描金一丝不苟,体现出皇家用器的高贵大气。此器既可用来浇花,又可作为陈设器摆放于殿堂中,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清乾隆粉彩开光四季山水盖罐   

粉彩开光四季山水盖罐,清乾隆,通高19.2cm,口径7cm,足径7cm。  罐口内敛,丰肩,肩以下收敛,圈足。罐附二节塔式镂空描金盖。罐体淡粉红色地上满绘缠枝莲纹,腹部四面设圆形开光,内绘四季山水人物景观。圈足内施豆瓣绿釉,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瓷器图案中开光法运用较多,在粉彩瓷器中非常常见。乾隆朝大多使用4个圆形开光,且灵活多变,主题突出。此罐造型新颖,色彩绚丽,尤其是镂空罐盖,玲珑剔透,将罐体衬托得格外精致。开光内所绘山水景物意境深远,景色宜人,笔意老道精练,显示出乾隆朝高超的瓷器绘画水

清乾隆粉彩加珐琅彩开光山水纹转颈瓶   

粉彩加珐琅彩开光山水纹转颈瓶,清乾隆,高24.6cm,口径12.6cm,足径11.9cm。  瓶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微撇。颈部两侧各置一垂带形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部通体以粉彩及蓝料彩装饰。腹部四面圆形白地开光内绘四季山水图。春夏二图内各题七言诗两句,春曰:“春到心间饶富丽,柳烟苍雨总宜人。”夏曰:“风邹谷纹圆远濑,霞堆峰势映明川。”秋冬二图内各题五言诗两句,秋曰:“淡月梧桐影,轻风罗解香。”冬曰:“梅帐春融雪,松窗月舞龙。”诗后皆有阳文“乾隆宸翰”及阴文“惟妙精进”两枚方形印章。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因为瓶颈部设计成双层,外层可转动,所以称为“转颈瓶”。  乾隆时流行在瓷器上使用圆形开光进行装饰,使纹样主次分明,并增强立体感。此瓶在欣赏四季不同的开光画面时,可通过转动瓶颈使双耳始终处于正面两侧位置,用心巧妙,别具情趣。

清乾隆黄釉描金秋叶形笔掭   

黄釉描金秋叶形笔掭,清乾隆,高1.4cm,长12.5cm,宽16.5cm。清宫旧藏。  笔掭叶形,通体施黄釉,釉面莹亮,釉色黄中泛红,叶缘红色愈深。器面的叶脉描画清晰并以描金装饰,器底亦雕出叶背脉络,全器宛如叠置的大小两片秋风中飘落的红叶。  此器取秋叶的自然形态,以合于笔掭之用。濡笔之际,当令人有岁月如流、时不待我之感念。

清乾隆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   

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清乾隆,通高21.4cm,口径9—5.2cm,足径10—6cm。  瓶呈双连式,洗口,溜肩,肩以下收敛,近足处微外撇。瓶附双联盖,盖钮涂金彩,盖面用蓝、红、黄彩描绘垂叶纹。口、足均以淡绿彩描绘折枝菊纹。肩、圈足外墙皆以胭脂红地璎珞纹、磬纹装饰。腹部绘主题纹饰婴戏图,一面为四婴、三羊,寓意“三阳开泰”;另一面为九子嬉戏,其中一小童怀抱宝瓶,瓶中飞出五只红色蝙蝠,寓意“福在眼前”。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款。  双连瓶又称合欢瓶,是清乾隆时期流行的瓶式之一。此瓶色彩温馨,装饰题材吉祥喜庆,尤其是幼童的刻画煞是可爱。

清乾隆釉里红三果纹梅瓶   

釉里红三果纹梅瓶,清乾隆,高29.6cm,口径6.1cm,足径11.2cm。  瓶小口,短颈,丰肩,腹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以釉里红装饰,颈上绘朵梅、海水纹,肩、胫部分别绘莲瓣、蕉叶纹,瓶身饰折枝桃、佛手、石榴三果。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三果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桃蕴“长寿”之意,佛手之“佛”与“福”音近,石榴寓意“多子”,合之为“三多”,寓意“多寿、多福、多子”。

清乾隆珐琅彩山石花卉纹小瓶   

珐琅彩山石花卉纹小瓶,清乾隆,高9.1cm,口径1.6cm,足径2cm。  瓶小口,短直颈,溜肩,肩部凸起三乳钉,瓶身细长,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卧足。瓶内外及底部均施白釉,釉面细腻莹润。瓶身绘山石、桃花和长春花等,寓意群芳祝寿。上题“长日香风细细吹”,下落“金成”、“旭日”两方红印。外底书蓝料彩“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  此瓶在似绢般的釉面上作画,设色淡雅,构图简洁清新,有雍正珐琅彩之遗风。


版权声明:本文为递美在线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爱古瓷(十二)
故宫瓷器
故宫博物院藏经典瓷器 50
故宫博物馆藏 清代陶瓷品(二)
故宫陶瓷器赏析(十一)
件件过亿,乾隆瓷器为何这么贵,乾隆瓷器鉴定十大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