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眼千年 | 尼泊尔佛教造像,喜马拉雅艺术最璀璨的星星!



尼泊尔的地理环境特殊,南部与印度接壤,北部是堪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这中间是尼泊尔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加德满都河谷。

尼泊尔保留着丰富的佛教和印度教造像,雕塑作品材质多样,有青铜、红铜、木质、泥质等。尼泊尔和西藏相邻,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有许多河谷和山口,是尼藏之间交流的天然通道。

尼泊尔人很早就熟练掌握了铜像铸造技术,其工艺举世闻名。加之尼泊尔的佛教传统未曾中断,在印度佛教衰微之后,尼泊尔成为西藏艺术向外借鉴的最主要源头。

尼泊尔的历史,大概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从4世纪至9世纪,为理查维王朝(Licchavi)统治时期;9世纪至1200年前后,被称为过渡期;1200年前后至1482年,早期马拉王朝(Malla);1482至1768年,晚期马拉王朝;1769至2008年,由沙阿王朝(Shah)统治;从2008年起,尼泊尔改为联邦民主共和国。

其中,与藏传佛教美术关系密切的时期,是从理查维王朝到马拉王朝。

大鹏金翅鸟塑像

李查维族国王在公元465年刻下碑铭,通常被认为是加德满都谷地历史开端的标志。

保存至今的5世纪中期到8世纪的碑文,提到一些理查维时期的佛教状况。理查维一族崇拜湿婆神,同时并不反对佛教,也有一些王室成员建立了佛教寺院。

随着理查维王朝的结束,尼泊尔历史进入相对动荡的时代,混乱和内战一直持续到1200年左右马拉王朝建立。在这一过渡时期,密教逐渐盛行,多面多臂的菩萨像时有出现。

印度的笈多和帕拉艺术此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尼泊尔,但尼泊尔人对于人物的平衡和衣饰的处理有着独到之处,创造出轻盈优雅的人物形象。

7 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尼泊尔  高60厘米  布达拉宫藏

尼泊尔的铜像制作历史悠久,最晚从7世纪开始,尼泊尔就是重要的铸造中心。尼泊尔的铜造像工艺,大多由生活于加德满都河谷的纽瓦尔人所从事,纽瓦尔人普遍信奉佛教,也有少数人信奉印度教。他们有自己的语言——纽瓦利语,属于藏缅语系,文字使用印度的天城体。

8/9世纪 铜鎏金马头金刚 

尼泊尔  高40.5厘米  拉萨大昭寺藏

理查维时期,尼泊尔的艺术家从印度笈多和后笈多的艺术风格中汲取灵感,强调内在的精神力量,圆润的外形和简约的装饰,是尼泊尔早期造像的特色。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到尼泊尔出产“赤铜”,这在现存的铜造像中也可见一斑。

10/11世纪 铜释迦牟尼佛 

尼泊尔  高71厘米  布达拉宫藏

11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尼泊尔  高50.8厘米  布达拉宫藏

9-13世纪的尼泊尔过渡期,在时间上虽与帕拉王朝有重合之处,但尼泊尔的造像,人物肢体与动态更加柔软流畅优美,不似帕拉时期激烈刚硬。

11世纪 铜鎏金弥勒菩萨

尼泊尔  高66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11-12世纪  铜鎏金莲花手菩萨

尼泊尔  高58.4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13世纪开始的马拉王朝,统治着以加德满都河谷为中心的地区,在尼泊尔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从1200-1482年,被称为早期马拉王朝,是马拉王朝统一的时代。从1482-1768年,原本统一的马拉王朝分裂为三公国,也被称为晚期马拉王朝。

在早期马拉王朝,纽瓦尔因素在尼泊尔文化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纽瓦利语也占据重要位置。纽瓦尔人多为出色的艺术家和手工业者,尤其以高超的铸铜技术闻名于世。

从13世纪到15世纪,纽瓦尔艺术家们发挥着出色的艺术天分,不遗余力的装饰着各处的佛教寺院。在第4位马拉国王加雅比玛马拉(Jayabhīmamalla)当政期间,16岁的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1245-1306年)率领着约八十人组成的艺术家团队赶赴西藏,在西藏建造了金塔。

 阿尼哥雕塑  

十三世纪 (传)阿尼哥造夹纻漆菩萨像 

尺寸:58.5 x 43.3 x 29.5 cm  

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收藏

之后,阿尼哥又随八思巴奔赴元大都,觐见忽必烈,并接受了忽必烈的邀请,与其他二十多位尼泊尔艺术家一起在元大都建寺造像,培养工匠,在中尼佛教美术交流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

13世纪  铜鎏金菩萨立像

尼泊尔  美国诺顿·西蒙美术馆

13世纪,随着印度佛教的衰亡,许多印度佛教徒逃亡到尼泊尔,给尼泊尔的佛教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失去了与印度佛教的交流,尼泊尔在佛教发展上变得孤立,随之也形成了独有的尼泊尔特色。

与理查维时期佛教造像少有鎏金的状况相反,早期马拉王朝的造像常常鎏金。此外,宝石镶嵌在尼泊尔的红铜造像中几乎不见于9世纪之前的作品,然而在此时却大放异彩,成为金铜造像重要的装饰手法。

早期马拉王朝,带有纪年的作品不多,但风格较为明显。14-15世纪的尼泊尔造像有日趋繁复华丽的倾向。从人物比例来说,头部显得略大,四肢粗壮。全身的饰物,如项圈、腰带、帔帛等装饰所占面积增大。

如果说尼泊尔早期造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形体,这时的造像,首先映入人眼的是纷繁的装饰。

但如论如何,尼泊尔的华丽与印度帕拉完全不同,帕拉的华丽充满着犀利和刚硬,体现出蓄势待发的力量感,而尼泊尔造像,从人物到装饰都显得更为柔软,极少使用直线和锐利的转折,人物姿态也更加轻松自如。

在马拉王朝统治的加德满都河谷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王国,他们在艺术上同属尼泊尔艺术的范畴,其中相对有影响力的要属卡萨马拉王朝(Khasa Malla,或称迦舍-末罗王朝),它的存在时间基本与早期马拉王朝的统治时期并行。

从12-14世纪,卡萨马拉王朝统治着从尼泊尔西部到西藏西部的广大地区,这个王朝的来源并不明确,他们很可能来自印度,使用的语言是印度-雅利安语,其都城位于尼泊尔西部卡尔纳里(Karnālī)地区的色木加(Semjā),13-14世纪是其鼎盛期。卡萨马拉王朝的统治时间并不长,有时也会袭击和掠夺东部的加德满都河谷,也有可能将不少洗劫而来的造像带回自己的都城。卡萨马拉的国王是热心的佛教徒,也积极资助佛教艺术的发展,制作了不少精美的佛教艺术品。

15-18世纪的晚期马拉王朝时期,统一王朝分裂为三个小公国,内战不断。三国分立期的晚期马拉王朝,尼泊尔造像延续了早期马拉风格,同时出现多样化倾向。

尼泊尔造像艺术持续时间长,影响广泛。尼泊尔艺术来自于印度,但显然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与帕拉造像相比,尼泊尔雕塑总是显示出优雅的线条和简约之风,不喜造作和夸张的表现,即使在后来的马拉时期,人物装饰与背景略显繁缛,但依然贯穿着尼泊尔的艺术特色,人物姿态舒缓、优美,无论以何种材质展现,我们都能看到纽瓦尔人出色的艺术天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贸圣佳
绿度母
十五世纪后的尼泊尔马拉王朝佛教造像艺术
来自喜马拉雅的卡萨马拉王朝佛造像经典再现
西藏铜佛像艺术特征
木石斋典藏之梵天佛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