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古代刀具 (四)

    过去的岁月里,日本人对中国及其他国家人民犯下了极为严重的罪行。尽管日本一再推诿,但铁证如山,日本军国主义恶行罄竹难书,我们反思过去时,也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老话。如今时髦匠人精神,尤其日本工匠执着的精神确实叫人敬佩(这与战争罪行分开看待)。我们面对着日本工匠坚持下来的手艺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中国传统的那些好玩意,好的手艺为什么没有能够传承下来,并且在很多人嫌弃中国物品质量不过关的时候,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是不是该冷静的思考下呢?

       今天老七找了一些日本的刀具方面资料,可能不是很全面,但是足能够代表日本传承千百年的独特的刀文化。闲言少叙,请您看图:

重要文化財
1把
(牡丹造梅花皮鲛鞘腰刀拵之一)
总长 55.0cm 把长 9.0cm 鞘长 46.0cm
京都国立博物馆
E甲182

南北朝时代由于处战乱之世,武器与武具的装饰性受到高度重视。这件腰刀就是一个高度夸饰装饰性的例子。刀把的部份为铜板所制,刀把以铜板为底,再包覆以镀银的板金,其上再包覆一层铜板镀金的筒金,筒金上有透雕的带枝牡丹纹样。刀鞘以梅花皮鲛包覆,其上涂以黑漆再加以研磨,刀铛为镀金的高雕牡丹纹样。用来包覆刀鞘的梅花皮鲛,是捕获于南洋的魟鱼或蝶鲛的皮,在日本刀剑外装的用材之中,是相当高价的材料,尤其在表面研磨出梅花纹样的作法更是珍贵。本作做为南北朝时代合口式拵刀剑外装之例,由于形式十分完整而受到重视。


重要文化財
1件
刃长 38.2cm 刀身弯度 0.8cm
京都国立博物馆
E甲216

本刀原本更宽更长,亦有铭文,打磨变短之后不见铭文,据传是山城国的刀匠信国所作。信国是京都来派刀匠了戒久信之子、或有一说是其孙,曾师事相州鎌仓贞宗。本刀刃纹呈贞宗风格的乱刃纹。正反面刻有梵文、附有剑形的雕刻,这也是相州的风格。


重要文化財
1把
(太刀 铭备前国住云次之一)
刃长 71.5cm 刀身弯度 1.5cm
京都国立博物馆
E甲209

鎌仓时代末,备前国宇甘庄(今冈山县中部)一地,出现了一名与长船派作风不同的刀工云生,以云生为首的刀工被称为宇甘派。云次乃云生之子。
本刀刀幅细,刀身弯曲的中心偏中央位置,刀刃刃纹呈中直刃,这些作风都是宇甘派的特征,也与京都的日本刀风格十分接近。因此,有人认为宇甘派之中有刀工曾有在京都制刀的经验。本刀上有云次刻铭,亦有建武纪年,十分罕见,这把有建武纪年的太刀也是在掌握宇甘派活动时期上的重要资料。


重要文化財
1把
(刀 金象嵌铭义弘之一)
刃长 69.4cm 刀身弯度 2.0cm
京都国立博物馆
E甲181

本刀刀鞘内侧有本阿弥光德(1554~1619)的题记,指出本刀为江义弘所制太刀磨短所成,而刀鞘外侧则有金象嵌名记载本刀为桑名藩主本多美浓守(1575~1631)的收藏品。因此,本刀又被称为“桑名江”,为历代刀剑名品之一。
江义弘的江为“乡”的代字,由于义弘曾居越中(今富山县)松仓乡一地,因此又被称为“乡义弘”,为承继相州正宗流派的刀剑名工。


重要文化財
1把
总长141.1 柄长31.6 鞘长108.3 镡8.9×8.6
南北朝时代 14世纪
渡边国雄氏捐赠
东京国立博物馆
F-19970

因为刀柄、刀鞘等部位用金属薄板卷成螺旋状,故称“蛭卷”, 兼有加固和装饰的作用。蛭卷太刀是武士喜好的一种刀拵。刀柄为铜底镀银,上涂布菱卷漆,饰以狮子图案的“目贯”。刀鞘涂有黑漆,用银铜板金制成三筋子持蛭卷,“足间”是涂布菱卷漆的“渡卷”。“兜金”、“缘金”、“责金”、“石突”均为实心银铜。镡为木瓜形,涂有黑漆,带有“山金”镶边。相传曾是南部政长(?~1360)的佩刀。


重要文化財
青江次直
1把
(短刀 刀铭备中国住次直作 延文三年十一月日之一)
刃长26.8 刀反0.1
南北朝时代 延文3年(1358)
渡边诚一郎氏捐赠
东京国立博物馆
F-20114

备中国的青江派是盛行于平安时代末期的日本刀流派,直至南北朝时代均有作品留存。次直是与次吉、守次齐名的南北朝时代青江派代表性刀工。作为南北朝时代的作品,此短刀外形较小,刃纹煅烧成“匂口”收紧的“逆丁子刃”,外表华丽。后传至仙台藩的伊达家,于宽永7年(1630)由德川秀忠赐予伊达光宗。


重要文化財
左安吉
1把
刃长32.0 刀反0.2
南北朝时代 14世纪
渡边诚一郎氏捐赠
东京国立博物馆
F-20115

左安吉是筑前国的刀工,铭上记为“左”字,相传是“左文字”之子。在安吉的部分作品上记有正平12年(1357)和正平17年(1362)的铭文,因为此为南朝的年号,故推测其在南朝的势力范围以内。左文字的作品风格在于强烈的“沸”,故也有人认为其是相州正宗的弟子,而安吉作品的特色风格是带有“小沸”的“小互目刃”。根据《享保名物帐》的记载,此刀原为美浓国的武将一柳直盛所有,故因此得名,后传至前田家。


重要文化財
相州贞宗
1把
(胁指 无刀铭相州贞宗(号石田贞宗) 附黑漆小胁指之一)
(刀身)刃长31.2 弯度0.5 (拵)总长49.8
南北朝时代 14世纪/(附)江户时代 (附)17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F-20140

相传相州贞宗为正宗之子,亦有其为正宗义子一说,一般称其为彦四郎,是活跃于镰仓时代末期至南北朝时代的刀工。由于相传此刀为石田三成所有,因此刀号“石田贞宗”,传至榊原家。刀身呈宽刀反之姿,胎铁的板目肌上有着众多的“肌立”地景。刃纹呈微曲状,“沸”较多,风格较师傅正宗更显稳重。此刀具有明显的贞宗特色,表里还有梵字雕刻。


重要文化財
1把
总长102.7 柄长21.3 鞘长81.4 镡5.9×5.8
室町时代 15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F-19991

韦包太刀流行于南北朝时代至室町时代。刀鞘采用“皱韦包”涂黑漆,鞘口至双足后用紫线制成“渡卷”。“兜金”、“猿手”、“镡”、“足金物”、“石突”、“芝引金”为包金鱼子纹,上面雕刻有桐文浮雕。“缘”、“目贯”、“大切羽”为纯金,目贯上雕刻有二双五三桐纹,其他部位雕刻有枝菊纹浮雕。


重要文化財
1腰
(大)总长94.9 柄长20.6 鞘长74.2 镡8.3×8.1 (小)总长61.9 柄长13.8 鞘长48.0 镡7.3×7.3
安土桃山时代 16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F-19872

从室町时代后期起,刀剑指的是人们佩带在腰间的刀和“胁指”。刀也叫做“大刀”,“胁指”也叫做“小刀”,并称为“大小”。此大小为丰臣秀吉所用之物,秀吉卒后,刀身和刀拵被赠予越后国的新发田城主沟口秀胜,刀镡被赠予浅野家。刀鞘上涂有朱漆并装饰有金箔“蜷卷”(螺旋状装饰)。柄头和鞘铛上曾装有纯金的金属构件,刀镡原本也是纯金桐纹透雕刀镡,但因刀镡被赠予浅野家,故现在使用的为铁制。柄卷为后补的黑线,推测当初也是黑线,与朱色与金色的刀鞘形成色彩变化。作品在鲜艳的色彩中透露出安土桃山时代的华丽风格。


重要文化財
备前一文字弘
1把
(太刀 铭弘 附黑漆打刀之一)
总长110.6 柄长24.6 鞘长87.4 刀镡8.1×8.2
桃山时代 16世纪
渡边义介氏捐赠
东京国立博物馆
F-19888

本作品为上杉家被称为“御重代三十五腰”刀剑中的一把,相传是武田信虎赠给上杉家之物。
此太刀的刀身宽,腰反深,刀锋为“猪首锋”,造形豪放。胎铁(地铁)上的“板目肌”带有“映”,“刃纹”的下半部分煅烧成“丁子刃”,上半部分以平坦的“广直刃”为基调,带有“足”和“叶”,“匂口”收紧。刀茎上刻有大型“弘”字刀铭。 由于未见其他类似作品,故“弘”字意义不详,但从作品风格来看,推测其出自备前国一文字派的刀工之手。
刀拵用来收纳刀反弧度较大的太刀,故整体弯度大。刀柄采用“熏韦”卷,饰以御所车(牛车)形的“目贯”。鞘上涂黑漆,“指添笄”上雕有“倶利伽罗龙”浮雕,小柄上雕有桐纹浮雕。从上杉家传来的拵并不包括刀镡,且为合口形式,而此拵则带施有透雕的铜制刀镡。


重要文化財
1组
幅1.4cm
京都国立博物馆
E甲180

在日本刀的刀装具之中,小柄与目贯兼具的作法,称为二所物。本作的小柄以赤铜制成,表面呈鱼子纹,其上镶以素铜浮雕的仁王像,仁王的天衣与腰衣乃是以金彩绘制而成。小柄的内侧为金斜鑢地,右下方有“宗珉”二字铭文。目贯也是素铜所制,以高雕色绘法雕制阿形、哞形的仁王像。宗珉姓横谷,宽文10年(1670)生于江户。横谷家代代为雕金工,宗珉曾长期任职于后藤家,其后独立,以善于发挥自由的雕法并集大成。宗珉擅长制作小柄、笄、目贯、缘额等等小道具,在片切雕技法上创出新意,但是其流传的作品以高雕色绘的作法为主。


重要文化財
信家
1柄
8.5×8.5
安土桃山时代 16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F-19913

信家为安土桃山时代尾张国专业制镡的工匠,这一点现在已成定论。信家的特色在于“铁锈色”、“槌目地”的铁的质感,以及无骨厚耳形状,有着独到的美感。这是一件“铁槌目地”的圆形镡,有镂空的大“三巴纹”,表面雕有小三巴纹和菊花纹的浮雕。边缘是略有厚度的角耳,到处可见被称为“铁骨”的用铁之妙,铁的质感十足。此作品后传至黑田家。


重要文化財
奈良利寿
1柄
铁制
纵7.4 横7.25
江户时代 18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F-20199

在奈良利寿(1667~1736)活跃的江户时代中期,除了幕府“抱工”后藤家之外,民间也涌现了众多刀装(刀身以外所有配件的统称)金工,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施展才华,创造了众多个性洋溢的作品。利寿就是活跃在江户民间的刀装金工之中最早的奈良派代表名匠。自江户时代起深受推崇,与杉浦乗意、土屋安亲并称为“奈良三作”。
这是一件厚铁圆形镡,石窟前的岩石上刻有虎,滚滚云层和下方的狂澜以锄出雕和细雕方式表现,石窟上使用透雕。整体富有立体感,作品风格强劲有力,而虎的斑纹和波涛上的浪花则以金银镶嵌,透出细腻之感。利寿制作的镡现仅存少数几枚,其特色是铁板厚,花纹立体感强,而此镡也堪称是充分展示出利寿特征的代表之作。


 以上是日本的国宝,每把刀都是价值连城的,您可以细细读下内容。每把刀都是日本的名匠精工制作,可以说是极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话东瀛日本刀
每日兵器:知道唐刀,那么你更应该知道“隋刀”——巨人的肩膀
日本武士刀技艺的的8类匠人
国立东京博物馆6 - 日本刀镡
图文解说日本刀剑文化
日本刀的种类、使用、配饰以及绘制技巧详解,这下都全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