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徒步衡山路,穿越老上海法租界,感受老上海的优雅小资

衡山路,1922年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公董局相当于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是上海法租界最高的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当时起名贝当路,1943年10月更名为衡山路,整条街全长2.3公里。现在的衡山路是上海市一类风景街道,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衡山路最吸引我的还是马路两边的梧桐树,虽然现在树叶开始掉落了,但总是有种说不出来的美丽和独特的魅力。初冬的衡山路特别美!于是,选择了平日里游人不多的下午,游走在老上海法租界内,从市百六店后面开始,沿衡山电影院、衡山宾馆,拐吴兴路,绕康平路,转宛平路,返回衡山路,一路上,时不时地为路过某一栋欧式风味十足的洋房而驻足。擎起相机,拍下一切可以值得留念的美好。 


衡山路890弄,衡山坊,坐落于衡山路天平路交汇处,由11幢独立花园洋房及两排典型上海新式里弄住宅组成。经过修缮后,集合了艺术画廊、时尚精品店、特色餐厅酒吧、创意办公等多种业态,中外宾客可在此享受难得的城市慢生活。临近圣诞,商家们已经在门口放好圣诞树,室内橱窗布置了好多与圣诞有关的元素,光走在街上都能闻到空气中散发出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天平路,一条静谧的路,绿树成荫,最喜欢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撒下斑驳的光影。


(衡山路天平路口的小广场)
“法国梧桐”一说的由来,上世纪,法国人为解乡愁,将一种叶子形似梧桐的树木引种在上海的法租界内。既然叶子与梧桐酷似,又是法国人带来的,上海人便将此树命名为“法国梧桐”。但其实“法国梧桐”真正的学名是悬铃木,是指由17世纪西班牙培育出的杂种悬铃木,随后在伦敦和法国多地种植。


衡山路两边梧桐树的树龄都超100年了,见证了上海的百年历史。从市百六店后面开始,紧挨着徐家汇公园和衡山公园,是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衡山路838号,衡山电影院,历史优秀建筑,始建于1951年8月17日。是新中国诞生后上海新建的首家电影院,“衡山电影院”五字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所题,几十年来以其别无二致的庭院式氛围,享有沪上唯一 “花园影院”的美誉,沉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海派怀旧情结。


衡山路是一条绿荫叠翠、整洁幽静的街道,它自东向西沿线串联起来的天平路、余庆路、宛平路、吴兴路、高安路、乌鲁木齐路都属旧时法租界地面,这一带保存了为数众多的美丽街区和韵味老房子,见证了上海的百年历史。


街道两边全是高大的梧桐树,围墙后就是一栋一栋的小别墅,这里曾经都住着叱咤风云的人物,现在走来也很有历史感。


衡山路811号,徐家汇公园中的“小红楼”,曾经是百代唱片公司设在上海的分公司。19世纪末,法国百代唱片公司登陆沪上,带来了新鲜时尚的留声机,这种“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的机器让当时的上海人异常兴奋,很快成为沪上时髦。1921年,法国东方百代购下徐家汇路1434号地皮(现徐汇区衡山路811号)设立唱片制造公司,建起上海第一座录音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此为国内最好的一所录音棚),从此开创了中国唱片生产历史。


回想当年,许多歌星都以能到小红楼里录制唱片为荣。1931年,聂耳在这里担任编辑;1935年,冼星海在这里写曲;1937年,周璇在这里录制《上海花》《天涯歌女》……


今日留下的除了这小紅楼外,还有这台老朽的刻文机,这里拆迁后,建成了徐家汇公园绿地,小红楼就在绿树掩映中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原来小红楼前的那台刻纹机的全称是VMS80立体声翻片机,是当时西德NEUMANN公司的产品。它主要由立体声刻纹放大器和刻纹机组成,功能就是把磁带的信号转到唱片上。


衡山路人行道上种植的法国梧桐年代久远,是沪上梧桐树最密集、景观最优美的道路之一。


衡山路上全是梧桐树,秋风扫落了一片又一片的树叶,落叶大而蓬松,色泽偏暗黄。


衡山路534号,衡山宾馆,典型欧式建筑,原名“毕卡地公寓”,全称为“万国储蓄会毕卡地公寓”,建于1934年。1956年万国储蓄会将毕卡地公寓等资产作为偿还万国储蓄会积欠的债款后,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公寓改为专门接待外国专家的招待所,1960年改建为“衡山饭店”。后来,几经装修,建筑面貌有了很大变化。1993年7月,衡山宾馆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单位,现为五星级宾馆。衡山宾馆离康平路市委机关仅一步之遥,所以市委领导接见外宾经常安排在衡山宾馆。


衡山路525号,凯文公寓,建于1933年,总高9层,矗立在衡山路与建国西路的交叉口上。去的那天凯文公寓正在维修,整幢大楼都被脚手架包围着,无法拍到大楼的面貌。据说,十月革命后来上海避难的俄国公主奥尔加曾经住在这里。建国后改建成运动员宿舍,1997年,凯文公寓被改建成酒店式公寓,底层以沿街商铺取代了原有的锅炉房与水泵房,并开设了凯文咖啡餐厅和理发店。


吴兴路87号,丽波花园,建于1928年,其建筑风格属于现代式样式。曾经的法国一银行董事长的独院式私人住宅,门卫尽情地履行着其“工作职责”,无法进入拍摄。


吴兴路83、85号,建于1938年,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吴兴路83号该建筑为曾任香港伟纶纱厂董事长的吴昆生及历任中华第一针织厂总经理、伟纶纱厂常务董事、上海申新九厂厂长、上海棉纺织工业公司副经理的吴中一住宅,著名实业家、工商界爱国人士荣鸿仁、胡文炳、刘婧基均在此居住过,荣鸿仁系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荣宗敬之子,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弟弟。


吴兴路96号,原为挪威领事馆旧址,建于1930年,2005年10月31日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这里的门口,没任何挂牌和单位名称的标志。仅有一块门牌号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铭牌。熟悉上海的人都知道,现为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却没有挂牌明示。




吴兴路81号,建于1939年。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围墙高高,庭院深深,铁门开启着,溜进去拍了几张照片。


吴兴路81号,该建筑曾为著名实业家、伟纶纱厂创始人陆辅仁住宅。1955年,由陆家的亲戚、伟纶纱厂创办人之一吴坤生的儿子吴中一介绍租给捷克斯洛伐克领事馆,1956年7月27日至1963年5月31日作为捷克斯洛伐克驻沪总领事馆馆址。


篱笆里藏着的法式洋房


康平路,是一条全长不到一公里的柏油马路,路宽15米至16米,道路两侧法国梧桐成荫。这条路,因上海市委员会位于此地而闻名,为上海实际的权力中心。


路过康平路71号,吴兴路口的荣家豪宅。


康平路71号,荣家住宅,这是荣家(荣德生,荣毅仁,荣智健三代)的住宅。建于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是这一时期的现代派建筑的代表。


走在宛平路上,路过德昌路,这条上海最短的马路,全长不过十几米。路的那一头被大铁门给隔离了,极其的幽静,凭着好奇心想进去看看,看到一大群武警站在那里守卫,强烈的求知欲想继续往前走,一位武警走上前来,冷冰冰的说:“这里不能拍照”!其他武警也虎视耽耽的看着我,这里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是“康办”寓所,也是上海市委康平路“办公室”。


初冬的衡山路路很美,有时间的话,你也不仿也去走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散步 (组图)96
上海永不拓宽的马路(1)
荡荡马路 || 一路一图,带你领略魔都风情(第一集)
不一样的余庆路
住在上海最有腔调的4条路上
寻找梧桐树下1892年的贝当路(今衡山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