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化“牛校”——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价值追求

苏墩儿曰

 

==========================

2016年7月,西交利物浦大学迎来了10周年校庆。


其师资、理念、机制、学生培养等有何独特之处?


其梦想、最终目标是啥?


这所中外合作大学“牛”在哪里?


昨天,公众号刊发《致河南省委省政府,河南人民的第二封公开信》后,在教育界、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请亲们关注、转发,助力河南教育崛起!


苏墩儿,欢迎与您一起走进今天的主题:

==========================

 

这是一所“洋大学”,地处苏州工业园区,学校80%的老师都是外籍人士;这里没有围墙,没有班主任,学生自主管理,不考四六级,可以自由转专业;这里严格执行英国的教学质量体系,严进严出,“混日子”无法毕业。

 

   三年前,就是这样一所“看上去很奇怪的大学”,俘获了李宓的心。招生季,西浦计算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三学生李宓,主动回河北老家做起“招生员”,逢人就这样介绍,“这是一所很牛的学校”。

 

   2006年,由中国西安交通大学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在江苏苏州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第一所与国外大学强强合作的一本院校,经过10年发展,学生规模已从第一届的160多名飞速发展至现在的一万多名注册学生,并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所做的改革和实践,也受到业内专家肯定。西浦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样板和典范。

 

   深入骨髓的国际化

 

   “大学最核心的价值是影响力。”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认为,国际留学生比例、国际教师比例、英文授课的课程数量、是否选用原版教材等,这只是大学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达到的指标层面的水平,并非真正的国际化。“国际化应当是一种大学的机制,大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整合国际资源和参与国际化学习和科研的平台,包括软硬件层面。其最高层次是师生员工包括大学真正成为世界玩家,可以在国际上有上乘表现、可以发声和参与规则制定!”

 

   国际化,是西浦在创立伊始就有的天然基因。西浦以开放共享的国际视野,一直将国际化定位在最高层次上,在教学科研方面“双轮驱动”,将全球资源积聚在这里,与中国对接,通过对人、教育、技术、新文化的引领,让人类文明升级。

 

   从办学方向讲,西交利物浦根据世界发展趋势、整合中外教育资源及模式、建立独具特色的新型国际大学,这从生长空间上就确保了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性,也奠定了其参与和影响中国甚至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础。

 

   在师资上,面向全球招聘人才。目前,西浦按国际著名大学标准全球招聘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450余名各类国际专家,初步形成了链接全球的国际创新生态圈,他们的研究领域覆盖生物医药、新材料、云计算和金融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目前,学校拥有500余名专业教师,其中80%为外籍。

 

   席酉民说,建立之初,西浦有四个梦想:一是整合东西方的最优实践,探索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二是探索大学内部的管理体系来改进大学这种知识组织的效率和价值;三是探索在网络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和社会互动的生态关系;四是通过这些探索和有效的教育实践,去影响中国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的发展。“总的愿景是成为一所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经过10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这种比较高的期待都得以实现甚至超过了梦想。”

 

   真正以研究为导向

 

   人脸识别、网络安全、人机交互机器人,是李宓导师的研究领域。今年暑假,李宓没有回家度假,而是参加了学校的暑假本科生科研项目,跟着导师、牛津大学博士黄鑫搞科研、做项目。李宓说,针对智能家居,他正研究如何增强安全性能的问题。

 

   “在学校的科研经历,激发了我的兴趣,为以后出国读研奠定了科研基础。”李宓说,老师们都很敬业,系主任岳勇教授很友好,让他感觉师生很平等,“这是一所大学应该有的氛围,有很多大师,学术氛围浓厚。”

 

   席酉民说,从建校伊始,西浦就定位于研究导向型大学,并面向全球招聘人才,“考查申请者的学术造诣、教学及科研方面的积累或者潜力,以及其对教育的热情。”

 

   “除了外部环境,最主要的是,西浦有适合知识分子生存的生态空间。”在西浦,国际水准的薪酬水平保障了教师的生活水平,对老师来说,“教学为生,科研为升”,教学是第一位的,而科研方面,教师可以全凭个人兴趣出发,或借助学校搭建的科研平台进行校内外和国内外的科研合作。

 

   刘刚是一名年轻的博士,2011年刚进入西浦工作就被“推上了”系主任的职位。“在这里很多教授专注学术,不怎么愿意做管理,因为要占用大量时间。比如组织考试、负责课程安排等。”

 

   充分的自由空间,给师生提供了很多创新的可能性。西浦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四年级博士研究生卜凡凭借自己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即首次发现了一种细胞因子:Src家族蛋白激酶(SrcFamilyKinases)在偏头痛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今年5月顺利通过国际头痛症协会的同行专家评审,成功获得了该协会的基金资助。

 

   “真正高水平的研究一定是在全球背景下的碰撞。在接下来的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我们会更加重视科研,追求更高水平的科研。”席校长介绍,西浦将联合政府和企业及研究院所,把11个前沿研究院、1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1个创新港打造成苏州国际级的研究群落,并以西浦为平台,吸引更多国际技术、人才和创新理念在创新港落地,并加速向市场转化。

 

   探索培养世界公民

 

   孙玉婷是西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毕业生,不久前,遭遇了“幸福的负担”:先是收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录取通知书,接着又收到了剑桥大学光电专业硕博连读的录取通知书。考虑再三,她决定去哈佛读研。

 

   这只是西浦优秀学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浦学生不断在国际舞台中展现才华,如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地震工程模型设计国际竞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等世界大赛中取得卓著成绩。此外,毕业生在国际市场上亦有杰出表现,西浦前六届毕业生中出国深造比例高达80%以上,其中约10%进入TIMES世界排名前10学府,约50%进入TIMES世界排名前100名校,80%以上进入TIMES世界排名前200大学深造。1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就职于世界500强、中国财富500强等企业。具备国际化视野、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突出成为广大知名雇主对西浦毕业生的主要评价。

 

   “作为一所国际大学,西浦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毕业后在哪里工作,都要有全球视野和竞争力。”席酉民说,培养具有跨文化理解力、整合思维以及世界竞争力的“世界公民”是西浦的最终目标。

 

   席酉民坦言,这个时代的教育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泛滥、知识体系杂乱无章的社会中,我们的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必须改进。这种未来的需求,倒逼教育者必须再定义大学,反思教育,重塑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是大学回归教育本质的关键,也是西浦一贯坚持的教育理念。”席酉民认为,真爱学生是给他们自由,学校立规矩、创机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西浦,课堂不再是“满堂灌”教知识,教材也只是一个参考资料,学生被鼓励和老师一起讨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研究性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模块学习,解决问题、整合知识,让学生保持好奇心,学会学习。同时,严格执行英国的教学质量体系,严进严出,“混”学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西浦副校长杨民助介绍,育人不仅仅是教课,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和服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西浦为学生提供两次转专业、“2+2”模式等选择的机会,并为学生配备了艺术类、体育类、生活类、文学类、语言类等选修课程。“真正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把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在教育理念、教学过程、大学环境、大学的组织方式等方面给学生的发展以有效帮助。”

 

   现在,西浦正思考如何把学校和网络同样变成一个资源平台,在具备这样的资源条件下,思考和探索让学生从一个吸纳知识点的气球变成一个有造诣的人。“我们试图通过改变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中实现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在面对国际竞争时,能真正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公民。”席酉民说。

 

来源:中国青年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交利物浦大学开办中小学教育
理想中的“洋大学”什么样?
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致2013级新生的一封信
西交利物浦4 0本科,无需高考成绩,可以申请
向未来而生!这所新型国际化大学,实行研究生申请制
一个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家长的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