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固人伦:五伦有序,天下和谐!

孔子被视为儒家奠基者,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就是儒家的核心,他也因此被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且成为一直为后世所敬仰的“至圣先师”。

上古之书《尚书·尧典》中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到了孔子时,《论语·学而篇》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五伦关系中的“孝、悌、信”出现。此外,孔子还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关系。

孟子时,这五种关系得到了明确的规范,并为后世一直沿用:父子要有亲,君臣要有义,夫妇要有别,长幼要有序,朋友要有信。如果将其与孔子提出的五常“仁义礼智信”相对应,可以视“仁”是父子有亲,“义”是君臣有义,“礼”是长幼有序,“智”是夫妇有别,“信”是朋友有信。

《中庸》里再次明确了五伦的排列顺序: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儒家认为,五伦有序,天下就会和谐。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影响了其后的各个王朝,并成为历代王朝的治国宝典。也是从汉武帝开始,每年均举行祭孔活动,明清时达到高峰,被视为“国之大典”。清朝顺治皇帝时,在北京国子监设文庙,专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可以说,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自孔子以后,如果少了一个朝代或明君,历史失不了大体。然而,如果少了孔子,这两千多年历史将失去道统,人伦道德将无以维系。

也因为历朝皇帝对孔子的推崇,孔子子孙后代也受到了厚待,被敕封为“公”、“侯”等。在这些封号中,北宋仁宗时敕封的“衍圣公”持续的时间最长,最后沿袭此号的是生于1920年的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群我和谐、人我和谐的人际智慧(一)(月读)(王杰)
儒家处世经:夫妻和谐,相顾相助,成君子之道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幸赖圣帝扶人伦
新时代“六伦”的新建构
李存山:重视人伦解构三纲
《论语》与五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