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八章)解读

《道德经》(第八章)解读


一、原文



第八章 完美的哲学

(题目为学而观复所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二、译文(意译)


最高的完美就像水那样。水长于给万物带来好处而自己却一无所图,它常常喜欢居于人们所鄙弃的低洼位置,所以差不多和“大道”一样。但它实在又是处在正确和高明的位置,这样反而会使它具有内在的大包容性,就像一潭沉静的深水。也容易使它成为“大仁爱之境”的同类,言语也容易真实,为政也会有美好的政绩,做任何事情都会达到理想的功效,言行举止也会完全符合常规。正因为它没有自我的功利之欲,所以才没有任何过失而成为完美本身。


三、释词


善:《说文解字》解释为“吉祥的言辞”,认为它从(jìng)(连连称美之意),从羊,同“義”字、“美”字是相同的意义。即其本义为(shàn)(xiū)美好,美味,是“膳”的本字。后引申指①内容完美,好;②正确,良好;③高明,工巧;④品质好,言行好,有同情心;⑤美好的行为、品质;⑥善人,善事;⑦使美好,处理好,做好;⑧擅长,长于,等等。

几于:差不多,接近。

与:本义为党与,即徒众,又引申为同类;亲近,交往等。

尤:过失,罪过。

誩:两个人争着说,即“用言语竞争”,或“争言也”,是“竸”的本字。


四、阐解与应用


1
利他之道


很显然,这一章《老子》仍在以水喻道,关于《老子》的“道”与“水”的关系以及“水”和传统中国文化、传统中国美学的关系,我在第四章“大道若水,涌而不溢”中已有所阐论,此处不想再重复了。

但不讲“道”和“水”的关系仍然不行,因为这也是此章的核心内容,只是这里的“以水喻道”是有它的侧重点的,即它侧重在水之惠他物而无私利上。大家想想看,水不是人,它没有意识、没有自我,当然也就没有私利之心。它在客观上就是这样,或者说它就只有纯粹的“自然”、“客观”,而没有“主观”,它根本不知道利和害是什么,故而也全不懂得什么叫利己,它在客观上就是惠施于万物的(当然它也有泛滥成灾的一面,那则成为万物之患)。


它是生命之源,万物都离不开它,就连它的对立物——火也离不开它,比如水的分子式是H?O,即它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而火的燃烧一般也离不开氧化剂(氧气)的助燃,因此在逻辑上它也就离不开水。

水是利他的,而且是利万物的。而自然天道也恰恰是如此,利万物而无私欲,因此《老子》就看到了水和道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以水喻道,借水讲道,用水使道形象化,普遍化,日常化,使道变得更容易理解,也更亲切、亲和。

这里要特别注意“大利他”三个字,水是利他的,而且是大利他的(利万物),这和道完全是一致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老子》并不是为讲道而讲道,为讲水而讲水,而是为了利人、惠人,要以水和道来诲人、教人,使人们能自觉地达到“水-道”之境:胸怀天下,心爱万物,惠利他人。


大家看,那些名垂青史的历史名人,绝大多数难道都不是因为利他、于人类有大贡献所致?伏羲、女娲、黄帝、尧、舜、禹、周公、老子、孔子,普罗米修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释迦牟尼、耶稣等等都是如此。

那有人会说,俺不想成为历史名人,而只想做个利己的普通人,所以《老子》的利他之道对我没什么用。错了,利他并不等于就一定害己,反而还会于己有利,正如《老子》第七章所讲:正因为无私,“故能成其私”。这才是利益的辩证法。这在今天叫“双赢”,叫“互惠”,它是大市场经济时代的谋利和致富的原则,即在大家都为着赚钱的今天,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人其实都成了买卖人,人们之间的互动、交往都是在“做生意”,你想做别人的生意,别人也想做你的生意,那每个人都要先有“利他”的可能,才能从被可能利的“他”那里得利。


比如,你吃饭得花钱吧?上学得花钱吧?旅游、谈恋爱搞对象也得花钱吧?你的钱给了“卖家”,而“卖家”的商品和服务也得赢得你的满意才行。这在一定意义上就叫“利他”和“互惠”,否则这生意就做不下去了,那样大家也都无钱可赚了。因此,你即使要立志做个普通人,不讲利他也是万万不行的,《老子》的利他之道对谁都有用。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它在证明,《老子》仍然活着,它不光是我们传统的思想财富,也是我们现实的智慧活水。

2
卑下之位


水往低处流,这是水的又一个基本特性。水的这种卑下之位,使它具有大包容性、兼容性和适应性,一句话:可以有最大的“有”,因为没有平川不显高山,高山再高也是建立在平川这个“低”的底座上的,这是底盘、是基础,即《易传》所讲的:地势坤,以厚德载物。你低了才能拥有“载容性”,不然那一切富有、富饶往哪里装呢?得有容器,得有载体,卑下就具有这样的哲学意义。因此卑下也是“道”的特性,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智慧,即人们所常说的虚怀若谷,谦卑为怀,低调做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满招损,谦受益,等等。它既是最大的奉献底盘(利他),也是最大的容受底盘(亦可获惠于己)。


另外,一般的人性、心理,都是不想弱于人,都想在人面前高于人、强于人,在人前显胜、逞能,即大家都有虚荣心、自尊心,都爱面子和爱装面子。因此,你一旦示人以卑下,别人就在心理上被你衬出“优胜”来,就会对你产生好感;同时也会觉得你不盛气凌人、不自以为是、不自我中心、不自恋,不是动不动就喜欢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家伙,感到你亲和、随和,好处,于是就喜欢和你相处。因此,卑下还是一种宝贵的人际“相处之道”、“交往哲学”。


在哲学上,“卑下”主要是一种人格姿态,不一定是指你实际地处于低位,比如你也许是一个大领导,权重位高,而也要卑下、也应卑下。你的卑下在实质上就是指你没有官架子,能礼贤下士,能尊重别人,能与人平等相处,真诚相待。遇事能同别人商量,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能与群众打成一片。



还有,你也许是一个普通人,本来就居于低位,那你还需要卑下吗?需要。比如谁都有获得成功、取得成绩,或处于顺境、春风得意之时,此时就要讲卑下,目的是为了使你能够胜不骄,败不馁,或就像“道”那样,一直处于恒常的大平静、大包容、大利他姿态,来保证你会不断地获得成功,化逆为顺,特别是能有一个淡然、超然的大自在心态,那样你便能面对一切均顺时任化,无惊惧,无悲喜,居道而自强。

3
完美之境


“上善”是最好最美最完备的意思,“上善”之境也就是最完美之境。《老子》的“道”当然就代表这个境界,而在《老子》眼里,“水”差不多也享有这个境界。比如我们还可找出水的许多优点:

①水性绵柔。绵柔在心理上具有非侵凌性或臣服性,容易使对方以无戒备的姿态大胆地向你靠近。它是一种示弱的“召唤结构”,召唤你向它“逞能”、“显胜”,因此在表面上好像你强他弱,而实际上他却以此方式得到了你的“惠助”。即所谓的“柔能克刚”、“柔弱胜刚强”。


②顺势而变。水是按着地形的高低、顺逆、畅阻而趋附以变的,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极其宝贵。为什么?因为宇宙是运动的变化的,人世间的一切也都具有千变万化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因此必须适应这变化你才能顺利、制胜。即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变则通,通则久”。因此在此意义上,水就是教我们学会应变、适应的老师。

③汇聚为本,而漫汇有则。漫是指水满以后向外流去;而汇是指水往一起汇聚起来。

前面讲过,水具有往低洼处流的喜卑下性,而这种往低洼处流其实也反映了水具有往一个最低点汇拢的“汇聚性”或“聚合性”特征。水为什么可以成为江河湖海?正是因为它有这种喜汇聚的特性,即百川归海,小溪不辞细流终可以成江海。水的这种特性可以转化成于人有益的“团结哲学”、“凝聚精神”,即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捆筷子坚似铁。合力可贵,系统的优势大于要素的优势,等等,水的这种汇聚性格,集体主义精神,或团队的优势,今天已成为通行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制胜之道。与水相反,火一般只具有“空心的蔓延展开性”,适合于培养能单打独斗的勇于向外开拓的优秀个体。也有其妙用。


但是水也不是只会汇聚而不会漫展,它是灵活善变的,但也一定是有原则和有条件的,那就是“满则溢”,“由高往低处流”,当其满了以后或从高处开始向低处流时就变成“分散开的漫展行为”了,它的“汇聚”和“漫展”都可以成为“哲学”而于人有益。

④去污性。是指水具有“清洁”的功能,可以去污,把污秽洗掉。人们生活中的洗脸、洗澡,言语中常说的洗心革面,《老子》讲的“涤除玄览”,刘勰讲的“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等,便是对水的去污性能的或实际利用,或文化性的借用。


水的本性应是“清洁”的,它的去污性正来自它的“清洁性”。这与纯净的“道体”正有相合相通之处。人也应该像水一样,既清洁又能去污。它表现为人的正派、正直,真诚,善良,仁爱,无私。同时也表现为人的激浊扬清,惩恶扬善,或反思、自省、有错善改等等自觉的道德修律行为。

⑤守真如一。水既是灵活善变的,同时又有永恒的不变性,那就是它作为“水”的本性。

人们一般都知道水有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即气、水、冰,但它们都是由H?O的水分子构成的,这是不变的。水的这种守真如一的本性,也可以转化成一种崇尚本然,坚守本真的“哲学”,在人就表现为可贵的气节、操守。就像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所写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即“正气”可以变成“河岳”、“日星”和人的“浩然之气”,但这“正气”之本真之性却是永远不变的,它就是贯通于天地人之中的那个最伟大也最宝贵的“本真精神”(正气)。


⑥绵久之强力。水既有排山倒海之巨大猛力,即所谓的“水火无情”、“洪水猛兽”,也有持久之慢工,绵久之强力,比如“水滴石穿”,“蝼蚁之穴可以溃千里之堤”,“绵绵细雨可以湿透衣裳”等等,都说的是它的这种细微持久的慢工和绵久强力。这是一种耐久不懈,坚忍不拔的柔性之力,是内在的力量、长久的力量,是一切力量的真正原型。因为任何“大力”都是由这微小的“小力”生长起来、积累起来、汇聚起来的,它是力量的“细胞”、“基本粒子”,是其最基本的结构要素。我们也不妨说它是“力量的力量”之“元力”。

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整个人类,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个人像涓涓细流汇成江海那样汇成的,每个人就是这巨大江海中的“一滴水”,而如果我们都能像水一样葆有这内在持久的“柔性之力”,那集体的力量就会具有密实的品质,那整体的大力、强力、伟力才会有保证。可见,水的如道一样的特性、精神,原可惠于人的多矣!



当然,还有《老子》此章涉及的“善利万物而不争”之“利他”和“处众人之所恶”之“卑下”,这里就无需再多论了。

以上所阐发的这六点,相当于《老子》此章已明言的那两点下面所暗伏的东西,如果说那两点是水可见的“有”和“阳面”的话,这六点就是水在此章不可见的“无”和“阴面”,它们合起来才构成水的完整的“一”(整体的水)。才是最完美的水,才是真正“上善”之境的水。

《老子》的言说方式总是喜欢以有代无,以阳代阴,以正代反,以少代多。

它是大隐喻、大象征的,存在着一个存在论、现象学的“形式指引结构”。

它以水喻道,也完全可以转用来以水喻人、喻万物,因为他的水即道,而他的道也总是密切地时刻关联着万物的,而反过来万物也总应该归依于他的道。若此才叫完美,才是“上善”的完美之境。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应该像“上善若水”那样,亲水而近道。

不幸的是,今天在大家悉皆逐利的时代,水资源已大面积沦陷,沦陷为“污水”,需要我们以洁净的人性、心灵来为本然洁净的“上善之水”“去污”,我们行吗?我想我们大概先得在自我的心灵上“去污”,而后才谈得上为被污之水去污。

总之,先得有一颗向善之心。先得有一份对曾经的“上善之水”无比敬爱的诚心和爱心。那样,人心有善泉,还天地人间以“上善之水”又有何患?


五、心得妙语


水性实且活,既刚又柔弱。汇聚为本性,漫展因势作。守真如守节,去污见真魄。有幸为道喻,利他独无我。居卑以为乐,大载有依托。容仁信治能,制胜总无颇。人若如此水,人间胜天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老子认为水“几于道”?】“水善利...
心观《道德经》(10)
学了道家哲学,读了《老子》之后变得与世无争了,没有奋斗的动力了,严重影响到了我的学习,怎么办?
道家哲学的人性论
第二章 老子哲学是自然辩证法之道
我研究的太极禅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