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意盎然烂漫姿——定州北庄子汉墓石刻
省庐 (2011-01-13 10:03:34)

   隶书书写便捷,在西汉时期就成为日常使用最广泛的字体。西汉后期的简牍文字已进入隶书成熟期,已向规范化发展。东汉之初,石刻文字的变化尚不明显,与西汉晚期的石刻文字相类同,波磔收敛,蚕头雁尾不明显,古隶面貌依旧。《北庄子汉墓石刻》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字体改连为断,变圆为方,字形方扁,为石刻书法精品。

  《北庄子汉墓石刻》出土于东汉中山简王刘焉的墓地。该墓较特殊,以砖砌筑,四周又加石块为墙,在墓中发现了大量石刻文字,石质为青砂岩,大都凿成方形,长宽各100cm左右,厚约为25cm,已发现铭刻和墨书题字的有800余块。1975年在中山简王墓院内修建了石刻馆,将其中保存较好的488块石刻嵌于廊壁,取名定州石刻馆。《北庄子汉墓石刻》的文字多为当时的州郡名、采石场和工匠姓名。这些书刻属于东汉的文字,字形风格各异,率意放纵、古朴自然,其中杂有篆书形体。定州石刻馆中汉墓石刻文字隶书字形结构各不相同,其中夹杂有少量的篆书形体,隶书波势更明显,夸张的蚕头雁尾尚不突出。与西汉刘修墓出土的汉简书法相较,定州石刻馆汉墓刻石文字显得草率粗糙(如图1、图2)。有人认为,其并非知识阶层的书吏、书佐书后所刻。怀王刘修(公元前69~前55年)墓,要比简王刘焉(公元54年~90年)墓早100多年,且墓地同样在定州,但刘修墓出土的汉简已是十分成熟的八分隶书了,说明成熟的隶书已成为当时各阶层书吏、文人常用的书体。《北庄子汉墓石刻》的文字和东汉中后期的名碑巨制如:《乙瑛碑》、《孔宙碑》、《西岳华山碑》所具有的完美、规范、成熟相较,则显得粗糙草率。前者是下层书吏、书佐的日常书写,镌刻的形态自然;后者为汉代知识阶层的专业人士整理、加工、修饰、完善后的典范之作。有些学者认为《北庄子汉墓石刻》的文字属于“由篆入隶之渐”,故“不为波挑”,持这种看法的学者看到这些刻石文字,笔画直来直去,个别字带有篆字偏旁,没有简书与东汉晚期成熟八分书“燕尾翘举”的标志。但其没有注意到,书写者即便是同一个人,由于书刻场合、凿刻方式、石料材质的不同所形成的线条和字形也会有明显的变化。还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石刻书写随意,未打底稿,按最简捷、最省力和最易懂的写法进行铭刻”,但这些学者们却没有注意到《北庄子汉墓石刻》中的捺画都双钩出八分磔笔。这说明当时社会中的书手、工匠对于当时流行字体的书写样式并不陌生。其字形结构、点画的变化充分表现了毛笔的弹性与柔软而又“奇怪生焉”的特性。

   综上所述,《北庄子汉墓石刻》是由于所用的工具、石质、凿刻方式的不同,掺杂了许多非书写因素,才造就文字呈现出天真烂漫之态的,是有意书写、用心镌刻的得意之作,而非率意之笔,更不是打底稿的随意之作、游戏之作。


图1

图2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隶变”——北庄子汉墓石刻
数量之多,造诣之高,被埋地下近两千年,它们的出土震惊了整个艺术界
汉代中山王刘焉墓石刻,结字古朴、拙趣横生!
北庄子汉墓石刻,原石下的精微之美 | 大米艺术
北庄子汉墓石刻,点画如青筋暴起​,大朴不雕,拙趣横生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3)——河北定州汉中山王墓 | 静思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