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涯问碑】摩崖绝品笔墨千秋,古隧伤魂沉眠水底【汉中访碑/石门摩崖】

作者:俞丰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2018-12-23



天涯问碑

上海市书协微信公众平台(下简称:平台)特邀请俞丰先生为平台开设天涯问碑专栏,平台将每周刊登俞丰先生的专栏内容。

本期「天涯问碑」专栏系列内容将通过六周时间连载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六天关陇书法文化之旅,普及和分享陕西一带碑刻文化。敬请各位书友关注,为平台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天涯问碑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陇书法文化考察随笔 

汉中博物馆、石门水库、略阳城

第二天 

2018年6月10日

出发前曾调整行程,就是为了周日赶到汉中博物馆,因为全国博物馆周一闭馆。

刘邦于“鸿门宴”后惊魂甫定,即率部由蜀道穿越秦岭,烧绝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至于汉中,称为汉王。当年沛公进入汉中所走的栈道,或曰子午道,或曰褒斜道,学术界至今争议。今汉中博物馆所在地本为古汉台,相传就是沛公曾居之所。然而仅四个月后,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建定帝业,命国号为“汉”。后世华夏人口最多的民族也称为“汉族”,汉中实乃炎黄子孙的主脉维系。

汉中博物馆

汉中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是汉中市一座综合性地方历史博物馆,被列为陕西省十大博物馆之一。馆内有石门汉魏十三品、古褒斜栈道模型、汉中历代史迹和出土文物、古代名人字画、馆藏宗教造像艺术、汉中近代革命史迹等专题陈列。

古汉台是一座明清风格的园林式建筑,主体望江楼瑰丽宏特,嵯峨霄汉,为湖山壮观。园中花木亭榭,曲径通幽,别是一方休闲佳处。走入馆内深处,有汉台碑林,汉中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今人所谓“石门汉魏十三品”者,皆在此中。

观摩石门摩崖石刻

“石门十三品”应该是当代形成的一个概念,指的是褒斜道石门隧道内及其南北两侧山崖、河床中的历代摩崖石刻,选出十三品作为代表。这十三品一般是指东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门颂》《李君通阁道表》《杨淮表纪》、曹魏《李苞通阁道题名》、北魏《石门铭》、南宋《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释文》《释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释文》《山河堰落成记》、以及《石门》《玉盆》《石虎》《衮雪》等山河摩崖点景题刻。“十三品”的始作俑者,大约是汉中文博工作者郭荣章等老前辈,相沿成俗,现也被书学界普遍接受。因为是当代人所选,故“十三品”实际所指,有时也有出入。

《石门颂》拓本局部

2010年11月,汉中博物馆曾举办“中国汉三颂学术研讨会”,我当时有幸受邀参与,曾发表论文《“汉三颂”释文再考两则》。匆匆八年,岁月相抛,古汉台迷人的身影不时遥通于梦寐之间。

《石门》拓片

进入展室,有蜀道沙盘、石门遗址模型、老照片等向观众展示石门原址的旧貌。史上汉中至秦川的通道有数条,由东到西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陈仓道等。褒斜道南口名“褒谷”,北口名“斜谷”,古时统称“褒斜谷”,全谷长约二百多公里,自战国起,凿石架桥,断续修筑栈道,故又名“褒斜栈道”。道的两端有石门,北端名为“大石门”,南端为“小石门”,现在所说的褒斜道石门是指小石门。

石门栈道(模型)

褒斜道南出谷口,穿越七盘山,在石门开通之前,因这一小小的山崖隔断,行人需要绕道翻越崇山峻岭才能进入巴蜀之地。于是,东汉时期在此处开通了世界交通史上第一个人工开凿的隧道,历史上称之为“石门”。石门洞全长16米,宽4米,高约3米多。据说它是用“火焚水激”法开凿而成的。石门自东汉以来,通而复塞,塞而复通,历经修复。石门洞内东西两壁和洞外南北数里的险坡、断崖以及褒河水中、沙滩的大石上,多有由汉及宋的摩崖石刻,有的是历代开通、复修褒斜道、开凿石门和修建山河堰工程情况的记载,有的是参观、游览的留念题记。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局部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书学界习称《大开通》,原在石门洞南侧山崖间。字兼篆隶之味,体格方整,纵横开张,一任天机,是汉隶中不可多得的妙品。此岩石为云母片岩,已近风花成片状,但古劲的气度依然森森逼人。

《石门颂》石刻局部

陈列室中的《石门颂》原石和拓本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原在石门洞内西壁,为颂扬原司隶校尉杨涣复开石门之功而刻。杨守敬《平碑记》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书人所爱的也正是这股恣肆奔放的散逸之气。《石门颂》因为原在拱形的洞壁间,所以切割后仍保留了弧形的姿态,题额处突出顶端,整个石体似一位俯身垂首的老者,阅遍沧桑,沉吟无语。

《李君通阁道表》拓片

《李君通阁道表》《杨淮表纪》,原皆在《石门颂》南侧,书法朴茂古拙、疏逸纵放,也是汉碑刻中的名品。

《杨淮表记》拓片局部

《石门铭》,又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是北魏楷书中的“仙品”,晚清以来的学者对其书风不吝褒美之辞,康有为谓其“飞逸奇恣”、“翩翩欲仙”。于右任曾作自述学书诗云:“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魏碑中不乏规整洞达的正体书,而像《石门铭》这样不见雕琢痕迹的佳作,更属难得。

《晏袤释鄐君开通褒斜道》拓片局部

南宋《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释文》《释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释文》等刻石,见证了宋代金石学的隆兴。

《山河堰落成记》拓片局部

《山河堰落成记》隶书,雄厚生动,但其史料价值更重于书法价值。所谓“山河堰”是一种古代水利工程,北宋以前即已存在,即将褒河水拦截引流,隔段筑堰,形成汉中重要的灌溉网络。文同《丹渊集》中曾描写,“曹公三大堰,一夜满民田”,“平陆延袤,凡数百里,壤土衍沃,堰埭棋布,桑麻粳稻之富,引望不及”,真乃泽惠一方。山河堰历代重修,从三堰增至六堰,博物馆中存放的是绍熙五年(1195)重修落成时的题记。因题名者中的晏袤享名书史,故学界公认此隶书题记实出晏袤之笔。据说该石重达15吨,1970年移凿时,先安置了此石,然后再按其位置修建陈列室。今石刻开头的“绍熙”二字清代已损,据《褒谷古迹辑略》说:“嘉庆间被廖姓工匠取石所伤,县主怒甚,几毙杖下,然已无可如何。”这一细节,也可见古人对石刻文物的重视程度。

《玉盆》拓片

《石门》《玉盆》《石虎》《衮雪》等题刻,《石虎》相传为西汉隐士郑子真所书,《玉盆》传为张良所书,《衮雪》下署“魏王”款,民间认为是曹操之笔……此类附会,其实不值一驳,为山川景物题名点景之类的雅举,不可能早过魏晋,而审此诸刻笔意,我的看法是不会早于唐宋,甚至更晚。

《石虎》拓片

《衮雪》拓本

在展室内徘徊瞻眺,眼前黧黑的石刻,因切割而受损的粘合处,环氧树脂已经有些泛白,像是凄惨无言的泪诉,八年前来看,好像还没有今天这么显眼。宏伟粗犷的山川摩崖,无奈地被分割成一块块“腊肉”,纵有龙翔凤翥的精妙法书,此情何堪?

在古汉台的一角,见一块六十年代的文保标志刻石,想是早期替换下来的,文字记: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时代:汉至宋

国务院总编号:第57号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分类号,第10号

陕西省人民委员会  1962.12.9

这本应是立在切割前摩崖原址的吧?这样的国家一级文保单位,原不该迁移,但是谁又能挽住六七十年代的那股冲天狂澜?

石门水库、略阳城

午饭后就去汉中褒谷南口的石门遗址凭吊。

褒河

1967年至1971年,国家在此修建石门水库,大坝高88米,选址恰在石门洞原址下100米。这样,一朝蓄水,被誉为“蜀道之冠”的褒斜道和石门洞势必永沉水底,为了保护石门系列石刻瑰宝,有识之士奔走呼号,切割迁移,采用局部小爆破和人工开凿手法,剥离了刻石二十多种,移至后来的汉中博物馆,才有了上午所见汉中博物馆的刻石藏品。

石门水库大坝

迁移的摩崖或多或少有所损伤,有的甚至直接解体!虽然保存了部分名品,而两千年的瑰宝石门本身和其他众多题刻,从此沉没于洪渊,汩泥筛沙,鱼龙杂集;而被切移的石刻,如同眉耳眼鼻离开了母体,与玻璃瓶中药物浸泡的头颅脑髓何异?

石门栈道

眼前的所谓“石门栈道风景区”,是古石门栈道百米高崖上的复制品,为了吸引游客,在漫长无际的道路两旁不惜工本打造了数公里长的民俗故事雕塑壁画展示长廊:古代历史、圣贤生肖、祈福求爱……一锅乱炖,其荒诞俗陋真不值一笑。

石门栈道原址处

我总是想,当时即便坚持要修水库,选址为何就不能在石门往北200米呢?这样石门至少可以比较完整地保留。原汉中博物馆馆长冯岁平先生曾在《石门十三品》一书中痛陈:

石门水库的建成,惠泽一方,有利于汉中经济的发展;对文物及胜景的保护,则种下了千年苦果。我们历经的教训够惨重,也够深刻的了,或许现在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不再重演如此的历史遗憾!

石门,人们期望有朝一日能看到你,哪怕是面目全非!

行笔至此,真有潸然嘘唏,不忍酸泣之情……

在石门栈道隧道内(隧道为复制品)

离开石门水库,开大巴到略阳一百多公里,途中只花了不到两个小时,比我想象的近。

车驶入县城,顿令我有恍如隔世之感,八年前沐着清朗的晨曦,曾是这山城的匆匆过客——恕我不恭,印象中略阳只是一个不无淳实蛮朴情味的山城蔽邑而已。

而今触目所及,栋宇飞甍,贾肆林列,沧江奔骤,青峦周涌。不移时,夕晖一抹,华灯万色,歌吹浪底,舞晃山巅,步行街上摩肩接踵的行人,珠璎灼烁,雅乐喧风,那种亦幻亦真、似曾相识而不敢相认的感觉,纠结于心底。

略阳古兴州城门夜景

入宿城中最繁华地段的新华宾馆,晚餐恒源大酒楼,又于略阳夜色中徘徊良久。四围青山虚隐于深空,春星遥渡,夜色催更。离宾馆仅数十步的明代正德年间建成的古兴州城门,是汉中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城门楼,它看悬日月,任从尘劫,沧桑陵谷,肃穆端凝。在城楼下倚栏闲立,看幽人于江边垂钓,华灯照水,觞曲逐流,桥俯危波,车通彩道……

略阳夜色

人间天上,这般光景,其梦寐乎?其梦寐乎?

(备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部分图片由作者提供,部分图片来源于书法空间、书法欣赏等网站。)

 作    者 

俞  丰,1972年生,上海市人。现任职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金石学·经典碑帖导读》课程特聘教师、《书法》杂志特约审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史馆工美社特聘研究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昨日参观汉中博物馆,“石门十三品”指的是...
汉中石门的前世今生
景:汉中古汉台
石门十三品:绝壁上的翰墨风华
世界交通史上第一个公路隧道长仅15米,却成就了一座书法博物馆
跟倪文东教授访碑游学(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