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施琪嘉老师讲妈妈

作者:施琪嘉

文:转杭州德瑞姆公众号

录音:疗心网

侵权请联系删除




 | 陪伴 |


孩子当然需要妈妈的陪伴,这个妈妈是陪伴他到一岁呢还是三岁呢还是四岁呢还是到七岁呢。妈妈到底陪多长时间,全职妈妈越来越多,按照以前喂奶和产假都是两三个月。现在80、90后孩子为重,干脆辞职,所以全职妈妈越来越多。

 

我们首先说妈妈陪伴功能特别早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陪伴的功能是一个象征性母亲化的功能。就是孩子在头三个月其实是不能区分外在环境中谁是保姆谁是妈妈谁是奶奶谁是爸爸,其实区分不清。原因跟大脑认知发展有关,主要跟出生后心理结构有关,是一个混沌的结构。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愿望和满足愿望的他人和环境区分。

 

在头一个月里面不同的作者都给这个时期一个名称叫自闭期。闭着眼睛呼呼大睡,睁开后看不清周围的环境,一个月内基本是15到20厘米,他能看出妈妈的表情,除此之外不感兴趣,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的东西既不能理解又觉得可怕,干脆呼呼大睡。


他的生理需求主要是吃喝拉撒睡,搞舒服了,从娘肚子出来,出生一个月到三个月觉得自己被搞得很舒服,尿尿了拉屎了有人给他洗,肚子饿了有人来喂,温度适宜,经常有人抱着他摇晃抚摸,他才慢慢睁开眼睛,这个过程是向外的过程。一个月以内这个妈妈叫环境母亲,满足他吃喝拉撒睡。

 

这一个月以内有人能够满足他,有人就让他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周围的环境是值得信任的。其实这个孩子睁开眼睛也罢,摸着人也罢,其实他不太能够区别这个人是谁。所以任何人都行,那些没有经验的母亲的确需要有人来帮她,也需要找一个有经验的月嫂来帮她。大家不要担心在这个时候有人抢你母亲的位置。其实他辨识不出来周围的人是谁,没有机会管这个人是谁,只要他舒服就行。


 | 环境母亲 |


我第一个跟大家讲的环境母亲的概念,一个月,前三个月之内。我举个例子说孩子的不爽,以前要把孩子搞成襁褓,打包,特别方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像粽子一样捆住。有人有这样的想法从小就是有规矩有方圆,孩子其实不舒服,我一出生就给我捆起来,我不能动。结构决定心理,什么结构决定什么心理发展,一个严苛的不友好的环境,决定他的心理不安全。不能从成人的心理理解孩子,而是从孩子的心理理解他。出生后他最大的困惑是口咽部不断出问题,吃的都是奶,硬的东西不能消化。所以他老是觉得肚子饿,经常要喂孩子就给妈妈造成困扰,因为妈妈要睡觉。孩子醒来的时候妈妈不在,上班去了,妈妈回来后他就睡着了。有一次他发现他凌晨三点醒来妈妈在,所以他每天晚上凌晨三点醒来。

 

这个妈妈就困得不行,但是这个孩子给他喂奶,精神好得不得了,跟妈妈玩,妈妈恨不得一巴掌打过去,她要睡觉,孩子要玩。所以无条件满足孩子在早期,很多老人说不要宠溺孩子,他说的时候我在想你有没有爱过孩子,你爱得都不够怎么叫溺,孩子很小的时候,3个月之内要无条件陪伴,给他满足。


三个月以后有没有差别呢?当然有,三个月的孩子喜欢笑,美国有一个人叫史碧茲,提出一个三月微笑的概念,这个孩子是向外笑,对着陌生人笑,他的心理组织结构这个时候出现,原来我和妈妈不是同一个人,原来给我爱洗澡喂饭的人不是我想来就来的,而是他们要花精力特意为我来的。这个孩子就对世界展开第一个心理组织结构,对非我的他人微笑。


| 客体母亲 |


我要说的是如果前面的妈妈我们给他一个环境母亲的名称,这个时候的母亲有一个称呼就是客体母亲,你终于被孩子当成了自己以外的人。这个时候温尼科特就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足够好的母亲”这个母亲总是内疚,孩子醒了我不知道,饿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哭为什么生病,这个好妈妈,但是你要知道无论如何你怎么好,你也好不过孩子内心理想的妈妈,你在孩子内心一定会被打落成一个不合格的母亲。

 

所以温尼科特提出了一个“60分妈妈”,足够好的母亲,足够好的意思是有点坏,不仅好,而且有点坏。在孩子内心体会到他的妈妈一切为他服务,为他存在,可是当现实中的母亲不这么好的时候,比如妈妈凌晨三点被孩子搞起来,睡眼朦胧,情绪不耐烦,跟孩子有一搭没一搭地玩,但是很想睡觉,所以对孩子不耐烦。他就特别内疚,我是不是不是一个好妈妈。


温尼科特思考这个现象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他认为妈妈不仅要对孩子好,也要有能力对孩子表现恨。当然我们说的是一个真实的表现,而不是有意破坏。当母亲对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孩子觉得理所当然,当母亲对孩子坏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这才是母亲,这才是真实的母亲,她是别人,不是我,这会使得母亲的形象更加立体,使得孩子更加珍惜他的母亲。

 

所以这是我说的第二点,足够好的母亲的意思是母亲不仅要表达对孩子的爱,也应该恰当地表达对孩子的不满和恨意。孩子和母亲关系很好的母亲,其实孩子不怕母亲发火,因为他知道母亲是他真正的母亲,他不怕她发火。老是竭尽全力去满足孩子,老觉得自己做地不够的母亲,孩子就特别敏感,他就非常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长大后这两个人就变成彬彬有礼但是没有情感的母子关系。

 

我希望这一点能够帮很多完美的母亲,撤掉那个面纱。只要真心对孩子好,偶尔发发火,摆摆脸色,对孩子不满,这个孩子甚至更认为你是真实的他的母亲,否则他就跑到天上去了,你去给我摘月亮。这是第二点。


 | 无情地被孩子使用 |


第三点就是孩子笑得时候,母亲要对孩子把自己无情使用做好准备,不能用道德和社会规则去看待特别小的孩子对母亲的使用。孩子并不清楚比如说孩子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去世,家里来了很多人,吃流水席,孩子一看很热闹,这么多人,吃的,就很兴高采烈,旁边的人呵斥他:你奶奶死了都不哭,不孝顺。这就是把成年人的想法灌输给孩子。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在墙角发现电源插座,就特别好奇于是他就拉着妈妈的手,把妈妈的手塞进去。妈妈板着脸:你小小的年级想电死你妈妈。或者孩子到厨房看到燃烧的蓝色火焰,把妈妈的手拉上去,妈妈训斥他:小小年纪这么坏的心机,想把妈妈烤死。这个现象叫客体利用。


妈妈是孩子自我的延伸,他对自然的探索取决于父母有多大能力允许并且当他们的阶梯去探索。所以这里有一个名词叫无情的。孩子小的时候对爸妈的使用,看上去是无情的。所以我有一句话,父母在小的时候有能力让孩子无情使用自己。孩子长大后会对父母非常有感情,越是小时候被孩子无情使用利用,长大后对孩子越是有感情。父母亲很小的时候批评孩子对自己无情的使用,用道德绑架,你不孝顺,你有心机,你这么小就这么坏,诸如此类。只要孩子很小的时候做了什么事,其实是无意也无情地使用父母的时候,父母不让他使用。等你长大后,这个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的使用才是真的冷酷无情。他用你的钱,啃你的老,用的房子,一点感情也没有。你不要指望孩子这个时候对你有感情,他的感情早就在小时候被你耗尽,他对你太有感情,但是遭到你的斥责,所以当你老了他们来啃老,来用你的钱,住你的房子。这时候就是真的无情。小时候是无心的无情,长大后的无情就是蓄意的无情,这个无情是你培养起来的。这是我说的第三点,母亲的功能,无情被孩子使用。


 | 心理空间 |


我说的第四点,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人喜欢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唯恐别人不知道他的存在,闻不到他的味道。母亲的陪伴功能不是只有吵闹的母亲才是陪伴。当孩子睡饱吃足,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醒来,如果孩子还在襁褓中,一岁七八个月,他醒来后光线明媚,他躺在摇篮可以看到天花板,窗外的绿叶,阳光写照进来,家里很安静,妈妈看见孩子醒来,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孩子看了妈妈一眼,他发出咿呀的声音,但是他看着天花板,看着窗外,好像在思考。这个时候妈妈看着孩子,孩子没有看着妈妈,于是妈妈没有打扰孩子,你们能想象这个情景吗?我告诉你们,每次当妈妈的心肝宝贝醒来后,基本上每个妈妈都是非常欣喜的,家里一切都是正常运作,都是欣喜地扑到前面去要和孩子玩。这是两个情景,另一个是妈妈扑过去开始逗孩子,孩子会越来越兴奋,妈妈也越来越兴奋,屋子里充满欢笑,这时候屋里有另外的亲戚,每个人过来都亲孩子一口。

 

哪个情景大家比较熟悉,后面这个情景导致孩子过于兴奋,孩子的印象从小是什么?耳边要响起人的声音,响起喧闹声,他一个人呆不住,他必须要很大的声音,猜拳啊,说话很大声啊。有一个大学生到咨询中心去,不太隔音,每次他来被人都能听见他的声音,别人无法谈话,被人说你能不能小点声,他说我怕你听不见,别人说能听见。他说我小时候说话声音小,妈妈说听不见。所以我们看到母亲和孩子在一起,不仅仅要热闹,还要让孩子安静。这个能力叫他人在场时候的独处。如果你的孩子身体健康,作为母亲你一定要耐得住冲动,要逗孩子玩。孩子有一个心理空间,叫做边界,母亲要和孩子一起去帮助孩子形成心理空间,这个空间是他专有的,你要让他能够思考,感受到母亲在场,但是不怎么需要母亲。如果一个母亲总是跟他讲话,打扰他,他感觉到自己离不开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叫做独处。

 

所以这个能力对我们尤其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孩子他离不开人,而且他没有办法耐受安静,一个人成人的过程中能够呆在安静的过程中静静思考,看书,能力都是非常重要。成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当母亲的在陪伴孩子过程中不仅有我刚才说的几个特点,很重要的是母亲要严守一些边界不去打扰孩子独处的能力。


 | 客体的恒常性 |


另外一个母亲的概念就是客体的恒定性,就是母亲出现在孩子的面前,你的面容表情和频率,是不是让孩子有规可循。先说一个频率,母亲应该多长时间出现在孩子面前,全职的母亲应该随时出现,职场母亲是不是能够每天都见到孩子。


举个例子有一个30岁的男性,到了30岁的时候还没有办法结婚,因为他谈恋爱的条件有点独特,怎么独特呢?他要求他的女朋友每天晚上9点给他打个电话,有的人能做到,有的觉得很奇怪,有时候忘掉他就大发雷霆。他自己也知道这个癖好怎么来的。回到小时候五六岁的时候,妈妈要上班,所以白天没有办法照顾他,于是就送他到郊外的外婆那,一个星期见一面,30岁以前和妈妈在一起,4、5岁后一星期见一次,他很想念妈妈,每个周末见一次,但是有时候妈妈五六点来一起吃饭,有时候下班晚来也能见孩子。他每个星期都盼望周末妈妈来,这能够理解。有一天他吃饭的时候到了周末,没来,他妈妈跟外婆打了电话说9点来,9点是孩子睡觉的时候,熬啊熬啊睡着了,就跟外婆说妈妈来了 一定要叫醒。外婆要叫醒,妈妈说不要叫他,吃个饭聊个天走了,那天这个孩子醒来后哭闹不已,他盼望了一个星期。所以他明白女朋友每天给他打电话是对母爱的渴望。


母亲一定要在孩子记得你的时候,恒定出现在孩子面前。我们对7个月的孩子测试,妈妈离开一个星期,再回来,这个孩子扑上去打妈妈,哭闹不已,这是离开一个星期的表现,离开3个星期,所有妈妈离开前都和孩子关系不错,这个妈妈进门的时候看了一眼妈妈转过头去好像没看见,这是3个星期。妈妈离开了3个月,孩子看见妈妈好像看到陌生人一眼,他已经不认识了。妈妈作为客体的恒定性多么重要,这个在量上一定要足够。所以全职妈妈真的很好的。但是很多父亲说那我父亲重要吗?姑且不管男女,量上来后质量也要够。你的面孔和表现是否让孩子觉得这个妈妈还是这个妈妈。


前不久我们做婴儿观察,妈妈重感冒,孩子7个月,妈妈戴着口罩,孩子一直闹了一夜,原来妈妈戴着口罩,只露出眼睛,早上9点孩子面对面和妈妈时,孩子无意中用手去拉了口罩,我说了无意的意思是看上去无意,其实是有意的,两个手一起抓。原来是妈妈的面孔发生了改变,同样的母亲过了几个星期又放了录像,孩子哭得更加厉害,第二次他做面膜,孩子变成嚎哭,而且不吃奶。妈妈马上就知道自己做错了,孩子睡着了她做面膜,孩子醒来后抱孩子哭闹不已,她就摘掉面膜,孩子就不哭了。所以可以看到客体恒定性包括妈妈的表情,我们说产后抑郁症,妈妈的表情就像没有表情,或者妈妈狂怒和爸爸打架,心情不好。变幻不定的表情给孩子很大恐惧。


孩子对妈妈的表情很熟悉是在前三个月。孩子的视力在前2个月内15-20厘米,所以他看到的从乳房到妈妈的表情的距离就是这个距离,他对妈妈的表情特别熟悉。所以客体恒定性是不仅妈妈要陪孩子足够的时间,还要用相同的表情和态度对待孩子。量要够质要够。母亲也要有自己的烦恼,总的时候温和接纳能够包容,这个孩子才会觉得这个母亲我认识,这才是我的母亲。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到几岁呢?1岁4岁7、8岁?当然你能够陪孩子时间越长越好,早期花了 很大的精力在孩子身上,青春前期,11、12岁以前,这个时候就是分离的过程。在这个之前的陪伴让孩子对你一辈子对你有感情,装着母亲,他能够去很好地当父母亲,他也能够对他的孩子好。从这个意义上,母亲早期的陪伴稳定的陪伴对孩子非常重要。


送给天下的妈妈

我还想说一句,在母亲所有的职能中,还有一个母亲叫做客体呈现,这个母亲呈现什么样的母亲,和这个客体恒定性不太一样,比如我们举个例子,这个孩子撞到了桌子角,母亲在旁边陪着,这个呈现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就可能导致什么样的孩子,如果母亲一下子叫起来扑过去,这种呈现的母亲使得孩子哇呈现出来,这个呈现的母亲是一个焦虑的极其敏感的母亲,母亲对他的孩子应该敏感,但是他的呈现如何对孩子很重要。


如果孩子撞到了,母亲做一个评估觉得孩子不厉害,他的反应延后一点,孩子看到母亲没有反应的时候,虽然 有点疼,但是孩子继续去玩了。这个时候不能说母亲不敏感,她把自己的反应延后了一点,使得孩子觉得这种有小伤害的探险不用大惊小怪。我们很多母亲的呈现太敏感,很多学校不会开有点危险的体育活动,即便你把单双杠都收掉,也不能避免孩子的意外伤害。以前孩子在学校受伤,家长不会说怪学校。现在不一样了。


所以母亲的客体呈现过于敏感过于完美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我们每个母亲要hold得住,让自己的客体呈现能冒险。如果父母亲在呈现中能允许孩子冒险,允许小的伤害,这个孩子以后的创造性就会很强, 如果母亲的客体呈现是特别敏感,受不得伤害,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王子,那不行,你的孩子没人愿意和孩子玩,因为他觉得自己太金贵。


  xinlijianshu         遇到更好玩的心理学
联系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鸣教授 | 母亲的敏感(读懂孩子)与孩子“希望”品质的形成
暖宝的一年级手帐(12)
旧毛毯的意义(一)
给父母上的7堂课
自主家教 天才特训 第76讲 帮助孩子
爱可以天长地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