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0%的股民不赚钱,那为什么还要玩?

股票市场就是一场金钱游戏,这场游戏也可能真的不存在任何内在价值。假如复印机能不断印出股票证书,纽约证交所还继续在营业,而且银行还能时不时发点股利,即使所有炼钢厂、仓储公司和铁路公司都关门停业,这场“游戏”也能义无反顾地玩下去。

80%的投资者都不赚钱。那人们为什么玩这个游戏?

——亚当·斯密斯《金钱游戏》

写过《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的苏格兰人亚当·斯密可谓是世人皆知,写过《金钱游戏》、《超级金钱》的亚当·斯密就只有金融圈知道了。别误会,这两位不是同一个人。后一位是美国财经作家古德曼的笔名,虽然英文一样,但一般为了区分,翻译为“亚当·斯密斯”,这两本书均是超级畅销书,尤其是1972 年出版的《超级金钱》,其中一章盛赞巴菲特,第一次使股神名扬四方。而这本 1967 年出版的《金钱游戏》也非常经典,算是当时问世的财经著作中,把股市本质写得最好的一本,在次年巴菲特的致股东信中就被强烈推荐。

时至今日,华尔街与50年前《金钱游戏》中刻画的形象,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比如:“炒股绝对是对普通大众心理的考验”、“市场最强烈的心理和情节便是贪婪和恐惧”、“从投资历史看,群体的行为基本都是错的”、“股票永远都不知道你是它的主人”、“赚到大钱的当然是内部持股人”、“小散总是错的,反向指标”等观点,用到当下(不仅是美股、包括A股)一点都不过时。

那么这本书写了什么呢?我们来摘录几个故事:

“股神”约翰逊先生:

约翰逊先生就是他那个时代的巴菲特、芒格、彼得·林奇。约翰逊先生是富达基金公司的创始人,当时,很多基金经理对本职工作的表述如出一辙:“我们的工作,就是打败富达。”早在彼得·林奇之前,富达基金已经出过几位明星基金经理,1958~1965年间,约翰逊儿子——内德·约翰逊的富达趋势基金、蔡至勇的富达资本资金的投资业绩远远超过了其竞争对手,这两位都算约翰逊先生的徒弟。

比较有趣的是,约翰逊先生像巴菲特、芒格一样,从来不按GNP、减税或是汽车产量这些数字去讨论市场。他对市场的群体心理层面关注颇多,对勒庞的《乌合之众》这本书推崇有加。他认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应具备的素质,首要就是了解我们自己。

但是其他人对这些至理名言毫无兴趣,他们更关心的是约翰逊先生最喜欢的三只股票是什么。

市场参与者对赚钱不感兴趣?

跟我们A股常说的“七亏两平一赚”一样,早在几十年前的美国,大家也都知道“80%的投资者都不赚钱。”有专家断言,在那些时时刻刻紧盯市场并随之而动的投资者中,90%的人根本不关心自己是否赚到了钱。

钱不重要,赚钱不重要,那人们为什么玩这个游戏?

股票市场既是一场游戏,又是一种博弈。换言之,它既是运动、嬉戏、玩乐和比赛,也是一种可以对其结果实施持续考量的对象。

股民们很享受自己选出股票的乐趣,也很容易爱上自己的持股。比如,如果一个不是自己选的股票涨了,他宁可换成另一个涨得不好的、但是自己选的股票。

斯密先生:穷人还是富人?

斯密先生是IBM的早期投资者,他最初只投了2万美元,但因为股票上涨成为了百万富翁。在斯密先生的一生中,没有卖出过一股IBM,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信仰,因为IBM股票一直在上涨,永远没有辜负过他。之后这些股票传给了家族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除了为了交遗产税卖出少数股票之外,斯密先生的后代也从来没有卖出过一股,虽然他们因为IBM股票都成为了名义上的百万富翁,但是跟那些一贫如洗的朋友一样辛苦工作,甚至比后者过得更辛劳。虽然如此,斯密家族的每个后人都会告诉你,任何卖掉IBM股票的人都会后悔。

你会怎么选?是卖掉之后后悔呢?还是永远不卖,做个辛苦劳作的富翁?

想发财,卖股票,而非买股票

麦克斯有个关于计算机行业的绝佳点子,他找到一个投资家,对方本人拿出8万并帮忙筹到了总额100万美元的资金。麦克斯成立了公司,发展很好很快上市,上市第一天,公司市值达到了5000万,经过一段时间后,公司市值达到了5.4亿美元,麦克斯的身价变成了5000万美元。当然对于那位投资家来说,也得到了类似的收益。(这是1960年代!)

赚到大钱的是谁?当然是那些发行股票卖给你的人。一个人本来一年只能赚100万,但他可以轻松以20倍市盈率的价格发行新股,并且快速上涨到100倍,身价从100万变成1个亿。

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体系叫做“为富人服务的政府社会主义”。

“赚了钱”并学到东西的小散:

罗伯特是个小投资者,但他不认为自己是普通小散。他买了摩托罗拉股票,第一批204美元,跌到156美元又买了一些,在98美元卖出后,moto的股票就没涨过。本来他要把钱换成宝利来的股票,这样可以赚80%,弥补moto的损失。问题是他把钱拿去买了辆新车。因为听说一家飞机公司快破产了,他卖空了这家公司的股票,但很快市场传言麦道要收购这个公司,他就亏钱平了空仓,还买入并准备长期持有。

“真理就是,什么也不做最让我无法忍受。我喜欢市场。”

那你赚到钱没有?

“当然赚钱了。我的本金是9000美元。我拿出一部分买了汽车,还买了别的一些东西,我还学到了很多。”“那你还剩多少?”“现在还有2100美元。”

是的,投资者对自己赚没赚钱其实真的不关心。

可可粉游戏:狮子还是老鼠?

大温认为股票市场已经不适合,应该退出一年。这一年有一个更好的机会,6个月里赚十倍,那就是可可粉期货。可可粉现价23美分,每上涨3美分,财富就会翻倍。(如果跌3美分就会亏光。)可可粉怎么会下跌呢?涨到40美分就能赚6倍,这是最保守的估计。10年前曾经涨到70美分。可可粉主产国加纳局势动荡,之后甚至发生了政变,其领导人恩克鲁玛被推翻流亡海外。

但事实是,虽然连续出现很多对产量不利的新闻,但可可粉的价格在短期小幅上涨后一路下跌,大温爆仓了。没有人知道这个世界上可可到底有多少产量。每年,全世界消费的可可粉数量都超过了产量,但其价格似乎永远在一个范围内波动。在这场游戏中,类似好时、雀巢、M&M这样的公司(需要套期保值,锁定巧克力原料成本,大量低买高卖可可期货)才是老虎狮子,小老鼠想虎口拔牙几乎不可能。

下次再有人说股票市场没意思,还是商品期货有意思,你要掂量一下,自己是狮子还是小老鼠。

黄金白银危机:

金银天然是货币,人类天生对金银这两种贵金属有崇拜。近代史上的金本位制度,最近一次就是二战结束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71年结束。在这一体系下,美国政府承诺,35美元可以兑换一盎司黄金(1盎司=31.1035克)。而在美国国内,发行有银元券。这种银元券可以去美国财政部的储备库里兑换相应的白银(1.29美元/盎司)。

在1960年代,通胀严重,黄金白银储备不足,而且白银还是种工业材料,柯达公司一家就要用光全年的白银开采量。有不少人预期金银会涨价,那么拿着银元券去兑换成白银,再转手卖掉换回美元,就像是一个很轻松的套利方式。

于是作者拿着这19美元去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还真兑到了相应的白银,15盎司的沙状银粉(8两半),装在一个塑料袋里。

当作者拿着这15盎司银沙想卖掉时,没有人愿意买,因为保存成本大过其价值,还不如直接扔掉呢。

(我查了一下最新白银价格,16.6美元/盎司,如果作者持有那15盎司白银到现在,50年可以升值10倍多一点,年均5%,不如买指数基金。)

巴菲特曾在1999年初投资白银,买入1.3亿盎司,均价5美元,大概在2006年15美元左右平仓。关于白银投资,还有一个更牛的亨特兄弟白银操纵案,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那么世界到底会不会缺黄金白银呢?政府总有办法解决(包括用修改规则干掉类似亨特兄弟这样囤积居奇的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其实根本不用去关心。这个市场比股票市场还凶险。

除了以上这些似曾相识的故事,在这本《金钱游戏》中,还有大量故事,例如技术分析、量化投资、新经济,跟现在的市场如出一辙,对于想进股市参与的朋友,可以看看,了解一下这场游戏的规则、对手和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彼得
是运气还是能力?
了解股票投资专家彼得·林奇
少数人掌握了多数财富,这是真的吗?
投资前的准备工作(3)
巴菲特最推崇的十本书之七:亚当·斯密《金钱游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