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实人说话总吃亏,孔子和老子都提到两个字,解决人际沟通障碍

在人际交往沟通中,怎么说话,说什么话,会影响到一个人人际关系的好坏。俗话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话说多了,说错了,收都收不回来。真正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人,都懂得在合适的时机,说出恰如其分的话。古代的两个大圣人孔子和老子的话,在这方面给我们带来启示。

一、孔子、老子都提到两个字:讷言

无论是孔子还是老子都提到了两个字“讷言”。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老子则曰:“大辩若讷。”讷言,就是说要谨言慎言,不能口不择言,信口开河,说话不把门。孔子和老子所讲的“讷言”,虽只有两字,却凝聚了圣人们对社会人生百态的深度思考和洞察,谨慎慢言可以塑造一个内敛实在、敦厚、智慧的你。

二、少说话少犯错

谨言慎言,反应一个人的自我约束力,从而不至于莽撞冒失。《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的司马耕是孔子的学生,司马耕说话多而快,个性急躁,他曾问孔子怎样才为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就是告诫他说话要谨慎,谨言慎行。伶牙俐齿爱辩论的人,只会逞口舌之快,而不知言多必失。

三、“讷言”成就信用

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话说的越多,越可能不能兑现所说的话,结果就是失去信用;诚信的根本在于少说话、不空言。老子也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他认为话说的再好,都不如做得好。

四、说话看时机

孔子的“讷言”并不是要我们都做“闷嘴葫芦”,不说话,而是说话要看对象,看时间,看准时机,在该说的时候才说。“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该说不说,失信;不该说却说,失言,说话最重要的是看准时机和对象。

五、少说话才能踏实做事

孔子说“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思想,行动是最好的语言。实干胜于雄辩,陆游所说“绝知此事要躬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心学大师王阳明也主张“知行合一”,如果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勇于说话,哪里还有时间去做事,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小结:

从《易经》:“吉人之词寡,躁人之词多”,到《论语》:“敏于事而慎于言”,及至《道德经》:“大辩若讷。”无论是儒家之言,还是道家之辩,“讷言”这两个字历经千年而愈发奇妙。对于当今这个社会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的处世智慧。说话是一个人德行的体现,心地纯良,说话自然真诚;心地平和,自然不会多嘴多舌。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智慧与人际交往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传承千年的智慧!
在职场中,如何做好人际沟通,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被人套话,如何高情商“回话”?掌握这八个技巧就够了
孔子与老子相遇留下了千古智慧
孔子问道于老子,留下了千古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