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型婚姻关系”悄然出现:那些躺在爱人怀里的人,依然孤独

人到中年,你的婚姻还幸福吗?

被问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一下子愣住。

说不好吧,没有天天吵架,也没有闹着离婚,经济情况也尚可,按道理应该知足了;

可说好吧,却怎么都说不出口:

搭伙吃饭睡觉刷手机,连接吻和那件事都变成了例行公事;

晚上虽然睡在同一张床上,却各想各的事,说得最多的是“帮我给手机充个电”“你压我头发了”;

实在扛不住了,跟对方诉说自己的不开心,可他却冷眼看着,仿佛是发生在陌生人身上的事情……

明明是最亲密的爱人,却渐渐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没什么明显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两人却客气得像同事、像室友、像亲戚,却唯独不像爱人。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现代婚姻家庭出现的一种新型婚姻模式:

假性亲密关系。

这是源于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指的是,两个人的关系表面看不出问题,甚至是亲密的;

却始终处于浅层的状态,缺乏真正的坦诚和接纳,也缺少对对方真心的付出。

用“形式亲密”逃避内心的靠近。

“谈什么都行,就是别谈心。”

形成假性亲密关系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先来看看出现最多的三类:

倦怠式假性亲密、创伤式假性亲密以及依赖——共生式假性亲密。

“我们只是在角色扮演”

前两天,网上看到一位妻子的帖子:

结婚五年,没有出轨,没有家暴,没有矛盾,但是我却想离婚了……

结婚前两年,她跟老公的关系还算正常,可刚过了第三年,婚姻就变得按部就班,毫无波澜。

在外人眼里,他们极其般配。

老公工作体面,工资按月上交,没有不良嗜好,下班按时回家;

妻子温柔顾家,孝顺长辈,把家里一切都照顾得很好。

可真正的情况,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下班回到家里,除了正常交谈,没有任何交流。

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想吵架都吵不起来。

“有的时候,我在外面受了委屈,气到一个人哭,也等不来他的安慰。

“我知道,我俩早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各干各的,互不干扰。”

但她依旧对自己的婚姻有所期待,对面前的这个人有期待。

她不想活成婚姻里的工具人。

“那种感觉就如同,我在扮演一个妻子的角色,而他也不得不扮演好丈夫的角色。”

她安慰自己,可能这就是婚姻三年之痒,可能大多数婚姻过到最后都是如此:

表面夫妻,实则室友。

 

这就是“倦怠式假性亲密”。

婚姻退化到只剩下“契约功能”,完全失去了本该有的情绪和情感流动。

造成这种亲密假象的本质,是关系倦怠。

坦白说,这不是人为能控制的,甚至可以说是人性的弱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爱情的荷尔蒙的消减,人们对待感情的浓度,就会不可抗拒地一点点退却。

而在新的情感动力还没有出现之时,基于婚姻的“束缚”,处在关系中的两个人就会表现为“表面亲密”:

只践行搭伙的责任,却拒绝任何深层的沟通和共情。

婚姻变得“吹弹可破”。

“因为怕被拒绝,我干脆把自己变成了刺猬”

读者琪琪在后台分享“跟老公的相处模式”。

堪称是冤家相遇。

每次她只要发现老公有问题,就会激发自己的攻击模式。

整整6年,以至于周围人早习以为常。

举个例子:

有一次,老公外出应酬,到家很晚了,还喝得醉醺醺的。

琪琪内心的怒火“蹭”地就被点燃了。

“看看现在几点了,你还知道回来,下次干脆别回来了。”

丈夫反驳道:“我工作压力有多大,你不知道吗,就只知道骂人。你看看你现在变成什么样子。”

一来一往,吵了整整一晚。

可第二天,俩人又像没事人一样,各上各班。

别人总说他俩是“打是亲,骂是爱”,琪琪也试着这样说服自己,但每次争吵之后,内心的痛苦却总在折磨着她。

她很想改变,但总是控制不了自己。

琪琪咨询过心理医生,对方告诉她:

“面对老公的喝酒和晚归,你可能本来想说'希望你能够早点回家,少喝一点酒,注意身体健康’。

“但话一出口,却变成了攻击和指责。”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琪琪聊起了自己的童年。

小时候,她的母亲也是这样对待父亲的,只要父亲有一点让她不满意,她立即破口大骂,骂完又哭诉自己的不幸。

从小耳濡目染的琪琪,某种程度上,复刻了父母的相处模式。

在原生家庭里,她没有获得多少父母的爱,长大后,就不知道该如何经营自己的亲密关系。

咨询师告诉她:

“你可以试着向伴侣表达自己真实的诉求,而非用一种伤人的方式。”

琪琪也吐露了心底的想法:

“我担心真实的需求被人拒绝,所以才会用这样一种激烈的消极的方式。”

我们看到,在琪琪的亲密关系里,她一直用假设和防御,去压抑内心真实的需求。

这就是这段关系出现问题的底层原因。

也就是“创伤式假性亲密”。

 

《假性亲密关系》一书中写道:

“任何一个从压抑家庭氛围里挣扎着走出来的人,都会对亲密关系里的棘手问题异常敏感。他们的表现为逃避亲密,情绪被长期压抑,性格焦虑且极度不自信。”

因为担心不能够被爱,所以干脆把自己包裹起来。

变成一只刺猬。

而当伴侣一次次试图触及对方的真心,却一次次被扎的时候,假性亲密就开始了。

其实,我们常常说,好的亲密关系是可以治愈原生家庭的伤的。

如果你真的爱你的伴侣,不妨试着卸下防备,袒露内心,允许他看到你的伤疤,也允许对方在你的伤口上药。

那些原本裂痕,终可以成为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我老公像付费购买的,只有充钱才能表现得完美体贴 ”

同事土豆也分享过自己一段情感经历:

老公小她4岁,工作能力一般,动不动就待在家里,不想上班。

土豆觉得自己薪资比老公高,而且年纪也比老公大,照顾他无可厚非。

只要两人好好相爱,谁花谁的钱都无所谓,因此总是用姐姐的心态包容他:

恋爱时,男友交不起房租,她让对方住进自己家里;

后来,老公失业,她拿钱补贴对方;

等结婚了,老公不愿工作,彻底摆烂,肆无忌惮地要钱,她也总是满足。

到最后,他直接不装了。

只要一缺钱,就甜言蜜语地哄土豆开心,让她满足自己要求。

可反过来,只要土豆一次没有答应他,他就表现得异常愤怒。

土豆调侃自己:

“我老公就跟付费购买的一样,只要往里面充钱,就能得到一个完美体贴的老公,只要停止付费,老公就开始出问题。”

在外人看来,这是典型的“女强男弱”,只要双方觉得没问题,那就一直过呗。

但土豆却不这么认为。

“我们似乎只有利益关系,情感的链接少得可怜。”

 

在这段关系里,土豆充当的是“供养者”,而老公则是“索取者”。

当索取的一方,对供养者的资源形成依赖;

而供养的一方,对索取者无底线纵容;

“依赖——共生式假性亲密”就形成了。

与前面两种模式不同,这种假性亲密,可以说是由双方共同完成的。

两个人既是凶手,又是同谋。

一方索取对方的资源,另一方依赖对方的情绪价值。

但一旦关系中的一方,对自我有了新的认知,想要深刻的情感渴求。

注定会感到痛苦。

心理学博士约翰·贝曼在《只想和你好好生活》里写过:

“不够亲密,是中国夫妻最大的问题。”

外表和谐,内心割裂。

真得令人绝望。

想要破除婚姻中的假性亲密,我们需要修炼几个课题。

第一个便是,了解。

看到自己过往的创伤,以及真正的需求;

也看到对方的柔软和脆弱,以及最不为人知的一面。

了解别人和被人了解,都要付出很多情绪劳动。

所以,我们才会选择性地逃避和掩饰,这样的确很轻松,也很安全。

可结果,就是会陷入孤独。

试着找对方聊聊天吧,聊聊你们彼此未曾参与的童年,聊聊对方的父母和家庭,聊聊在工作中最近遇到什么麻烦或是开心的事,聊聊那些不敢或者不甘心的事。

实在难以开口,可以一起约着做些对方喜欢做的事,或者从未尝试过的事。

开心或兴奋的时候,话总是会多一些。

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才能做出改变;

只有足够了解对方,才能对症下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结婚六年,像同事、像室友,却不像爱人”:假性亲密关系,毁了多少人的婚姻
婚姻中,男人和女人经历过“放弃”,才知道如何相爱相守
最好的夫妻关系,就是遇事不责备!
挽回老公的方法:老公坚决离婚,挽回老公之后如何修复夫妻感情?
多少人活在将就的婚姻里,好不了也离不掉
幸福人生之夫妻相处的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