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孩子的公德心原来这么重要,许多父母都忽视了

晚上帮儿子刷鞋,发现鞋帮上有一些黏黏糊糊的东西,看不清到底是什么,凑近一闻,差点吐出来,原来是便便。

细问儿子,他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踩到鞋上的。

现在天气暖和了,许多人开始在大街上遛狗,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及时清理便便的,但也有极少数人,缺乏公德心,狗狗拉完后,一走了之,只图自己方便,不替别人着想。

这个季节,“走狗屎运”的应该大有人在。

这还真不是一件小事,小处讲是个人品格修养,大处讲就关乎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形象。

《论语》有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就是公德心。

公德心是指恪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道德的行为规范或心理,也关乎一个人的修养与品质。

01 没有公德心的人是让人厌恶的。

没有公德心的人喜欢占一点点小便宜,得一点点个人方便,却给别人造成了或大或小的困扰,也给这个社会环境抹下了一道扭曲的风景。

那些走在大街上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人;那些随意闯红灯的人;那些在公园里随意折花、践踏草坪的人;那些在超市排队买东西插队的人……

那些在小区的停车位上占用两个停车位的人;那些在公共车厢内大声喧哗的人;那些在景点名胜古迹上随意涂鸦的人;那些把共享单车随手一扔的人……

除去极少数和他们同类性质的人能够容忍他们的行为,大多数人都会嗤之以鼻,非常厌恶。

如果父母是这样的人,孩子就会学习父母的样子,在学校的时候出现不爱护公物,在教室乱扔垃圾,排队时插队等等行为问题。到了公共场合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大声讲话,到了公园也会随意损坏花草……

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也会变成那个不讨人喜欢的小孩,在学校的时候得不到同学的青睐,无法与同学友好相处,也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02 没有公德心的人注定难成大事。

有人错把没有公德心的行为当成是不拘小节,觉得没有必要在这些小事上穷讲究,殊不知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没有公德心的人,不仅会损害自身的形象,也会无形中损害他人或者集体的利益,而不拘小节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约束与要求。

2600多年前,春秋时期,鲍叔牙曾云:“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节。”

是指成大事者,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和细枝末节所束缚,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最终成就一番伟业。

真正不拘小节的人行事光明磊落、胸怀天下,在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是不会做出没有公德心的事情的。

没有公德心的人是自私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公德心的人会得到别人的信赖,一个自私的人很容易就会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丧失了本性,疏忽了人类善良正义的美德,忘记了自己的良心与义务,做出无底线的事情。

那些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在蔬菜中加入过量农药,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冷眼旁观,在他人遇到危难的时候见死不救的人,都是缺乏公德心的人,只会遭到他人的唾弃与耻笑。

只局限于小我的狭隘空间,是很难成就什么大事的,我们的孩子或许平凡,但父母也应该教导他们胸怀天下,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拥有最基本的公德意识,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公德心?

01 从日常小事中着手。

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就要把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和礼貌讲给孩子听。教育孩子要尊重家里的其他人,懂得替别人考虑。

当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要调低电视音量,或者不看电视,也不要高声讲电话影响,做一些影响孩子的事情。当家里有人在休息的时候,父母要教育孩子轻声细语,不要影响他人休息。

用完家庭公共物品后要随手物归原处,方便其他人取用。不小心把地板弄湿后要随手擦干净,以免他人滑倒。家庭成员之间未经允许,不要随意取用他人物品,拆阅他人信件……

带孩子到了公共场合,也要对孩子行为有所约束。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天性就爱闹腾,对孩子一味迁就,导致孩子更加任性妄为。

其实,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孩子的言行正是反应了父母的教养,一个真正有公德心的父母,是不会允许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所撒泼打闹、影响他人的。

父母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心中装着别人,学会为他人着想时,就会成为一个行为得体、受人欢迎的人。

02 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行为后果。

孩子的成长,许多时候都来自于他的真实体验,父母说教千遍,不如孩子体验一遍。

让孩子自己去经历一些事情,真正去感知某些行为的后果,孩子才会更容易获得知识与成长。

当父母带着孩子到了公共场合,看到他人没有公德的行为时,及时地问一问孩子的感受,孩子可能会说“很不好”。

然后,再问一问孩子,应该怎么做,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如此,孩子就通过换位思考,明白了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

就比如我的儿子,因为在放学路上踩到了狗便便,产生了不愉快的情绪,就会感受到这种行为可能给别人造成的困扰与麻烦。

所以,当他出去遛狗的时候,自然就不会对狗狗的便便置之不理,他就会带一些纸巾或者垃圾袋来随手处理好。

03 父母要以身作则。

“养不教,父之过。”

我们要始终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孩子的言行几乎都是在模仿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精准模仿与记录,并通过自己言行表达出来。

如果父母日常行为规范,有足够的公德意识,孩子自然就会心领神会,表现出相同的样子。

父母遵守秩序,孩子就不会插队;

父母从不乱扔垃圾,孩子就会习惯性把废物扔进垃圾桶;

父母在公共场合彬彬有礼、轻声细语,孩子就不会随意大声喧哗……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希望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能做一个有公德心的人,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更加温暖有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的行为决定孩子一生
揭秘父母伤害孩子的“七种武器”。伤得到你么?
公德 公道 公义 / 个人思考
面对“熊”孩子的恶作剧,让人无可奈何?从小培养孩子素质很重要
熊孩子楼顶扔砖头,家长怒言:又没砸死人,别吓到我孩子了!
孩子最讨厌的四种唠叨:一是小事一提再提。父母管大事,小事尽量让孩子作主;二是翻旧账。没人喜欢被揭疮疤,这最容易让孩子反弹;三是否定孩子。经常否定孩子的感受或想法,孩子就会更想顶嘴、坚持到底;四是不要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