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肢训练的致命盲区:手掌力量!内附详细训练教程

健身,或者说“身体训练”,需要大家针对身体的不同功能、动作以及相关肌群进行训练。

但是,我们常在训练过程中忽略一些关键的细节,比如我之前写过的“足弓”。

今天,我来给大家说说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训练盲区:手掌的力量!

“手臂我倒是经常练,专门练手掌有什么用?”

在健身爱好者中,许多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练的部位,比如有的人偏爱臀腿训练,有的人迷恋胸肌训练,有的人痴迷腹肌训练,还有的人醉心于手臂的训练。

然而,热爱健身的朋友往往都会忽略一个部位的训练,那就是我们的手掌!

最近一名男性客户跟我抱怨自己的手肘、肩膀老是反复受伤,在经过视频评估与筛查后,我问他是否有注意过针对手掌的训练,他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说出了标题上的这句话。

二头弯举是健身人群中最常见的动作之一

双手是我们与世界沟通交互最频繁的部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久、频繁的使用,却让我们逐渐忽略了对它的关注,仿佛一切动作都发生的理所应当。

其实,手掌的力量在我们生活、运动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每次移动外界物体,或以手掌支撑进行身体运动,我们的手掌都是力量产生、传导的关键。

手掌对我们训练有极大的影响

手掌究竟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手掌力量的缺乏,对我们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下文中为大家逐一揭晓。

手掌状态对身体、训练的影响

我们身体执行动作,需要对外界进行感知,而手掌上的感受器十分丰富,同时也是我们使用起来最方便的感受器。通过手掌、指尖对外界物体的感受,我们的身体能够自然产生相应的反馈,调动相应的肌群完成特定的动作。

手上遍布了感受器

或许由于手掌在我们身体功能中的地位,科学家们发现握力与个体的死亡率有密切的联系(Buckner et al,2019)!

研究中指出,在健康人群中,中年时期测量的握力水平,可以预测之后30年的整体健康状况;当握力水平较低时,死亡率可能增加20-39%!虽然我并不喜欢贩卖焦虑,但是这个科学研究实在是很让人震惊的。

握力水平划分(below average开始往下,是低于平均水平)

除了在身体健康上的影响,我们的手掌还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运动时(尤其是进行上肢力量训练时)的表现。

首先,手掌力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全身的力量(Buckner et al,2019),这一点在硬拉训练中非常明显:在无装备的情况下,我们的手如果无法承受杠铃的重量,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保护机制,限制下肢发力,从而使我们放弃动作;用助力带虽然可以拉起更大重量,但是身体的姿态往往会出现问题(弯腰、驼背、发力不顺畅等)。

其次,在进行上肢训练,例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卧推等动作时,手腕的状态与手掌的姿态都会影响力的传导(Majima et al,2008),从而影响我们的力量、动作执行的效率以及各个参与运动的关节状态;换句话说,当手掌无力、位置不理想,我们进行上肢训练的表现会受到影响,同时受伤的风险也会增加!

如何针对手掌力量进行训练?

近年来,大家对抗阻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然而,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对手掌力量的帮助微乎其微(Buckner et al,2019)。另外,手掌力量提高的黄金时期在我们的青少年时期,成年人想要大幅度增加握力相对比较困难,必须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虽然握力器十分普及,但是使用时,手掌收缩方式单一,很难与其他关节、肌肉建立联动,所以很难在实际运动中有效地展现训练效果,所以建议大家把它作为辅助训练。

握力器仅作为辅助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针对手掌力量进行训练,要从悬挂、支撑两个渠道双管齐下:

1.悬挂型训练

首先,你需要一根单杠,或者任何能承受你体重、可悬挂的物体。

一开始,我们可以进行双手握杠悬挂

双手握杠悬挂

  • 首先,双手握杆,肩膀随着肩胛骨下抑、稳定;
  • 腹部保持张力,双腿逐渐悬空,身体整体维持稳定;
  • 目标是能坚持60秒,隔天进行2-3组训练,每组接近力竭;达标后,可以用书包、壶铃等重物负重;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五指紧握横杆,采用闭握(下图)的方式抓住单杠;

闭握

同时,我们要让手腕处于30度左右的伸展姿态(如下图),这对于强化我们的手掌力量与耐力都是最理想的状态(Lee et al,2016) 。

手腕约为30度伸展状态

当我们能用自重双手悬挂60秒以后,我们可以尝试单手悬挂维持训练:

单手悬挂训练

  • 首先,单手握住单杠,握法与手腕位置与上文提到的一致;
  • 沉肩锁定肩胛骨(下抑),身体紧绷的同时,缓慢离地,进行悬挂维持;
  • 目标是两只手都能分别达到30秒的水平,可以隔天进行训练2-3组,弱侧多做一组,每组接近力竭;

这两个悬挂型训练动作,不仅能挑战我们的握力水平、耐久程度,还能充分地训练肩胛骨功能,以及背阔肌、前锯肌的力量等等,可谓一举多得!

2.支撑型训练

支撑型的训练,对我们做俯卧撑、卧推等动作都有非常大的好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降低手腕关节疼痛的风险。

这个训练我们随处可以执行,借鉴了DNS(动态肌肉神经稳定术)认证讲师Hans Lindgren的“Short Hand”训练(缩掌训练,类比缩足训练,详见足底的美丽弧线:足弓的意义与训练方式),目的是建立良好的手掌支撑结构(有助于上肢关节的对位),同时强化手掌末端(指尖)参与支撑的意识

手掌支撑训练

  • 首先我们双手支撑地面、双膝跪地,中指指向正前方,掌心贴地;
  • 逐渐将肘窝转向前方(上图),手掌跟着做出旋转,但手指不动,给地面施加向外的摩擦力;
  • 手指指尖发力紧贴地面,同时主动将手掌“缩短”,让掌中段产生一个“小拱桥”,另一只手的手指刚好能塞进去;
  • 建立支撑后,身体保持中立位、双腿向后伸直,进入直臂平板支撑状态(下图);
  • 每天进行2-3组训练,每组30-60秒,强化我们手掌的支撑力量!

直臂平板支撑

另外,无论在执行悬挂型或是支撑型训练时,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强化中指的发力,它与我们的手掌力量相关性是最高的(Cha et al,2014)。

写在最后

手掌同足底一样,都是我们生活、训练中十分关键,却又容易被忽略的要点。

想要在训练中突破自我,同时在生活中更加健康,手掌就必须被大家重视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明练了很久!为什么你还是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
引体向上半个都拉不上去的人,怎样才能突破十个呢?
黄金动作之引体向上
从零基础到自重达人,如何循序渐进地掌握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做不了怎么办?如何练“引体向上”?
最佳背部训练动作:如何从0开始引体向上?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