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玫瑾:若孩子有这4种行为,家长该打就别手软,6岁后再难改正

现在的家长都奉行“鼓励式教育”,所以当遇到孩子不听话或淘气等问题时,也多是批评,几乎没有没有靠“动手”解决问题的。

辛迪家就是这样,辛迪的儿子三岁了,正在淘气的时候。平时辛迪夫妻上班,孩子都是由奶奶照顾。

这天,辛迪下班回家,一进门就看见孩子一边哭闹一边用手打奶奶,辛迪大声呵斥孩子,并表示如果再出现一次这样的情况就要好好惩罚、打他一顿。

奶奶一听说要打孙子,立即说是自己不好,孩子正看动画片,奶奶不小心将电视的电源碰掉,电视关机,才引得孩子哭闹。

其实每次辛迪教训孩子时,都会遇到婆婆的袒护,让辛迪很是无奈,看着孩子的脾气一天天变差,特别像今天这样,甚至动手打奶奶,辛迪觉得真该好好教训他一顿,可孩子什么时候需要打,辛迪又很难把握好这个度。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李玫瑾教授早就给出过答案,她认为“若孩子有这4种行为时,家长们该打就别手软,否则等孩子6岁后就再难改正了。”

为什么一定要是6岁前呢?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是在生活或学习中稍遇到一些不开心、不如意的事情,或是受到一点小小的挫败,就会出现很大的情绪波动。

但殊不知,孩子这些看似不成熟的行为与做法,都与父母从小的教育有关。

可以说,6岁前是小孩子性格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是非观建立的重要时期,需要家长及时正确地引导。

如孩子在小的时候没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养成规矩意识,青春期怕会更难管教,所以李教授所表达的观点并非没有原因。

那么李玫瑾教授所说的4种行为,具体指的是什么?

当孩子出现了以下行为,家长就要开始注意了,一旦批评教育不起作用,该出手时一定要出手,以避免日后积累成问题,引起严重的后果。

1) 对长辈不尊敬

像辛迪家的情况,如果头一次出现,可以批评教育,但如果再次出现,就没有必要手软了,毕竟不尊重长辈,何以谈尊重其他人。日后步入社会,嚣张跋扈的习气,怕会吃大亏。

同时,父母也要反思,是不是平时自己做得也不够好,比如对待父母亲人、陌生的老人,是否做到尊重。只有父母以身作则了,孩子才会照样学样。

2) 喜欢用撒泼打滚的方式达到目的

父母带孩子逛街购物或是外出玩耍时,有些孩子会想多玩一会或是想要某样东西时,因愿望或想法无法得到立即满足,便采取撒泼打滚的方式,有时父母为了顾全面子,也会选择暂时满足孩子。

但是时间长了,孩子觉得这种方法有效,便会经常使用。对此,父母不要容忍或再三妥协,如不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只会助其变本加厉。

3) 没有规则意识

有些孩子不懂得尊重规则或是言而无信,更有些孩子总是不断地挑战底线,对此,父母不应一味放纵。

我们在家中可以惯子,可孩子一旦走向社会往往因为缺少规则意识,容易伤人害己,到时父母再后悔便没了机会。

4) 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家长的娇惯之下,孩子也会出现无法控制情绪的情况,轻则哭闹停不下来,重则摔东西,甚至是打人等。父母要予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

结语:其实“打”也是有智慧的,上面列举的只是重要的、必须严格管教的情况。父母要在孩子小时候严加管教,才能避免日后的无法管教。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上面出现的四种情况?你会选择在什么情况用“打”来管教孩子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玫瑾:6岁前不纠正孩子的性格,长大后,父母想管也管不了
李玫瑾:孩子“窝里横,外面怂”的性格,多半与家长的行为有关
李玫瑾:家长要帮孩子认识自我,好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聪明的父母
李玫瑾:​孩子不爱学习,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哭闹任性,父母该咋处理?李玫瑾的“4不要”,可比打骂管用
李玫瑾教授:家长对孩子撒泼打滚的行为,冷眼相待到底对不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