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刺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实战型很强的哦!

??

晕针

预防:

1.对初次接受针刺、体弱及精神过度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体位,选穴宜少,手法宜轻。

2.对饥饿、大出汗后、疲劳者应先进食、饮水、休息后再行针刺。

3.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4.针刺和留针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神色,及时发现晕针先兆并处理


处理:

1.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刺全部起出,让患者平卧,注意保暖。

2.轻者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指掐或针刺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苏醒后休息片刻即可恢复。

3.若仍不省人事,配合医生进行其他治疗及抢救措施。


滞针

预防:

1.精神紧张者,针刺前做好解释,消除顾虑。

2.操作时捻针幅度不要过大,行针时避免单向连续捻转。

3.整理针具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去。


处理:

1.解除患者紧张情绪,使肌肉放松,或在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弹击针柄,或在附近再刺1-2针,以宣散气血,待肌肉松弛后再起针。

2.因行针不当,单向捻针造成的,可反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解,即可消除滞针。


弯针

预防:

1.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轻巧,刺激不宜突然加强,避免进针过猛、过速。

2.体位要舒适,不要随意变换体位,注意保护针柄不受外力碰撞。

3.及时处理滞针。


处理:

1.针身轻微弯曲,将针缓缓拔出;弯曲角度较大,应顺着弯曲的方向顺势将针退出。若针身弯曲不止一处,须视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逐渐分段慢慢拔出。

2.体位改变引起者,应协助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拔针。


折针:即断针

预防:

1.认真检查针具,不合要求者剔除不用。

2.针刺手法熟练、轻巧,不可强力猛刺,使用电针切忌突然增强电流量。

3.留针时嘱患者不要随意变换体位。

4.针刺时勿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1/4以上在皮肤之外。

5.及时处理滞针、弯针。


处理:

1.发现断针时要镇静,嘱患者不要移出体位,防止断针陷入深层。

2.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外露部分拔出

3.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皮内,可用姆、食二指垂直轻压针孔两旁,使断层显露后,用镊子将断针取出。

4.断针完全陷入肌肉深层时,应配合医生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血肿

预防:

1.仔细检查针具,锈针、带钩的针具拒绝使用。

2.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

3.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1-2分钟。


处理:

1.微量皮下出血而致小块青紫者,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

2.局部肿胀疼痛剧烈,青紫面积较大者,可先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局部轻轻揉按,以促进局部淤血吸收消散。

3.刺伤腹腔内小血管引起腹痛者,休息数天即可痊愈,但应严密观察病情及血压变化。若误伤大血管引起严重出血导致的休克,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气胸

预防:

凡对胸背部及锁骨附近腧穴进行针刺治疗时,应严格掌握针刺的深度和角度,可采用斜刺、横刺等手法,不宜直刺、深刺,留针时间不宜过长,留针期间应密切观察。


处理:

1.发现气胸应立即报告医生,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通常采取半坐卧位,避免咳嗽,遵医嘱给抗生素防止感染。

2.轻者经卧床休息、镇咳、抗感染等处理,可自行吸收而痊愈。

3.重者应立即配合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如胸腔穿刺减压术、给氧、抗休克等。



联系我们
  • 如您有问题请通过菜单—微服务—微社区,和大家一起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助理医师丨针刺异常情况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常见针灸异常情况处理办法
针灸治疗异常情况与处理 -中药与针灸配合治疗妇科常见病 -
针灸的6种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对策
针灸出现异常情况,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