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芳:生长课程,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刘芳校长)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基于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独特氛围,提出 “生长教育”理念,突出全面、健康的教育思想,使每一名农科学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2012年开始,我们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建构出了涵盖五个领域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实践创新型课程三层课程结构,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优质课程。

课程实施

 “全面、健康”是生长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全面、健康”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全面落实基础型课程,做到“五育并举”;丰富拓展型课程,发展学生兴趣,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优化实践创新型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一,全面落实国家课程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与教材改革文件的要求,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管理,统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按照五大领域,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

语言与文学领域突出单元主题教学实施。以语文学科单元教学为例,首先围绕单元的人文主题、语言要素进行单元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学习主题。然后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设定单元整体学习任务,制定评价标准。之后,阅读教学作为输入,学习语文知识和策略,形成能力。口语交际活动和习作教学作为输出,完成单元真实性学习任务。最后,借助评价标准检验学生对本单元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实现迁移运用。

数学与科技领域:注重探究式、游戏化学习。数学团队为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解决学生在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学习的实际问题,自主开发了一款新型的“十巧板”学具。

艺术与审美领域:注重浸润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通过跨学科教学交流,整合美学与多学科融合资源,拓展学校美育实施的途径,同时综合考量与学校“生长教育”办学理念的契合点,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美育课程实施路径。

体育与健康领域:注重弘扬体育文化精神,增强学生体质。体育课是实施基础型课程“体育与健康”领域的主要载体。学校严格按照国家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开足开齐体育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开发系列体育课程,其中“跳绳”课就是根据学校的场地特点和学校传统,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的案例。

社会与生活领域:突出社会参与和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在《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课程实施过程中,尽量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

其二,拓展型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健康成长

基于学生兴趣特长,开发选修类拓展型课程。此课程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

基于学生未来成长素养需要,开发必修类拓展型课程。这类课是基于学生未来成长的素养需要开设的课程,涵盖学生发展的五大领域,指向学生未来的生活需要。

其三,实践创新型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真实活动情境下实现学以致用

实践创新型课程是基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需要开设的课程,该课程主要以校园实践活动的形式展开,由年级组或学校统一组织实施,集中在某一个时段进行,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下表所示。

实践创新型课程注重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与其他类型课程相互配合,统筹安排,为学生知识和技能提供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真实情境下的综合能力素养。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教育领域中教师、教育管理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目的在于对课程做出各种决策,保障课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为保障学校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合理,保证课程实施的切实有效,提高课程的育人实效,学校构建了课程评价体系。

其一,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评价:保障课程开发科学合理,促进课程建设不断改进

学校根据北京市、海淀区课程设置指导意见以及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周边资源,自主开发了《农科院附小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价表》。评价表依据美国课程专家泰勒的课程基本原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开发。

活动类课程评价。活动类课程一般都采取“大主题,长周期”的课程实施方式,针对活动类课程的实施特点,学校开发了《农科院附小活动类课程评价表》,从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实施以及活动总结三个阶段开展评价,采取等级评定的方式。

为进一步增进主题活动类课程实施的效果,学校又开发了在活动过程中使用的《创新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评价表》,采用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情感与态度、实践能力和学校成果三个方面开展评价。

其二,课堂教学评价:保障国家课程的高效实施

我校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借助《农科院附小课堂教学评价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

学科课程评价整体采取量化和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在量化评价部分,引导教师关注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采取等级评定的方式,诊断教师的课程教学。同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撰写评语,深入反馈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其三,学生发展评价:保障课程实施效果及培养目标的达成

学校使用海淀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并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中不仅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国家课程,也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个性特长的评价。针对学科课程,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五个方面展开具体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采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依据学科测试成绩、课堂表现、平时任务表现、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评价。在评价时,以诊断、鼓励学生积极性为原则展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心理素质,淡化学科测试成绩,突出学生的全面和健康成长。

组织与管理

其一,完善课程组织保障

校级课程委员会的管理架构与职责。一是按照学校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对有关学校课程建设的工作进行审定、审议、评价。课程委员会是有关课程工作决策的审议机构,教学处或课程处是平时工作的组织指导机构。

二是审定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年度课程建设计划,以及确定学校课程体系的修订方向。

三是对学校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项目、年级组或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计划和方案;对学校课程建设的实施状况进行指导,最终确定对学校课程建设成果的奖励。

课程管理制度。为保障学校课程建设的顺利施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不同时期的课程管理制度。2003年,为配合学校的课程改革,学校出台了具有纲领意义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试行版)。2012年,在学校开设选修课一年的基础上,学校出台了《选修课管理制度》,对选修课的开发、设置、实施与评价进行了制度化的规范。2016年和2018年对《课程评价制度》和《课程资金保障制度》进行了修订,并在2016年出台了激励性质的《优秀课程开发奖励制度》,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其二,优化课程管理流程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包括决策机制、开发评审、课程实施运行、课程评价指导、课程修订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课程委员会成员定期对各项目组进行课程研发、实施的监控与指导,并定期组织交流,以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深入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他们还将评价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并提出修订完善的建议。

“生长课程”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课程研发、理解与执行能力显著提升,学校课程辐射及影响力明显增强, 2020年农科院附小代表北京市在全国基础教育论坛中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欢迎您在下方发表感想或给作者留言哦~
作者:刘芳(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孙恩渠(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科研主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慧】这所学校的“种子课程”,值得分享!
“破”“立”之间,“双减”正加速重塑学习生活
研学旅行——将世界变成学生的教科书| 前沿报告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领导力建设
以评价促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
教科文摘 | 中国教科院课题组:中小学跨学科课程融合的问题与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