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队活动与德育改革

班队活动与德育改革

浙江省金华市解放西路小学  朱佩元

 

    班队活动是现行学校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一门活动课程,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江泽民同志发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后,人们对“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理解,对班队活动也有了更多的关注与研究。这里,我们结合本校多年来的实践,从德育改革的角度,对班队活动的问题谈点认识。

一、现状与问题

    目前,班队活动作为一门活动课,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来看,全国许多地方和学校已取得了众多可贵的经验,他们的实践与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仅从我们浙江金华的班队活动来看,内容就相当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十分有利于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但是,发展是不平衡的。在班队活动的实践与认识上,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比较严重。比如有的学校没有一套管理措施,活动处于低级阶段;有的班队活动课成了语文、数学的机动课;有的班队活动课成了无主题的、随意的看书读报课或临时抱佛脚的即兴课;由于班队活动课是一门“三无”(即无教材、无大纲、无体系)课程,班队活动课设计有难度且费时,有的班队活动课就十分粗糙,没有什么效果可言。又如,没有真正把班队活动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或者口头上承认它是一门课程,但在行动上把语文、数学等看成“硬课程”,把班队活动看作是“软课程”。这是把智育看作硬任务,把德育视为软任务的翻版。因此,不会下功夫去研究、探索,不会在班队活动课程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方面尽心尽力。再如,班队活动没有采用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动态教育,而是沿用静态教育的那一套,机械的说教,从理论到理论的灌输,违背了教育规律。尤其是一、二年级的班队活动课,辅导员包办代替多,学生基本充当听众角色。这些问题我们学校都曾经不同程度地存在过或存在着。

    产生以上问题在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第一,认识上不到位。不仅是班主任没有认识到班队活动课的重要性,更关键的是学校领导没有认识班队活动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管理上不到位。与其它学科的管理工作相比,班队活动的管理“软”,有的学校甚至根本不列入管理范围之中,出现了自生自灭的状态。第三,操作上不具体。语文、数学、常识、思品、美术、音乐等科目都有明确的《大纲》、具体的教材和系统的方法,而班队活动课却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学规范,造成了操作上的难度。

二、实践与探索

(一)提出管理模式

早在1994年,我校就开始了强化班队活动管理的实践研究工作。1997年,该课题被列为市级课题,学校成立了课题组,使该课的研究工作更加规范。班队活动管理有“堵”与“导”两种方式,这两种形式在种自的条件下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我们认为,引导式管理是提高班队活动实效的理想模式。由于班队活动是一门“三无”课程,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为班主任们

 

提供内容序列、活动形式等,在指导班主任开展班队活动的过程中达到加强管理提高实效的最终目标。所以说,引导式管理是提高班队活动实效的理想模式。

我们在引导班主任开展班队活动时,强调了以下三点:(1)坚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按低段、中高段两个层次组织班队活动课。活动要求形象化、多样化,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2)坚持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务求使每个队员在活动中都有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特别关心教育少数在某些方面后进的队员,吸引他们积极参加活动。(3)坚持让少年儿童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发挥小干部和全体学生的独立、主动、创造精神。班主任、辅导员既不包办代替,又不放任自流,把教师精心合理的辅导同充分发挥学生自立自主和创造精神结合起来。

(二)制订序列纲要

我们强调在科学管理下提高班队活动的正常开出率及活动质量,从而发挥班队活动在实施德育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在管理中,为了帮助班主任克服组织班队活动的具体困难,从而为管理扫清障碍,我们还制订了小学一至六年级的班队活动序列纲要。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跨世纪雏鹰行动方案》等要求和班队活动的自身特点,确定了以“爱国主义教育、少先队礼仪、劳动教育、文明礼貌、勤奋学习、自我保护、自强自立、手工科技、勤俭节约和心中有他人”为主题的每一学年的具体要求,以形成小学一至六年级的班队活动序列。

另外,我们还要求各班主任根据学校班队活动序列纲要的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班队活动计划。平时强化制

 

度管理、规范教育环节,严格执行教育计划,每逢单周进行队会,每逢双周进行班会,不得挪用。

(三)管理责任到人

完善的机构是管理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班队活动管理也是如此。我们有相应的内部机构:德育领导小组和教育课题研究组,由校长书记全面负责,下设少工委、大队部、中队委,由分管德育的教导、大队辅导员具体抓。班队活动由全体中队辅导员小队辅导员分班具体辅导和指导。我们还有相应的外部机构:家长委员会,由居民管辖区民警、老龄委干部组成的校外大队辅导员队伍,有一技之长的各界人士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构成的校外中队辅导员队伍。83021部队通信连的指战员,为学校的德育三结合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四)提供学习条件

我们建立了少委例会制度和学年初改选少先队大队部干部、中队干部制度。每周一为队委学习交流会;每月初定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和中队辅导员、班主任学习例会:学校为全体辅导员订了许多有关的书刊杂志。

我们还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为辅导员提供学习的机会,提高组织辅导活动的能力。我们先后邀请全国优秀辅导员,少先队专家行家、儿童文学家和省、市级优秀辅导员来校讲学并指导我校少先队工作;还组织中队辅导员、大队辅导员去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辅导员培训班学习,不定期组织低段苗苗班的小辅导员培训学习,掌握辅导艺术。

(五)强化阵地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目标体系的三级层次:第一级为态度和技能,第二级为实用技术,第三级为知识。这与传统教育目标体系三级为“知识,实用技术、态度和技能”作了置换。活动阵地是进行素道德素质培养的载体。我们要高标准建设德育阵地。例如:办好中队角、板报、红领巾小银行、新奇乐十分钟、中小队活动记录等,保证队员人人有机会露一手。

(六)优化小队建设

小队活动十分符合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少年儿童最宜在小队里学习当家作主人。我们全体辅导员取得了共识:小队是搞好班队活动的基础,眼光要盯着全体学生,注重小队,把小队活动搞好,让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建设中真正起作用。自1997年起,实施了小队的优化组建,即自愿组队、居住相近、人数较少(36人)、轮流负责、自取队名、自制队标、自聘辅导员,建立起“自动+后援”的活动机制。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全员参与、全民助队,并适应了双休制队员的校外生活增多的实际。省教委副主任观看了我校“全员参与,全民助队”的现场观摩活动,作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七)建立激励机制

管理促成效,激励促管理。我们还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1)班队活动计划的执行情况与年终工作考评挂钩。(2)班队活动的质量作为文明班级评比条件之一。(1)雏鹰奖章作为学生素质能力训练的激励机制;校三级雏鹰奖章获得者、优秀队干、队员和小辅导员可优先参加夏令营活动。(4)评为优秀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晋级、入党、外出学习上学校给予优先考虑。(5)科研实验、优秀活动获奖,按得奖的不同级别档次,学校给予精神和物质的鼓励。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中、小队的活动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开展各项活动中,如活动前的准备到进行活动的记录,全部由队员参与和管理,队员起了小主人作用。特别是雏鹰假日小队在假日开展各类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了队员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例如:大队活动、艺术节,是最能吸引学生和最受欢迎的“校园活动”,也是学生“练兵百日,用兵一时”的热点,一大批具有不同特长和“拿手绝活”的学生可以崭露头角,大显身手。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建立,小辅导员、小主持人和小记者队伍的培训,他们的采访、写稿和活动的主持都成了素质训练的内容和展示才能的舞台。队员们有的成了省普通话演讲小能人、市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最佳主持人,还有的成了市优秀小记者。我们的大、中、小队活动就1998年以来,有14个活动在省电台播出,大队活动获全国“五自”活动最佳奖,6个中队活动,获全国“五自”活动优秀奖,是浙江省获奖的三所学校之一。我们的假日小队活动,班队活动的分层管理等教育分别刊登于《全国辅导员》、《浙江少年》、〈浙江教育报》、《金华日报》、《金华晚报》等刊物上,省市许多学校和领导、行家对我校班队活动课作了充分肯定。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推动了学校的教育科研,深化了学校的素质教育。1999年,“在活动中实施德育的研究”课题被列入市级课题,全体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分四块任务责任到人,即班队活动课程、课外活动课程、德育学科、其它学科和社区活动。现在教师们在组织班队活动过程中,正在摸索一些有教育规律的东西,扬弃一些现象性的东西,收集一些如“警钟”、“做文明小观众”、“你会打电话吗”、“把感激和鲜花献给母亲”等等获奖的或优秀的活动。浓厚的科研氛围促进了班队活动的有效性。

三、反思与对策

通过多年努力,班队活动成了我校的优势和传统项目,在市内外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活动课程,特别是用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准衡量,我们显然还有很大差距。对此,我们又着手作新的探索与实践。在实践中,有个新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那就是我们深感缺一支教育科研队伍,很难达到以科研促教育、以科研促发展的目的,也难以使班队活动成为科学化、规范化的活动课程。我们基本上还处于忙忙碌碌工作,很少作理性思考的状态。许多工作做了,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往往只是总结经验,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一句话,我们还缺乏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难题,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进行教育科学的研究。

1999年至2000年的市级课题《在活动中实施德育的研究》,给了我们新的实践与探索的机会。这个课题的要点有三:第一,突出“活动”,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要使全校师生同时也使家长们都认识班队活动是一门动态性的活动课程,真正认识“活动”是一片促进少年儿童成长的“沃土”,是德育的重要载体。没有活动,学校就没有活力;没有活动,班队就会枯竭;没有活动,实施德育就将成为纸上谈兵。我们提倡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教育思想,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全面素质。第二,突出科学化、规范化。,我们计划编出一套系列教材,包括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和学科教学,其中班队活动是我校的强项。我们要系统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吸收、借鉴全国各地的成功经验,尝试着编出一套能体现规范化“活动”系列特点的一至六年级的班队活动系列教材,突破“三无”的困境,为班队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作出努力。第三,突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我们深切感到学校的教育水平要提高,教师就要有很强的科研意识,有较高的科研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息技术环境下班队会活动课的建设研究
“和孩子一起成长”
少先队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向前,向前,向前
略谈班主任德育工作
主题班队会的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