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七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析

第七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析

——平昌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会讲稿

主讲人:四川省平昌中学 夏茂林

内容提要

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二、为什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六、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七、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阻力大,难度大

八、展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一定要实现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产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作出调整之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拆射出时代的精神,集中体现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其自身的概念内涵,倡导了独特的课程理念,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下面我们对综合实践课程从概念内涵和课程理念上进行探讨,以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是什么等问题。

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根据定义

它是一种经验性课程。它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它它一种实践性课程。它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实践性学习方式,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它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课程。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

二、为什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时代的要求

全球正逐步跨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素养,它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学会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

()个人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发展客观地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四种基本要素。其中学会认知强调从学习中获得理解手段,学会做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强调从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往,学会生存是从生活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因而,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不断加强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美国各州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主要有科学、技术、社会(包括社会与自然两大研究)设计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应用学习(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英中与美国类似;法国中小学设计和实施了动手做”“技术实践;日本1999年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学习时间,要求设计和实施基于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我国台湾省的课程改革也规定了要开设综合学习活动课。可见,基础教育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国由来已久

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从活动课程发展而来。新中国成立50年以来,历次课程改革都重视的实施,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也积累民不少经验,但自从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出现以来,就被定位于作为学科类课程的辅助部分,面对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课外活动、活动课难以充分发挥其课程价值。为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贯彻落实全教会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例子:一棵树:应用相关学科知识对它方方面面研究。数学:高度(不能爬上支量)、有机物的计算。物理:年代的测定。生物:生物学特征(树的形状、叶形、叶脉、结构、科目、根系、年轮、生物学意义)。环境科学:对环境的影响、一棵树是一个加工厂、净化器、水库。人文科学、对人类的贡献等。丧葬文化的研究。数学、环境科学、人文科学、伦理道德。做馒头,化学、生物、物理。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从选题角度分析具有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课题的来源看具有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二大方面。

(一)指定领域

1、研究性学习

1)定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类型:课题探讨式,平昌县资源调查及前景展望。

学科渗透类:实验探讨类(对中学某一实验的探讨;资料收集类,如克隆,定义、大事、主要成果、研究的意义、应用等)实践探索类。分析探险讨类:中西方餐桌礼义文化的研究。根据文献资料。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包括五个方面:(1)、服务社区(爱家)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让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产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2)、走进社会(爱社会)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让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通过观察、考察和探究,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通过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懂得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3)、珍惜环境(爱环境)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4)、关爱他人(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体谅人。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5)、善待自己(爱生命)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养成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已有的劳技课程在形态和名称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课程综合化趋势、与时俱进的一种改革尝试。

1)为什么改为劳动与技术劳动与技术的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中间加了一个字,这一方面表明了劳动技术二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技术二者的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是一种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的技术教育。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有一段时间把学生参加体力劳动当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只关注它的德育功能和对人的改造作用,忽视了劳动教育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

2)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过去,初中的劳动技术课是独立设置的一门课程。新课程计划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这是课程形态上的重大变化。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具有内在的综合特征。它综合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语文、艺术、社会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伦理、审美、环保等方面的教育视野。对学生来说,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识与新的能力的综合学习。在目前国际性的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形态的推出,无疑是顺应潮流的改革尝试,它必将使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综合性能和实践品质得到展示。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还会有一些理念的碰撞,这有待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重组。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最具开发潜力、最易受科技发展影响,最应该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性学习领域。在国际上,作为诸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之一的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一个包括劳作、手工、设计、家政、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商业、职业准备等科目在内的庞大学科群。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指南》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结构上确立了劳动、家政、技术、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有一定独立性又有一定渗透性的内容结构。同时,根据初中和小学的性质、特点,进行了课程内容的学段定位,如在技术方面,小学确立为技术初步,初中确立为技术基础;在职业准备方面,小学确定为职业了解,初中设计为职业引导。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现代性和开放性。 建构了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指南》提出了目标与内容分成基础性和拓展性两部分。基础性内容是完成各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体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结构性,对不同地区也具有条件上的普适性。而拓展性目标和内容是供各地选择的,实施条件相对较高,有些内容体现了技术发展的方向性。不同取向的教育目标的提出,使得各地方、各学校以及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内容的选择主体成为可能。 拓展了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空间。《指南》首次将简易的技术设计、技术产品说明书的阅读、简单的技术作品评价,正式引入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内容,农业技术的学习内容也从传统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向品种改良、技术试验、产品贮存与加工、市场调研与营销等方面扩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学习内容在范围上的拓展,必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积极作用。 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考核与评价一直是课程实施中的难题。《指南》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指南》指出,在初中实行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合格证书制度(在农村初中,应与绿色证书结合起来)。 4、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我国基础教育中有三个任务。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以上四个方面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 (二)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五、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地区合作探究的方式等。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的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总之,教师既不能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再次,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六、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有三点:

()改变认识

洗脑或说是换脑。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改革是一种整合。学好数、化、理走遍天下都不怕说明了这些课的地位,现在这种观点太可怕了,国家这次课改的最终目标,是要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地位与原来的颠倒。

()转变四个观念

1、改变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所以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容学生的缺点);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具有主动性,是学习的主体。这样,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改变师道尊严的面孔,放下知识的化身的架子,作为组织者、研究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

2、转变教学观。有意义的知识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由学生自己建构的。因而必须改变习惯的教学模式——灌输式,以多采用启发式、引导性的教学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在我校有许多多老师都作了有益的探索。李老师研究性课长城就是一个范例。

3、转变教材观。教材是范例,可以再创造。倡导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开发者,设计者,大量出现断层,空白,为了降低教师对教科书的依赖,为再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师生互动的平台,倡导平等交流、自主学生、共同发展(绵阳实验区布置的假期作用,学习教材,到校就考试,可以自学、可以请家教、上网等);充分体现培养的最终目标。体现学生乐学、以人为本。如练习:初中学了能量的转化,设计了一道练习,电脑的电能转化成了哪些能量,学了电阻,双手干燥电阻多大等。

4、转变评价观。评价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选拨,更在于提供反馈发改进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多采用档案袋评定、自我评价、协商研讨等评价方法。

()加强研究。

1、最直接的研究

教学案例:这是热点,也是亮点。a绪论课,各种都有不外乎讲本学科的历史、学习和意义。达到这个目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举一例生物课外,发放一个要求学生统计生物学的内容所占的比例,这样结果很容易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它是20世纪的领先学科。B李教授举的第一节计算机课。

教学设计:教材中的空白。我们用传统的观点看非讲不可,而新教材中又去掉的内容。

2、校本教材的研究

选用、改编、新编。是尖子生培养的提高性课程,主要针对奥校尖子生苗子,是为促使学生冒尖而开设的课程。是有学科特色以扩大知识面为主要功能的拓展性课程,包括选修课、讲座等。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科技、艺术、体育类等活动性课程。是注重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综合实践性课程。

七、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阻力大,难度大

()考试目标与教育目标不一致。

目前的考试不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而更多的是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大家都知道,今天的教育是非改不可的了,但问题的关键是高考未改,主要原因就是考试为正权服务、保稳定。

()老师的观念、水平

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影响课改;认识到位,限于水平,不知如何改.

()考评方式

就以研究性学习为例,它的实施决不是让每一中学生都成为专家,都如专家一样去做,应重过程、淡化结果。但一年一度的创新大赛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起了负作用。

八、展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一定要实现

()国家下定了最大的决心

据李教授讲,国家这次改革会不惜一切代价,一年、二年不行,通过几十年来完成。

()高中课程的改革作保障

学分制;高校自主权。各学校自主命题。一个学生可以考几个大学。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次课改的学习和体会,有许多不正确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2021年12月7日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之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