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彩色摄影之父”与画廊帝王“高古轩”分手

 

艺术家和画廊之间,上演着一出连绵不绝的眉来眼去、激情、背叛与分手的感情大戏。

 

 

画廊与艺术家的关系

爱恨缠绵无止尽

 

 

 

画廊跟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从恋爱到婚姻,再到离婚,或者还有复婚等等一波三折的过程中的任何一种,有一点是共同的,无论如何,这关系都是微妙的,外界没有一个绝对的说辞,有的只是无尽的八卦,就像感情的事情,也只有当事的双方,才清楚。

 

画廊开始跟艺术家之间,处于调情阶段,眉来眼去间,互表好感,这时间可能会持续几年。


如果终于对上了眼,画廊一般会将艺术家安排到一次群展中,以观察合作的可能和进展。如果艺术家继续稳定地创作,有了让画廊觉得一定成熟的作品,画廊才会慎重决定给艺术家做一次个展,而这个个展,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代表了他们之间的走向婚姻的阶段。

 

随着双方之间感情甜蜜地发展,如果是较大的画廊,可以给艺术家提供更多曝光的机会,比如,可以搞定高档次的艺术评论,当然,会给艺术家较高的制作经费,并花钱给艺术家做推广,如展览、参加博览会等等。再者,画廊也会资助国家级的美术馆给艺术家做做展览,同时把作品送进重要的收藏,这样,画廊就能在按部就班的运作中,制造出一个艺术市场上的明星。

 

当然,随着剧情的发展,如果双方之间发展步调一致,情感融洽,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的合作。


但是,如果艺术家的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以致画廊无法再将艺术家的地位拔高的时候,就是艺术家决定跟画廊说再见,走向更好的画廊的时候了

 

画廊和艺术家之间发生“情感破裂”、“出轨”、“离婚”等剧情的,早已不稀奇,而在破裂之后重新和好的,也不会太多,像今年重新回到高古轩怀抱的达明·赫斯特。问题是,似乎再回头,也就只有高古轩了,因为,目前的画廊市场上,还没有出现比高古轩更高的山峰。






 

“现代彩色摄影之父”换画廊了




William Eggleston



William Eggleston (B. 1939) Untitled, 1973

 

77岁的“现代彩色摄影之父”William Eggleston(威廉·艾格莱斯顿),在被世界顶级画廊主Larry Gagosian所经营的“Gagosian Gallery(高古轩画廊)”代理了5年之后,选择了换代理画廊,转而由业内有着“第二名”之称的David Zwirner(大卫·茨维尔纳画廊)代理。

 

即便David Zwirner画廊跟Gagosian 画廊在实力上差了不止一个等级,但是, 近几年来,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一线艺术家,选择离开Gagosian,而投向David Zwirner的怀抱



William Eggleston, Memphis, c. 1969-70, from William Eggleston's Guide, 1976, Dye-transfer print

 

从某种程度上,1976年是William Eggleston的幸运年。那一年,MoMA(纽约现代美术馆)的摄影部主任约翰·萨考夫斯基(JohnSzarkowski)为William Eggleston举办了一场彩色摄影个展,那次展览,后来被定义为现代彩色摄影的开端。之后,彩色摄影开始作为一种时代性的语言,突破了黑白摄影的限制,开始正式被美术馆所接纳。

 

然而,在当时,评论界可并非欢天喜地地迎接了那次“突破性”的展览,事实是,失望多于兴奋,《纽约时报》还将其评为“年度最差展览”。当时的评论界,还是希望看到一个有着确定的主题、框架、明确的信息,以及清晰的线索的展览。

 

但是,正如Eggleston自己所说的,他创造了一种民主的观看方式,没有什么是更为重要的,也没有什么是不重要的,所有的细节都有意义。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取景框前没有什么具备了特权,那都是日常的生活。


William Eggleston作品


即刻反应的色彩在突出摄影这一媒材的特性上,在将摄影与其他艺术媒介区隔开来的作用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那次展览释放了这样的讯号:用相机观看世界,要符合时代的步调。

 

那种民主的观看,在今天的网络时代看来,其实跟我们日常用手机拍点照片,随手上传到网络上的举动是一样的。所以Eggleston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开始了摄影的民主。

 

在转向Zwirner画廊的怀抱后,今年11月,画廊将为76岁的Eggleston举办名为“民主的森林”的个展展览的照片,都是Eggleston在1980年代旅行时所拍。


William Eggleston作品



史泰德(Steidl)出版社给William Eggleston出版的《民主的森林》画册,一套共10册

 

Eggleston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Zwirner画廊代理的其他比他年轻的摄影艺术家,如Wolfgang Tillmans, Thomas Ruff , Philip-Lorca diCorcia。而导演David Lynch也受过不少Eggleston的影响。

 

其实,在1976年的启动了现代彩色摄影风潮之前,欧洲也出现了端倪,但直到1980年代,在与欧洲大陆海峡之隔的英国,才形成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以保罗·格雷厄姆(PaulGraham)、马丁·帕尔(Martin Parr)、安娜·福克斯(Anna Fox)等的中画幅相机、彩色负片、便携式闪光灯的诙谐式彩色摄影为主。

 

 



 

 

高古轩 VS 茨维尔纳

 

 

艺术史上有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的艺术家,正是大牌画廊争夺的好对象,比如,有着“现代彩色摄影之父”的William Eggleston。


艺术家离开一家画廊,除了因为法律诉讼而闹得人尽皆知,而将其分手原因昭告天下外,一般的分手,就跟夫妻之间离婚一样,外人无从知道细节,只能从各路小道消息八卦到一些碎片。

 

但总体上来讲,高古轩是一个更为精明的商人,相比较下,茨维尔纳则显得更富人情味。

 

艺术家们普遍认为,相比于艺术家的个人发展及其作品的创作,高古轩更看中的是能通过艺术家赚到多少钱。这让艺术家与高古轩之间的关系,充满了钱钱钱的味道。

 

 


高古轩(Larry Gagosian)




并非艺术科班出身的高古轩,其事业开始于1970年代,当他还在洛杉矶当停车场服务员时,就开始贩卖海报了。贩卖海报让高古轩起了家,1979年时,高古轩已经在纽约开了一家画廊,并通过各种方法笼络了一批藏家,其中包括房地产大亨级的重要藏家。

 

高古轩因为在1980年代积极投入艺术市场,而赢得了“Go-Go”的江湖外号。

 

在精明的生意人头脑和惊人意志力下,高古轩逐渐将画廊发展成如今的行业帝国。2012年,高古轩画廊的总收入高达10亿美元。(来自福布斯资料)

 

关于高古轩如何努力地爬到今天这个位置,江湖上的传闻和小道消息可多了,但是,就像安迪·沃霍儿所说,“成功是纽约的一份工作”。

 

高古轩也从来不缺少媒体的曝光,这不仅仅时他举办过几场只有重量级美术馆才能举办的艺术家个展,还有多年来不断缠身的官司。

 

高古轩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他也的确让画廊的一级市场得以扩张,使得画廊的经营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可以说,他改变了当代艺术的销售方式。

 

但高古轩几乎不培育新锐艺术家,等到其他画廊将艺术家培育到市场成熟的地步后,高古轩再去把艺术家签过来,他的目的是打造艺术界的巨星。一般来讲,如果被高古轩看中的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在市场上会直接涨至少2层。

 

在对大牌艺术家的包装上,高古轩从来不手软,比如,2012年他在在给德国艺术家安塞尔·基弗(Anselm Kifer)举办个展时,那个让无数藏家咂舌的场面。

 

 

 

 

大卫·茨维尔纳(David Zwirner




David Zwirner画廊的老板茨维尔纳,似乎一直在挑战高古轩艺术交易商第一名的位置。

 

茨维尔纳出生在德国科隆,是德国知名画廊主鲁道夫·茨维尔纳(Rudolf Zwirner)的儿子,从小在艺术氛围中熏陶,且在货真价实的艺术品中长大的卓纳,高中毕业后在美国纽约大学学习音乐。但最后,他仍旧回到了他热爱的艺术商行业,不到30岁的卓纳,便在纽约开了一家小型画廊。

 

因此,茨维尔纳跟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则更为亲密。他会跟艺术家及其家属一起去画廊看展,或吃个晚餐,或者跟艺术家相约一起度个假。他关心艺术家的作品是否并表达了他们自己得想法,也很关心艺术家的事业发展,而且,他会跟艺术家制定一个共同的发展规划。再者,他并不只是跟卖得贵的艺术家合作,也善于发掘新的艺术家,并给予其发展机会。在这些方面,与高古轩比起来,茨维尔纳让艺术家觉得他更为他们着想,并不是只想着从他们身上变现出多少钱。

 

因此,茨维尔纳与艺术家之间、藏家之间的信任感更强一些,他们的关系也就更为浪漫、含情脉脉一些。

 

虽然不知道Eggleston离开高古轩的真正原因,但David Zwirner画廊的老板茨维尔纳(Zwirner)说,对Eggleston来讲,选择换画廊,非常的重要。

 

 

 



 

 

分手与背叛

 

 

 

 

杰夫·昆斯(Jeff Koons)

 

尽管昆斯是由高古轩画廊代理,但是昆斯还是去找了Zwirner画廊赞助他制作《凝视球(Gazing Ball)》系列的展览,2012年5月,展览在Zwirner画廊开幕。



Jeff Koons的“Gazing Ball”系列之《Ariadne》(2013)


名气响亮、有藏家号召力且卖价高,让昆斯有了自由挑选合作对象的权利,他去找Zwirner画廊的事情,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被原配默认的出轨行为



David Zwirner(左)与Jeff Koons(右)

 

当昆斯为了那个全新的雕塑展去找茨维尔纳的时候,茨维尔纳很高兴地提供了资金。可想而知,如果是昆斯的话,那么制作费用一定不菲。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

 

2012年,草间弥生离开了高古轩,投入了卓纳的怀抱。



大卫·茨维尔纳与草间弥生,在草间弥生的2013年度个展“我已到达天堂”上



在草间弥生的2013年度个展“我已到达天堂”,David Zwirner画廊, New York.

 

 


 

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

 

2008年,达明·赫斯特跳过他的画廊高古轩与白立方画廊,直接将218幅作品委托给伦敦苏富比进行直接售卖。



达明·赫斯特

 

而在2012年,达明·赫斯特结束了与高古轩17年的合作关系,那绝对是一场惊动艺术圈的分手。

 

然而,即便分手之后,高古轩和赫斯特仍旧是朋友,这友谊看起来,更多是为了维护日后可能的继续合作而故意维护的,毕竟两位都是精明的商人。果然,今年4月,赫斯特宣布再度回归高古轩



达明·赫斯特和拉里·高古轩即使在停止合作之后仍然亲密,2013年

 


 

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

 

近几天,传出在今年佳士得春拍中有着傲人成绩的挪用大牌艺术家理查德·普林斯离开了与其有着十多年合作的高古轩,据称是因为双方之间的代理权问题。


理查德·普林斯与高古轩


理查德·普林斯在高古轩画廊的一场备受争议的关于“挪用”的展览,这次对instagram上照片的挪用,为高古轩惹上了很多官司


 



 




一个人的文艺

复兴

傅尔得/著
作者介绍
傅尔得,策展人,专栏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近年工作、生活于上海,频繁往返于伦敦、纽约等国际文化交汇之都。2015年,为大理国际影会策展《肌理之下:台湾当代摄影联展》,获2015年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策展人奖。公众微信号: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关于本书
无论是对当下现实的见证,社会情绪的把握,还是对个人心境的反应,群体诉求的呈现,影像都以其灵活的“镜像”特质,来处理人和世界的关系。《一个人的文艺复兴》这本书收录的主要是近两三年来,我对国内外一些摄影师的采访,以及对他们作品的一些看法。不仅如此,此书更收录了我的一些个人化思考,而这思考的命题,都指向“文艺复兴”式的对个体的灵魂松绑。我一直在找寻,自己要的是什么。






购书方式:

1、傅尔得《一个人的文艺复兴》出版,亚马逊、天猫、京东等各网络商店与实体书店均有售,如有兴趣,还请你支持。

 

2、复制这条信息,打开??手机淘宝 ??即可看到【《一个人的文艺复兴》中国摄影出版社官方直销 308 20166月新书首发】¥AAEpsZS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rtnow》杂志丨玛玛·安德森(Mamma Andersson)艺术家特写
看吧,这就是彩色摄影之父
彩色摄影之父:William Eggleston 眼中的 William Eggleston
Leica ▏美国摄影师- William Eggleston 威廉·埃格尔斯顿(18/30)
捷克著名艺术家Miroslav Tichy首次中国个展 | 展览 | ARTLINKART | 中国当代艺术数据库
现实与虚拟之间--寻访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