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文经典】小儿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详解(1)

小儿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参考文献: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学习资料

  •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

  • 本公众号ekcg2014独家编撰的《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六辑P86-91

  • 本公众号ekcg2014独家编撰的《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二辑P241-249

  •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第四版)(2012年)

  •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学习指南》(第2版)

一、主要内容介绍

  1. 心搏骤停
    概述
    常见原因

  2. 心肺脑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BLS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PALS
    心搏骤停后治疗


二、心搏骤停——SCA(Sudden cardiacarrest)

心脏在严重致病因素下突然停止跳动而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从而引起全身缺血、缺氧,最终死亡。 

1.       心搏、呼吸骤停对死亡率的影响

2.       心搏呼吸骤停的一般规律

  • 心肌缺血3~10分钟,ATP<>

  • 心脏停搏1~2分钟
           a.脑微循环自动调节功能因酸中毒丧失
           b.脑血管扩张

  • 心脏停搏 30秒:神经细胞代谢受影响

  • 心脏停搏2分钟: 神经细胞代谢停止

  • 无氧代谢的脑细胞只能维持4~5分钟,即开始死亡

  •  在复苏情况下,心脏停搏10分钟,脑细胞膜钠泵功能丧失,产生脑细胞水肿

临床

· 3-5 秒 头晕、黑朦

· 10 秒 晕厥、意识丧失

· 30 秒 呼吸停止

· 30-60 秒 瞳孔散大、固定

· 4 分 糖无氧代谢停止

· 5 分 脑内ATP 枯竭,能量代谢停止

· 4-6 分 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病理改变

3. 心搏骤停常见原因

  • 心源性
    成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80%)、心肌炎、心肌病、先心病、风心病

  • 非心源性
    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严重电解质酸碱失衡、严重创伤、中毒、过敏、麻醉及手术意外、意外伤害、诊断操作如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

4. 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判断

 意识丧失

 听诊呼吸音消失、血压测不出、脉搏摸不到(除挠动脉外,尚可触摸颈动脉、肱动脉助诊)

 无效呼吸或呼吸停止

 皮肤苍白或发绀

 瞳孔散大

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 心室颤动(VF)——不规则、快速、QRS 消失、频率200-400 次/分、最常见

· 心室停搏——直线或偶有P 波

· 无脉性电活动(PEA)——电-机械分离(EMD),可表现为不同电活动但无脉。心电图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或室性逸搏正常波群的窦性节律,但心脏无有效收缩和排血,测不到血压和脉搏。发生多与冠脉供血不足、心肌广泛缺血、缺氧、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心脏压塞等有关。

· 无脉性室速——心电图呈室速波形,但心肌无有效收缩和排血,其病理生理状态与室颤相同

5.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

凡突然昏迷伴大动脉搏动或心音小时者即可确诊。对可疑病例可以先行复苏,不能因为反复触摸动脉搏动或听心音而延误抢救治疗。

三、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采用急救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循环,由于其最终目标是维持脑功能,尽量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保存生存质量,因此目前又将其称为心肺脑复苏(CPCR)以体现保护脑功能和脑复苏的重要性。

(一)心肺复苏术概述

1. 目的

· 复氧供给,排出二氧化碳

· 人工心脏按压维持血液循环,保持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液灌注

2. 心肺复苏的历史

3. 基于现代心肺复苏技术的儿童生存链


预防→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 →启动紧急反应系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PALS) →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其中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合称为基础生命支持(PBLS)。


4. 影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因素

· 原发病

· 年龄

· 全身状况

          主要脏器功能

           内环境情况

· 心跳呼吸骤停地点

· 骤停后组织细胞缺氧程度

· 复苏开始时间

· 复苏方法与持续时间

· 是否有严重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 复苏条件、复苏人员经验

5. 心肺复苏中可以治疗的可逆性病因(6H-5T)

6. 现代医学目前推荐心肺复苏复苏全过程及要点


说明:复苏方法由ABC 改为CAB,强调心脏按压重要性,提倡早期及时进行心脏按压。但由于小儿引起心搏骤停的因素常为窒息,故开放气道、有效通气也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二)基础生命支持

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图


1. 胸外心脏按压(C)

· 连续有节奏地按压胸部,迫使血液流向心肺脑等生命器官,以保持器官活力直至能提供进一步生命支持

· 有效的胸外按压可提供器官正常血流量的20%~25%,平均动脉压可达6.7kPa (50mmHg)


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指征

· 若10 秒内摸不到脉搏

· 脉搏<60>

· 患儿脉搏>60 次/分但无自主呼吸,则仅给予人工呼吸12-20 次/分,不必胸外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 婴儿或新生儿

 部位:两乳头连线下胸骨处

 深度:胸廓前后经的1/3~1/2(4cm)

 频率:100-120 次/分

· 幼儿


· >8 岁小儿

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

 足够快(100-120 次/分)

 应在坚硬的平面上

 足够深(胸廓前后经的1/3 至1/2,4-5cm)

 胸廓能完全恢复正常状态,以利静脉回流

 每2 分钟交替按压人员

 尽量减少中断按压的时间

 避免过度通气

 按压时手指或手掌不能触及胸壁以免肋骨骨折,放松时手掌或手指不能离开患儿胸骨,以免按压部位变动

胸外按压有效的标志

 可触及颈动脉、股动脉搏动

 扩大的瞳孔缩小,光反射恢复

 出现自主呼吸

 口唇甲床颜色好转

 肌张力增强或有不自主运动

2. 开放气道(A)

 无头颈部损伤时可采取


注意:尽量使咽喉壁、喉和气管呈直线以保持气道通常,避免颈部过度伸展或过度屈曲

 怀疑存在头颈部外伤时,可使用:


注意:此法无效时,仍可采用仰头提颏法。

 口咽通气道

  • 机制:
    舌后坠是小儿气道梗阻常见原因,口咽通气道可以将舌勾起

  • 适应症:
    口咽通气道只用于昏迷、无咽反射患者

  • 放置方法
    打开口咽,观察有无异物→置入口咽通气道,到软腭时旋转→调整至合适深度

 鼻咽通气道

注意事项:

 可用于清醒患者,用于小婴儿时要特别小心

 由于腺样体和扁桃体较大,易损伤出血

 不能用于颅底骨折、脑脊液漏、凝血异常

放置方法:

3. 人工呼吸(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心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
急救
触电的抢救图解
CPCR——碰见心搏骤停的人,我们能做些什么?
盘点!2017年点击量最高的十场急救讲座
课件分享丨“心肺脑复苏”的详细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