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前郑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模式的变革
一、郑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一)老年人口绝对数量较大,增速较快
  截至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80000人,占16.00% ;15-64岁人口为6628910人,占76.8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17595人,占7.1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6.7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35个百分点。
  (二)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衡,单身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女性人口数量多于男性人口数量
  截至2010年,郑州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422024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 4204481 人,占48.74% 。
  (三)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截至2010年,郑州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3432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66815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66207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09323人。
  (四)家庭结构及家庭小型化的改变,导致家庭养老负担较大
  截至2010年,郑州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436501 户,家庭户人口为766722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0人减少0.35人。
  (五)以家庭养老为主,导致老年人贫困率较高
  在所有不工作的老年人口中,大约30%靠领取退休金,65%靠家庭养老,领取基本生活费、财产性收入、保险、其他等方式小计不到5%。由于领取退休金、基本生活费的老年人基本上享受正式社会保障体系支持,依靠财产性收入、保险等收入保障程度较高。
  二、当代城市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们国家主要采取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家庭养老功能会弱化,而机构养老由于成本偏高、老年人心理不适应等原因也困难重重,社会养老事业遇到了新情况,碰到了新问题。
  (一)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解决高龄老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般而言,在老年人超过75岁以后健康状况会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往往就会下降,从而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日常照顾、生活护理等各种服务的需求。
  (二)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
  一是从家庭的结构和规模来看,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正在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主体模式;二是由于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护理功能日益削弱;三是从家庭照顾者的状况来看,许多调查发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顾者主要是配偶和子女,但提供主要照顾的老年配偶本人的健康状况也十分令人忧虑。
  (三)雇请保姆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居家养老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居家养老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只得自己雇请保姆,照顾老人。但由于现在保姆市场管理欠规范,请保姆已经成为许多家庭面对的“两难”问题:不请,家中老人无人照顾;请,则由于文化、习惯、观念等多方面原因,平添许多矛盾,苦不堪言。
  (四)机构养老难以满足高龄老人养老的现实需要
  大部分老年人是不得已才选择去养老机构的,只要不是迫不得已,首选的还是在家养老。此外,机构养老床位少、成本高,即使在经济发达城市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满足高龄老人养老的现实需要。
  三、构建郑州市养老模式的政策建议
  根据当前我国的国情及郑州市经济发展的状况,应采取多种养老模式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作用,继续提倡家庭养老,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社区服务,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为我国城市老年人构建一个严密的养老网络。
  (一)继续提倡家庭养老
  为鼓励子女与老人共居,我们可以学习新加坡的做法,为养老有困难的家庭提供养老补贴或特别优待。比如对那些赡养老人的人,增加假期;对照顾无自理能力老人的家庭,提供资助;对子女和老人同住或就近居住的,给予减税优惠等。即使由于种种原因子女不能与老人共居,也要力求在居住距离上二者尽量靠近,对此,日本的“一碗汤距离”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将社区养老作为社会化养老的主要模式
  1.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的形式
  可以有两种:托老服务和上门服务。托老服务是对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白天家人将生活无法完全自理的老人送入托老所,晚上子女将老人接回家照顾;上门服务是对居住在自己家中、生活能部分自理的老人提供的一种服务,比如上门做饭、打扫卫生、陪同购物、陪老人聊天等。
  2.确立社区机构的服务性、专业性地位
  由权威机构或部门在对社区养老服务进行建设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社区地位和形象,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其中,使人们的归属感、凝聚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们了解、接受并采用社区养老的形式。
  3.加大社区养老投入
  政府在社区中建立老年人活动室、日间照顾中心、医疗服务室、餐饮中心等基础性服务。
  4.将社区养老服务所需纳入建设预期
  在未来住宅小区建设中,必须要求建筑单位预留足够的空间,以满足将来社区办公服务和各类养老设施服务的需要。
  5.明确养老服务的项目和责任
  社区养老必须形成其特有的养老服务项目明细和服务规章制度,让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了解社区能为其提供什么样的、什么标准的服务,更是给社区养老服务制定一个量化标准。
  6.选择性引入市场机制提供多层次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应建立相应的服务系统,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如,家政服务、专门陪护、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医疗服务等。
  (三)进一步发挥养老机构作用
  要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兴建更多设施比较齐全,服务质量比较好的养老机构。对于现有的养老机构,也应该着力改善设施设备,提高服务水平,使老年人在养老机构里生活得更舒心。
  (四)推广“以房养老”的养老新概念
  “以房养老”,即在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金融产品,由房屋产权的拥有者,把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综合评估人年龄、健康状况、预期寿命以及房产价值等诸多因素后。在特定的年限范围内,每月付给房主一笔固定的资金,而房主在生存期间仍获得居住权,一直到其去世。其房产出售,所得用于偿还贷款本息和评估费用,升值及超出部分归抵押权人及其继承人拥有。其实质是在老年人“有房无钱”的情况下,采取的住房养老财务证券化融资手段。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组织领导
  政府要鼓励社会、个人等捐助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各种经济组织及外资合资合作企业兴办各类养老服务企业组织,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的政策,要牵头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整体协调推进全社会关注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养老服务的多元化的不同需求。
  (六)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支撑城市养老化服务网络体系
  一是要建章立制。建立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二是要储备人才。利用专业院校,招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和服务人员。三是要整合资源。通过公开招考,培养和一些高学历,有奉献意识的人才充实到队伍中。同时,对一些有一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4050”人员到养老服务岗位上来。四是要吸收志愿者。把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吸收到服务行业中,同时要加强老年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老人状况调查:都市老人家庭近半是空巢
智库简析英国养老产业模式
看看现在养老有哪些创新模式?
中国老年人家庭护理的现状需求与展望
社区居家养老:潜力巨大的养老模式
中国目前的养老模式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