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收下这张壁纸,当你怀疑自己的选择时

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又做了一张手机壁纸,如下图:

它来自于下面这段话:

它阐述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疑问,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形成判断的经过。

究竟如何理解?请看下文。

01 我最大的失败

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突然加微信,大多只有一个理由:

“曹将,帮忙修改 PPT 。”

当然,大家都已经是成年人,在提出需求时,也都会附上「利益」。比如:这次我们还是有一点预算的。

而当我表示自己不接 PPT 美化定制时,他们先会震惊:为什么?

接下来便是不理解。或许他们也接触了很多网文,谁谁谁靠着幻灯片定制,年入百万。

当然,自己也认识一些朋友,知道这数也并非夸张。

我给了一些表面的理由,比如工作很忙,业余时间还要维护公众号,精力确实难以兼顾。

朋友单刀直入:那你现在年收入多少?

我大概说了一个数。

对方于是就更是不理解了:那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呢?

是啊,为什么不选择那一条路呢?

02 重述过去

类似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问自己、问他人。

比如看到一个朋友投资失败,会去问:为什么不投资另一个项目?

又比如看到一个朋友跳槽变成跳糟,会惋惜地感叹:你怎么就不好好想想?

被问的人看到结果,唉声叹气,无奈之下只能丢下一句:哎,当初脑子进了水。

30 岁以后,这样的拷问逐渐成为日常,毕竟能“一路顺风”的人终是少数,谁不是跌倒了爬起来,或者改成匍匐前进?

但是,「脑子进了水」只是感慨,不是答案。

那答案是什么?

最近在读周濂的《打开》,里面引用了日本学者内田树的一句话,给了寻找答案的路径:

对于一个论点,赞成也好,反对也罢,对于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一个人应该能够讲述出自己形成这个判断的经过。只有面对这样的人,我们才可能和他进行谈判、交涉。无法与之交涉的人,并不是因为对自己的意见十分确信而“不愿做出让步”,而是因为不能讲述出自己意见的形成过程而“不愿做出让步”。

如果要提取出关键词句,那就是:重述过去。

如果不能回到选择的原点,去分析当时决策的依据,那我们无法真正走出现在的困惑。

03 我真的失败了吗?

回到自己的故事。

当初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放弃帮人定制 PPT ,以及放弃公众号的 PPT 定位?

这要把时间调回至 2015 年,我工作的第二年。

那时自己的工作是做研究,研究房地产行业政策、市场和新业务。虽然会做 PPT ,但是存在两个问题:

1.这些 PPT 更重逻辑,而设计只要保证美观即可。所以即使拿出来分享,也不见得会让大家眼前一亮。

2.因为涉及公司的机密,也无法分享出来。

所以,如果公众号还是要定位于 PPT ,就得花更多时间重新去找选题、做设计,这就需要时间。

我也做了尝试,如此一篇文章,至少要 4-5 个小时。

——实在难以承受。

那帮人做 PPT 呢?

看起来收入不错对吧?但是,对方的需求总是不断地过来,而你有工作,难以及时回复;制作的时间只能是晚上,而晚上也还有工作,最后牺牲的,是睡眠时间。

——恩,也无法承担。

那肯定有人会说,辞职吧,专注在这里面!

也不是没想过。但是,也有两个问题:

第一,我的设计感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只要对比一下曹将和阿文,就能看出那道鸿沟。这意味着自己的天花板会很快达到,并被抛弃。

第二,这不是自己要的生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还是更偏好于企业工作,和小伙伴们并肩战斗,并且有一个让自己安心的稳定状态。是的,我是风险规避型的人。

所以,能力和驱动力都不足以支撑这个选择。

于是,想清楚这一切后,自己也就豁然开朗:如果重新回到当初,自己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04 安慰只能让人暂时舒服

理清这一点后,我发现自己与他人的沟通也发生了改变。

比如前段时间一个朋友给我深夜来电,语气很伤心,说自己犯了错。

要是以前,自己的主题是安慰。

但是这一次,安慰只是开胃菜,而正餐则是帮忙梳理犯错的背景,是关于流程,关于团队管理。

而理清这一切后,后续该如何做则一目了然。

我想,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对话。

所以,请大家收藏这句话:

以上。

好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8.31写公众号三个月,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的第一次
职场新人混迹守则必备,做到了不提拔你都不行
好羡慕你,有个能赚钱的兴趣
“好想爱这个世界啊”
重新认识你的“独特优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