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的良知应该永远走在立场前面
userphoto

2022.07.20 广东

关注

从小到大,在我生长的环境里,本人一直对一件事情极其费解:即但凡我直接参与与他人的争论,或只是间接地,在茶余饭后侃侃而谈那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历史趣事、社会话题时,谈到最后,我总是会被人问到自己的立场是什么。

我小的时候就一直好奇,立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为何如此重要,为什么人人说话时,半句不离“立场”二字?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每当在人们辩论的顶峰,总是被询问立场的我表态自己的立场后,人们在态度上都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弯。

一旦发现我的立场不正确,跟他们不一致,他们立马准备把辩论上升到争吵,言行措辞会迅速地由淡转浓,语气由轻转重,语速由慢转快,脖子上青筋暴起,面红耳赤,说话唾沫横飞,感觉犹如一个加速鼓起的气球,随时可能原地爆炸。

所以那时大学刚毕业不久,聪明的我就明白了:我成长与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人们喜欢互相表明立场的世界。只要我立场表对了,所有人都会变成我的朋友;若我立场表错了,那么所有人就成为敌人了

至于自己所表明的这个“立场”到最后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自己理解与不理解,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什么人面前,表明什么样的立场」

我可以随时因不同身份、场合来切换自己的立场,看人脸色行事,来讨领导、朋友、家人的欢心,并可从中获取些个人利益与美好的人际关系。

我可以今天一个立场,明天一个立场;可以在电脑上敲键盘时一个立场,实际生活中又偷偷蕴藏另一个立场;毫不夸张地说,我甚至可以在早上与领导、老板坚决表态时一个立场,下午跟一群狐朋狗友觥筹交错时另一个立场,晚上回家应付家人时再编造一个立场。

总而言之,我曾一直认为,世界上没有亘古不变的立场。只要人们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思路、换一副场景,人的立场就有可能完全改变。所以,人们想要我保有什么样的立场,我就可以为了讨好他们以及自身的利益,在他们面前坚定地保有什么样立场。

事情的转变是在疫情期间,自己被关在家里,空闲时间就读了很多书,而其中几本就是柏拉图写的有关他老师苏格拉底的事迹的书,这个闭关阅读的过程颠覆了我思想上对整个“立场”世界的看法。

生活在古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一生贫穷至极,人生唯一的爱好就是在雅典的公共广场上与各式各样的人辩论、探讨宗教、哲学、道德、法律、生命等一切能想到的话题。

人一旦开始认真严肃、实事求是地辩论起事物来,就注定会惹到一部分人,成为他们眼中的钉——哪怕从始至终,你所做的一切仅仅只是口头上的表达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与意见而已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年-前399年

果不其然,最后苏格拉底就被那些早就看他不顺眼的社会权贵阶层,以「对待神祇不够虔诚以及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给抓了起来,并最后被由500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团判处了死刑。

苏格拉底在被权贵和群众审判的法庭上,理性淡然、逻辑清晰地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完美的辩护,一一揭穿他们对自己的指控实则就是惧怕苏格拉底对于一切事物都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追本溯源、追根究底的辩论态度,希望通过法律来进行报复与惩罚他多嘴的习惯。

其实苏格拉底只要在法庭上服软并假装承认自己的错误,他的学生柏拉图就可以用赎金将他的罪刑免去。

但苏格拉底拒绝向法庭求情免除自己一死。他从始至终认为自己是一身清白,没有犯任何错。

哪怕之后在监狱里等待死刑日期到来之前,他仍是有机会逃跑的,他的学生们已经准备好贿赂监狱守卫,就等苏格拉底点头答应。

但苏格拉底也拒绝了。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良好守法的雅典公民,必须遵守这个城邦的法律,若逃避处罚,便违反了他与这个城邦的契约,破坏了雅典法律的权威,这与他自己提倡的原则相违背。

最终苏格拉底饮鸠(毒酒)而亡。

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苏格拉底之死》

当读到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时候,我内心是不解的:到底是什么让苏格拉底不惜丢掉性命也要去捍卫自己的立场?我们中国人不是有句古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嘛,他怎么不懂呢。

后来在苏格拉底在他法庭上的辩论陈辞里,我找到了答案,他说:「我的朋友,如果你觉得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在生死问题的前景上花费时间的话,那么你错了。一个人在做任何事之前,他只需要考虑一件事:那就是他的行为是否正确」。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是在追求真理,追求道德与良知,是在做正确的事,自己生命的重量不及真理与美德在他心中的分量。苏格拉底选择宁愿赴死也不逃避惩罚,违抗法律,誓死捍卫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

苏格拉底的话终于让我意识到,我之前为人处事时的立场之所以经常摇摆不定,不停变换,是因为我当时左右逢源的立场是属于利益的立场——当然这个“利益”并不仅限于财富,它包括了如权力、名声、荣耀。

而利益的立场是一直流动的,会随时改变的,跟股票一样,今天这支股往上涨了,明天那支股就可能往下跌停,逼着人要见机行事、见风使舵。

所以利益在哪边,我的立场就跟利益站一边。在当时见利忘义的我的心中,道德与良知远不如个人利益来得重要。

而一个人内心的道德良知的立场跟真理一样,是永远坚不可摧,无法动摇的——天变地变,人的道义与良知不变

若当良知与立场对立,人们应该如何抉择呢?其实苏格拉底已用他的死表达自己的态度:人的道德良知永远比自己的立场更重要

当一个人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与生死,冒着被众人唾骂、诅咒、围殴的风险仍去捍卫自己或他人的一个立场时,这时他所捍卫的立场就一定是他内心的道德良知。

如果人的立场一直高驾于人的内心良知之上,那么当立场稍一转变,之前自诩正义的人很可能会露出凶狠的獠牙,去排斥和挤压那些跟他持不同立场的人。

人们因今天有共同的利益而立场一致,故可以暂时和睦相处;但凡哪天利益分配得不如人意时,双方便会撕破脸皮,兵戎相见。

立场可以很重要,但是就算立场丢了,人还是个人;人若丢了道德良知,就等于丢弃了人的本性,则跟丛林里以“优胜劣汰”为生存法则的飞禽走兽毫无二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格拉底为什么该死?
哲学家——苏格拉底
为什么神谕说苏格拉底是雅典最聪明的人?
苏格拉底的36句传世格言,知道6句算你博学!
人生不能承受之轻
卢梭:真相是世上最珍贵的财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