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即收藏│张斌教授:逆向CTO老司机的必备套路

第三届全国逆向介入治疗CTO高峰论坛将于本月23日、24日在广州召开,逆向CTO技术狂热爱好者们一定还记得,去年的逆向会遇到了世纪大暴雨,全国范围的航班大延误没有能挡住大家的高涨热情,全国CTO介入高手们坐灰机、赶火车、撵驴车、划小船,冒着狂风骤雨,不顾一切的也要准时到场参加逆向大师汇。

回顾去年张斌教授传授的逆向老司机必备套路,句句都是逆向大师们的宝贵手术经验,张斌教授共传授了68条逆向CTO套路,今日汇总成文,供大家参考,收好转出,不谢。

马上就是RPR2018的倒计时10天,您订好去广州的机票、船票、车票了吗?

据说不设网络直播,据说得提前占座,据说黄牛很多,欢迎到场参与。

 古人云:「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逆向老司机张斌教授说:大兄弟,上车不?老司机带带你。

 基础篇

1.CTO介入与非CTO介入手术的套路不同

不要把非CTO介入手术的经验,生搬硬套到CTO介入上面,这是一个独特的领域,需要接受专业培训。

2.老司机一定要做好冠脉造影

只有做好冠脉造影,才能够从细节中找出线索,线索充足,才能制定靠谱的方案。老司机会仔细的分析图像,找出合适的行进路线,这样才能在手术进程中有的放矢。

3.脚下多踩三秒,机会多了几分

多踩几秒钟得到的信息也就多了很多。经常看到外院来会诊的录像,晃来晃去的一两秒就没了,病变当然是看到了,但后面的情况呢?做CTO时必须需要充分了解病变远端的情况、侧支循环的情况、侧支循环的分布等。

4.冠脉多体位造影,对侧造影用处大

造影时要考虑到逆向介入治疗通路的充分显示,要有对侧造影,比如说RCA有CTO病变,那么做左冠造影的时候,就应该重点观察侧支。

5.除非有较好的同侧侧支循环,请双侧造影

有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病变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病变段也没有之前认为的那么长;记住,先对侧推造影剂后同侧推造影剂。

6.充分了解侧支循环走行和分布

无论是间隔支侧支还是心外膜侧支,要了解其解剖特征和最佳展开角度,对其走行路径和分布范围了然于心。

7.要了解CTO远端的情况

要观察病变远端血管直径、有无病变、有无分支、逆向侧支汇入情况等,用以制定手术策略。

8.CTO造影时不要移床

移床是普通PCI的基本功,有的年轻医生移床移的特别好。可是,那是非CTO病变经验。 CTO造影请不要移床,DSA数据是数字采集,机器会根据体厚对不同区域自动补偿,一旦移床就会丢失侧支血管的细节;另外,术中分析图像时要看的非常详细,一晃一晃的把眼睛都晃花了。

9.设置几个固定投照位

多数机器可以预先设定几个固定的位置,做CTO时需要反复查看前面的造影,设定好固定体位以后,一个按键就能回到固定体位,操作非常方便。

10.牢记固定体位的血管走行

CTO不需要经常打造影剂,其实打造影剂也没有用,技巧就是在心里默记固定体位时的血管走行。

10.好好读片,不要急于开战

拍照一分钟,美图两小时。做CTO手术要沉下心来好好的读图。做手术要有规划,老司机的备选方案会多一些;手术不是试试看,既然要做,就要按照规矩拉开架势,制定几套手术方案以备随时转化。 

行动篇

11.怎么制定最佳行动方案

有很多医生想把问题考虑的非常清楚,思索出最佳计划再慢慢做,一个病例可以做一个上午;有的人则是边做边想,我认为手术遇到困难时,要衡量是否其他方案会更优,某一种方案坚持做下去,并不一定会成功。CTO手术不要一根筋,术中要动态调整策略,要学会随机应变。

12.CTO术中有太多的想象不到

CTO并不会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路线进行,往往有惊喜,也有意想不到的困难,需要不断更新手术策略。有的时候计划设计的非常好,但是也许没有那么困难,病例设计好了逆向怎么走,有可能正向哗的一下就过去了,也有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会发生并发症。CTO的魅力就在于变幻莫测,应该边做边想,而不是老是停在那单纯的猜想。

13.输液架不放置在显示屏和术者之间

高效率手术必须注重各个细小环节,有些医院输液架就摆在医生和屏幕之间,术者要歪着脑袋才能看到屏幕,做完手术脖子也歪掉了。

14.术者的思路和心态很重要

外国人来做手术之前,我教了他一句中文,就是「下一张」。因为很多医院手术进程都是外面的领导控制的,领导按喇叭讲话指挥手术。其实,术者要有自己的思路,进程中不急不躁,心境不好时不要做CTO手术。

15.自己掌控遥控器,而不是技师或领导

别人的脑子永远也不可能代替你的脑子,有遥控器时,自己遥控屏幕是最快捷的。去过很多医院,问当地大夫:你们遥控器呢?当地大夫很懵,遥控器?我们从来没用过。使用遥控器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多多回顾录像,减少造影剂冒烟,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屏幕与你的思维连在一起,不受外人打扰。

16.冲管时不要对着同事

做手术时经常会遇到助手冲管不注意,一用力水就嗞出来了,生理盐水或者血水直接喷到术者脸上。更要命的就是,非常艰难做完三四个小时的手术,最后助手告诉你这个病人有传染病。

17.保持台面整洁,物品归位摆放,锐器分开放置

保持台面整洁,各类物品按照区域有序摆放,要有防染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要防范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18.要使用自动止血Y阀

弹簧式自动Y阀的尾端锁住以后就不容易滴血,可是,很多单位还在使用早年老式旋钮Y阀,做CTO推送微导管时,Y阀反复开关,会出很多血。

19.要使用吸水性好的铺单

要保持术野干净,这不只是为了美观,术中少出血、台面干干净净,这是职业素养。

20.尽量别淋湿自己的脚

千万不要淋湿了自己的脚,很多单位使用一次性的根本不吸水的铺巾,血会流到自己的脚上,非常难受,难受了就会影响术者的心理状态。

21.医生也是人,要重视自我保护

不止一次在外院手术时被血污染,我就问当地大夫为什么不注意自我防护,可是有个医生很一本正经的对我说:当医生你还这么怕脏吗?当医生就是不要怕死的嘛,怕死就不要当医生嘛!

这种不要命的想法对团队自我保护非常不利,注意保护自己,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

22.和助手、护士形成默契

外地医院的一个同事跟大家的关系特别好,我说你为什么处的这么好,他说我跟护士老师技师老师关系都特别好,很注重与同事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不单单配合默契,效率很高,还能够在关键时刻相互帮助,降低风险。

23.少动嘴,多动脑多动手

手术是一门实践科学,滔滔不绝的讲再多的理论、不去实战也不可能得到提高;术者要有战略思维,做再多手术不好好复盘反思,一样不会有提高。

24.做足准备,不要在术中缺这少那

CTO术者要做好器械准备,导管导丝球囊支架,不同直径、不同形态、不同特性的器械均要备全,ACT机、IVUS、IABP、旋磨一一备好,按照最复杂的阵势迎战,在战略上多么重视都不为过。

25.要注意监测ACT,别忽视双侧压力监测

有些单位连ACT机器和双侧压力监测都没有,怎么保证手术安全?多种器械在体内,能不能保证充分的抗凝力度,有没有时刻防范对侧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意识?

26.别忘了设置低剂量的X线曝光

有些设备有电生理模式, X线曝光量会大幅降低。射线不是好东西,讲求效率最提倡,中国术者非常注重高效率实施手术,而有些术者花费时间特别长,射线剂量必然很高。

27.必用的器械可以一次性打开

有的时候说要开一个球囊,护士很紧张、很紧张的怕浪费,你需要反复的求护士,反复的去分散自己的精力。

28.采取最强支撑的办法

大家不太喜欢使用强支撑,以为我的支撑力应该就够了,低估了术中器械通过的困难,真正到术中做不下去了才体会到支撑力不足,后悔莫及。

29.不要惧怕股动脉途径

有一部分术者怕出并发症,对股动脉有心理障碍,实际上CTO一定是艰难的,要按照最艰难的预期去做准备,怕股动脉就不用它,越怕越不会,越不会越怕。

30.尽量少用左桡动脉途径

我们身高不够,要把手伸到肚子另一边去,操作时特别的不方便,总向身体前倾也使得腰肌和间盘承受更多的损伤。

31.选择强支撑指引导管

有条件就使用7F或8指引导管,支撑力好,器械交换方便,手术效率高,穿刺点有缝合器呢,怕什么。

32.使用抗折长鞘

股动脉途径经常会遇到入路严重迂曲,会分解器械扭控力,也容易损伤血管及器械,可以使用血管外科常用的抗打折鞘或金属长鞘。

33.使用强支撑导丝:BHW、GrandSlam

大家很少使用强支撑力导丝,BHW、GrandSlam等强支撑导丝做CTO时用处很大,在输送球囊、支架时非常方便。

34.别神化导丝,别入导丝教

用什么导丝最好?我觉得没有什么建议,年轻医生可能最喜欢问,你这个CTO做成功了,秘诀是用了哪种导丝?其实,哪一种导丝并不重要,大家不要神化导丝,好像个个跟导丝教徒似的,你是这个导丝教的,我是那个导丝教的,其实哪一种导丝根本不重要,使用最有效的导丝就好了,记住,导丝靠人手操作过去的。做成CTO才最重要的,关键是掌握导丝习性和操控技巧。

35.正向成功了,岂不是更节省时间

CTO一般怎么做呢,还是要先启动正向,万一成功了,可以节省时间。做正向时并不抗拒逆向,是为了方便逆向技术的后期迎接。

36.用导丝去试探CTO的近端结构

启动正向以后,可以使用导丝去了解病变段近端结构,钙化厉害不厉害,弯曲度怎么样。

37.不要等到无法挽救,才启动逆向

启动正向以后不一定要等到大的血肿、大的假腔形成以后,再去启动逆向,那样就晚了,相当于给自己制造难题。有些适合逆向的特殊病例,可以直接启动逆向,明明知道正向不太不可能开通的病变,那就直接启动逆向好了。

38.要提高逆向PCI效率

逆向时病人常因为侧支血管被器械阻挡而不舒服,要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时间太长,指引导管长时间不用,容易长血栓,推药之前一定要回抽,要时刻注意压力变化。 

侧支篇

39.要熟悉侧支循环的观察技巧

侧支循环分为间隔支和心外膜侧支,哪个角度可以将哪一段侧支循环展开,哪根侧支循环作为优选,都是有套路的。

40.室间隔支,不试怎么知道不行

间隔支侧支应该首先去试一试,造影造的特别好,不一定说你能够过得去,如果是你看不到,那也并不是你一定过不去,surfing也是有目的有技巧的通过。

41.心外膜支,估计不行就不去试了

心外膜侧支则是另外一回事了,相对来讲更容易出问题,容易破掉后心包填塞,直径太细的估计不行就算了,就不要再冒险试了。

42.要不要做侧支循环的超选择造影

要不要做超选择造影,存在争论。我的观点就是你爱做不做,反正我是不做。很多侧支循环超选择造影时被打撕,所以我不爱做。有些人喜欢做超选择造影,但是做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打出问题了。

43.通过室间隔支和心外膜支的导丝塑形有所不同

通过室间隔侧支的导丝塑形和心外膜侧支的导丝塑形是有所不同的,根据不同形状的侧支循环,去制作导丝头端塑形,详见逆向宝典(葛均波院士、韩雅玲院士、陈纪言教授主审,张斌教授、葛雷教授、荆全民教授、张瑶俊教授主编)的相关论述。

44.熟悉解剖结构,牢记造影

通过不同的侧支循环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间隔支可以采用冲浪技术,通过侧支时要记得配合患者呼吸和心跳来操控导丝和微导管。 

通过篇

45.微导管无法通过怎么办?

导丝通过后,微导管无法通过时不能总抱怨,我没有这个caravel所以我就该失败。抱怨一定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其实是有术者自身原因的,为什么你过不去,有很多时候是支撑力不好,很多人喜欢走桡动脉,很多人喜欢用6F的指引导管,支撑力不好怎么能过得去,肯定过不去。

支撑力不好怎么办?我们可以采用锚定的技术,还有有很多其他技术来解决支撑力的问题,如用guidezilla增强支撑力。有些时候侧支循环太弯了,就不要勉强,干脆重新选另一个侧支循环,不要搞到这个穿孔了为止。

46.你真的要从极度钙化斑块穿过去吗?

导丝头端不会比极度钙化的石头硬,即使扎过去了,后续器械怎么过?后面需要放支架时怎么办?

47.学会绕开石头,尝试knuckle

长段严重钙化的、路径不明的、严重迂曲的、支架内闭塞的,要早点knuckle;做手术也要知道哪些器械会被锁定,要防范整套器械拔不出来。

48.通过CTO段反向CART是高效率方法

反向CART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我去年的病例当中有将近70%是用反向CART技术,一开始就可以使用反向CART技术。反向CART时主动用小球囊扩张,总比反复用导丝使劲地倒腾到弄成大血肿要好。

49.IVUS除了花钱,还花时间

对于IVUS的使用,我与很多专家观点不同,IVUS既花钱又花时间,其实跟成功率是没有太大关系的,这仅仅是我个人意见。

50.前降支开口闭塞是特殊病变,是个大陷阱

要把前降支开口病变当作特殊类型CTO,需要用IVUS去验证。假如逆向导丝从主干内膜下回到升主动脉,单纯造影是看不出来的,万一植入支架,会出现LCX即刻闭塞的严重后果,这种病变不得不用IVUS。

51.Guidezilla能提高导丝通过CTO效率

Guidezilla或者其他子管的确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可以高效率将导丝捕获。不过我总是有其他办法节省这份钱。

52.逆向导丝不能进正向指引导管怎么办?

实在不愿意用子管的,省钱的替代方法也有,比如说可以把球囊扩张在CTO段内,然后回拉球囊,将指引导管深插,逆向导丝非常轻易进到导管里了。而且我要改变大家的一个观点,正向扩张的时候,实际上逆向导丝是可以动的,并不是动不了的。

53.反向CART后,禁止正向打造影剂

做了反向CART技术最好不要正向打造影剂,一打就完蛋了,会撕的一塌糊涂,我个人观点,并不是绝对不能打,你要打的时候,要把指引导管拉出来到主动脉内轻轻打一打就好了(有风险哦)。

54.微导管要停留在侧支血管内

建立好侧支通道以后,微导管还是要留在侧支血管内。为什么要停在那里,因为它起到一个保护作用,甚至有一些小的穿孔,慢慢的也会自己止住了。

55.建立轨道后,任何操作可能会牵拉对侧

建立轨道以后,做任何动作都有可能让对侧导管深插,损伤对侧正常血管,所以操作时要有全局观,要非常的小心。 

安全篇

 56.保障安全,重在预防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除非你从来都不做手术;防范手术风险的诀窍是:有预防意识和补救预案。

患者生命安全至上,一定要保障安全,相对来讲,逆向PCI操作比较复杂,有很多潜在并发症,不熟悉逆向介入治疗的套路,初期开展时要谨慎,不要总出并发症。

57.要跟外科医生交朋友

跟外科医生交好朋友,关键的时候外科医生可以帮到你,不过,很多医院没有心外科,怎么办?量力而行,保全患者,保护自己。

58.平时多交流分享,积累经验

出一次并发症,只能涨一次经验,没有必要个个并发症都要自己亲自尝试来积累经验,要向其他老司机们多多学习,把别人的失败经历转化成自己的武器。还有,要每年参加咱们逆向会。

59.肝素每公斤体重100单位是不够的

CTO手术时间长,肝素一定要用够,半个小时要测一次ACT,保持在300秒以上。抗凝不达标不要继续下去。

60.压力监测不好时,要想到导管内血栓

如果压力不好的时候,首先要想到是不是导管里面有血栓,千万不要欺骗自己;打造影剂之前也要回抽一下看看有没有血栓,别把血栓推进去。

61.即使桡动脉途径,也要消毒好股动脉区

万一需要更改路径时,不至于再重新消毒大动干戈。而且,股动脉区域能够耐受大鞘,能够迅速植入IABP,提前消消毒,一点都不麻烦。

62.准备好弹簧圈和带膜支架

并发症不会因为你不希望其出现而不出现,一切都要按照最坏的打算去准备,不光要备好这些并发症补救器械,还要会用。

63.LVEF差,毫不犹豫提前使用IABP

LVEF低的患者要积极主动提前使用IABP,当然Impella更好,但是太贵,咱们用不起,等有钱了我们再用。

64.学会放弃,不要错上加错

我们不是神仙,病变复杂程度在自己武功以外的,趁着没有给病人造成损伤,该放弃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放弃,否则,就要面临危机处理。

65.要学会危机处理,积极面对

如果真正发生危险了,要积极的面对,不要顾及花费,不要考虑这个花了多少钱,该放多少个支架,尽量放,人命要紧。

66.抢救时自己要有定力

一旦出了并发症,所有进修医生哗的就围上去了,病人很紧张,医生也紧张,护士也紧张,给你出主意的人更紧张,场面混乱,好多人给你出主意,你要这样做那样做,跟你上台的进修医生又被吓得呆若木鸡,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考验自己的定力了。

67.知识决定命运,善于学习

知识是决定命运的,一定要好好学习,这个或哪个会议讲并发症,我一定要伸着脑袋去听一听。

68.掌握次序救自己

出了问题不要慌乱,一定要请大家帮忙,请同事帮忙,谁该做心包穿刺,谁该负责气道管理,谁下口头医嘱组织抢救,哪个护士除颤,都是要非常清晰,一定要按套路出牌,千万不要慌乱。有外科朋友的,不要忘记叫你的外科医生朋友过来。 

总之,老司机的经验就是,注意手术细节,注意总结经验。

再回顾一遍逆向老司机的经验要点:

■ 冠脉造影不仅是要显示前半部分,而且要显示后半部分

■ 逆向导丝通过侧支循环是关键

■ 通过室间隔支注意有效性,心外膜支注意安全性

■ 反向CART技术是通过CTO的主要手段,可以尽早启动

■ 提高手术效率,保护病人,也要保护自己

声明:

本文为个人读书笔记,并未获得张斌教授授权,不保证准确传达大师思想,亦不能确保大师经验的普遍适用性。

由葛院士携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lub,China,CTOCC)组织业内权威专家编写的《中国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推荐路径》近期已经发表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该专家共识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复习了CTO介入治疗领域的相关资料和研究进展,全文注重实践,倡导规范,值得精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读 | 慢性闭塞病变介入中逆向技术的12道难关
回旋支CTO病变球囊扩张致夹层心包填塞凝血酶封堵操作技巧
OCC2016 | 东方会首次现场直播Xinsorb支架置入手术 创新手术再攀东方会巅峰
病例分享|张燚:重度钙化病变的处理
CTO病变主动迎客技术之我见丨介入讲武堂【八】
陈纪言:CTO逆向技术策略七大法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