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蒋介石派出80万精兵的淞沪会战,到底多重要?蒋:不打就要亡国
userphoto

2022.09.09 辽宁

关注

1937年8月9日,两名日本军官强闯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宪兵击毙。

事后,日军借机要求中国军队撤离上海。

令人意外的是,蒋介石一改往日谈和态度,坚决不让步。

要知道,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他始终无心抗日,一心搞派系斗争、积极反共。

非但如此,而后他公然违反5年前亲自同意的“停战协定”,悄悄加强上海兵力部署。

也因此,4天后,淞沪会战拉开序幕。

整个战役持续了三个月,蒋介石更是海陆空三军齐发,投入80万精兵对抗30万日寇。

只是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战争结局却还是以上海沦陷而告终。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蒋介石在这场战役中曾经做过的两次决策

蒋介石

战后,就连我党将领张爱萍都曾评价:

“可以看清楚了,依靠国民党抗战,没有希望。”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这是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14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中一句话。

事实上,自“七七事变”以来,日寇已在我国华北很多地区肆意横行。

他们不断侵犯我国领土主权,迫害中国人民,所到之处皆是亡魂。

非但这样,日本人还将魔爪伸向了我国当时第一大都市——上海。

眼见事情已到火烧眉毛的地步,原本“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蒋介石也终于幡然醒悟。

蒋介石

他清楚地认识到三点:

第一,那时的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

对整个中国的经济来说至关重要,绝对不能失守;

第二,在上海租界里面住着大量的外国人。

他们代表着西方列强在关注着中国的每一步动向,中国可以通过行动向外界表明我们强硬的态度;

第三,当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失守。

日本的下一步的战略就是入侵南方,必须通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来转移日本的注意力。

如此来看,在上海这场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但令人悲愤的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一边宣布对日政策,一边却谋求同日妥协。

最终,于同年5月5日,其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即《淞沪停战协定》。

而该协定中,明确提出:

“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中国无驻兵权,必须承认上海为非武装区。而日军可在上述地区留驻若干部队。”

这无疑是给如今的局面埋下祸根。

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无奈,蒋介石只能悄悄用多种手段增强在上海的军事力量。

其中就包括在各个重要建筑、街口和交通要道修筑工事。

但没过多久,这件事就传到日军耳中,并成为战争导火索。

1937年8月9日下午5时许,上海。

只见两名个子矮小的年轻人,身穿海军军服模样的衣服。

他们一身酒气,正开着军用福特篷车沿虹桥东路向西疾驰而去。

两人此行目的地,正是上海虹桥机场。

可刚走到在机场门口,他们就被中国宪兵拦了下来。

面对这个情况,两位年轻人猖狂一笑,不顾阻拦要硬闯。

非但这样,他们还与中国宪兵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并亮出随身携带的手枪。

不过对此,中国宪兵也丝毫不畏惧,立即朝天鸣枪示警。

听闻枪响,两人像是明白了什么,对视一眼后便开车仓皇逃跑。

见状,中国宪兵立马向汽车开枪,二人当场被击毙。

大山勇夫和斋藤要藏的汽车

后经证实,这两人就是日本驻上海丰田纱厂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斋藤要藏。

而击毙二人的中国宪兵则为国民党正规军第二师的主力部队。

事实上,根据大山勇夫日记就能明白,这一切都是日寇的阴谋。

他去虹桥机场前,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

其知道,这是一次挑衅。

目的就是为日军攻打上海增添借口。

而现实是,他们的小人计策得逞了。

事发第二天,中日双方就此事进行谈判。

彼时,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冈本季正蛮横无理地要求中国宪兵撤出上海、并撤除所有防御工事。

而中方代表上海市长俞鸿钧,受蒋介石之命,也绝不让步。

最终,虽双方谈判以失败告终。

俞鸿钧

但这件事就像是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被引爆整个局势。

一时间,在两国舆论和上海百姓抗议的影响下,上海的气氛紧张到极点。

那个时候的上海,犹如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天空,乌云密布、黑云压城。

一直到1937年8月14日早上。

当时,上海街头突然出现了大量全制式德械装备的士兵。

只见军人们一个个眼神坚毅、斗志昂扬、整装待发。

他们就是国民党军87、88师。

毫不夸张地说,这两个师是当时蒋介石手里的绝对王牌部队。

国民自卫抗战声明书

而他们也是上海市民五年来第一次看到自己国家的军队。

自然,军队的出现大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彼时,这场关乎于中国命运的战争气氛已渲染到极致。

快马突袭,占尽先机

只不过事实是,军队早已于两天前,就开始做准备。

1937年8月12日晚,87师进入杨树浦以北地区准备进攻东边的公大纱厂。

而88师则到达日本军队控制的上海北站。

为下一步进攻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做准备,试图将日本军队赶回海上。

然而,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蒋介石却突然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

原因是,他还在幻想通过国际斡旋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一举动毫无疑问地贻误了战机。

日军趁机反客为主,在13日上午迅速占领了粤东中学和爱国女校。

后于当日下午,攻向八字桥。

好在八字桥早就被国民党军88师控制。

双方激烈交火,“淞沪会战”也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命令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指挥87、88师等部对日军发起全面进攻。

彼时,刚刚成立五年的国民党空军也接到命令,从华北紧急赶至上海配合作战。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当天就完成了轰炸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日本军舰的任务。

此举使日军“出云号”巡洋舰遭到重创。

得知这一消息,气急败坏的日军在同一天下午就派遣鹿屋航空队和木更津航空队轰炸杭州笕桥机场。

他们妄图通过这场突袭,摧毁中国空军力量。

只是对这一切,中国空军早有准备。

他们在笕桥机场上空,与日军机开展了著名的“笕桥空战”。

国民党空军编队

尽管当时空军面临天气条件恶劣、能见度低,且飞机余油不足的情况。

但每位飞行员都服从指令、顽强抵抗。

最终,经过30分钟左右的激战,国民党空军已毫发无损的姿态,击落敌机3架、击伤1架。

显然,这场空战给了日军当头一棒,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空军掩护下,87师、88师不断向日军海军司令部挺近,先后占领沪江大学、五洲公墓、宝山桥、八字桥等要点。

然而,战争向来是残酷的,从没有哪一方是真正的赢家。

由于后期缺少重武器,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极为艰难。

情理之中,几轮进攻下来,军队损失惨重。

其中,少将黄梅兴也以身殉国。

他也是开战以来,国民党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除了客观条件落后,蒋介石的指挥不当也占很大一部分原因。

虽国民党在战争前期极为主动,但由于他的犹豫不决,多次导致陆空协调作战不顺利。

最终,国民党错失好时机。

他们没有把先机转化为优势,给了日军喘息的机会。

不过无论如何,此次战役,国民党的主动出击,激起了全国民众的抗战热情。

同时,也让日本侵略者见识到中国人的血气方刚,我们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小羊羔”。

前赴后继,以身报国

1937年8月15日,面对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势,日本海军司令长谷川清要求日本国内给予前线增援。

接到请求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马上响应。

松井石根

他命令第3和第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并任命臭名昭著的松井石根为司令。

而他正是一手策划了南京大屠杀的“恶魔”。

1937年8月22日,日寇的上海派遣军在张华浜到浏河口沿线登陆。

当天,他们就占领了月浦、狮子林和罗店。

面对此情此景,中国军队也不是吃素的。

那时,全国各地各派系军队纷纷以民族大义为重,响应号召,前往淞沪前线支援。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战役,中国共投入73个师70余万人。

至此,中国军队彻底打响了对日军的反登陆作战。

当时,由于罗店是通往宝山、上海市区、嘉定和松山等几条公路的交叉点与枢纽。

因此,收到此地被占领的消息后,蒋介石随即命令11师和98师集中兵力夺回罗店。

从23日开始,中日双方在仅有2平方公里小镇罗店上演了被称为“东方凡尔登”和“血肉磨坊”的罗店争夺战。

期间,除一开始就加入战斗的87、88、36三个德械师外,军政部次长陈诚还率领18军、1军等赶去增援。

陈诚

显然,蒋介石在此役中几乎投入了全部家底,精锐尽遣,势必要守住这个战略要道。

但虽是精兵强将,战争的进程也还是十分艰难。

国民党将士白天要躲在战壕里面,避免日军猛烈的炮击。

晚上,他们则要与冲锋的日军展开白刃战。

更令人痛心的是,日军有轰炸机和军舰的配合。

中国军人只能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长城来抵御日军的进攻。

那个战场上,常常是一个营、连打没了,后面的就立马补上接着打。

最惨烈时,一天就能打光一个师。

而著名抗日将领,201旅旅长少将蔡炳炎也是在这场战役中壮烈牺牲。

一直到10月26日,18军由于伤亡惨重退出战斗。

这也标志着国民党军在罗店争夺战的失败。

只不过,即使战败,也算得上是虽败犹荣。

他们有力地拖住了日军前进的步伐,为整个抗战争取到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一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极大震慑了日本侵略者。

而那些用身体阻挡敌人炮火的将士也永远值得我们缅怀与尊敬。

罗店争夺战

而提到罗店争夺战,就不得不再说宝山保卫战。

电影《捍卫者》讲的就是这场战斗。

彼时,日军为扫清海军登陆障碍,与华北沿岸、东北日军对我军进行合围之势。

1937年8月25日,敌军向宝山发起进攻。

面对敌人的长枪短炮、连续轰炸,坚守在宝山的98师伤亡惨重。

最终,长官只能作出撤离宝山的决定,只留下583团3营孤军坚守,为大部队赢得撤退时间。

领命后,第583团3营营长姚子青带领全营500余名战士拼死抵抗,硬生生坚持了13天,先后击退日军数次进攻。

到了9月7日,久攻不下的日寇恼羞成怒。

他们集中军舰、飞机、坦克的火力来对付坚守的中国军队。

只不过,敌人残酷无情的猛攻并未击退将士们。

正所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全营上下奋死抵抗,最终仅一人成功突围。

宝山保卫战

而宝山失守也意味着中国军队反登陆作战的失败,战略上由进攻转为防守。

同仇敌忾,慷慨悲壮

随着淞沪会战的不断深入,日本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算是彻底落空。

这也使得日本不断向上海增兵,一度达到近30万之多。

在这样的形势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8月22日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这也意味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达成。

后来,我党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把北方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此举为之后的长期抗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虽然惨烈,但这场前所未有的劫难铸就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抗外敌的光辉时刻。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然而,令人悲痛的是,人数的绝对优势并没有体现到战场局势上。

9月11日,国民党军退至蕴藻浜一带进行抵抗。

但苦于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日军很快于10月15日就突破这一防线。

而此时,由白崇禧领导,从广西赶来的桂军到达淞沪战场。

因敢打敢拼的精神,这支队伍在国民党军中素有“狼军”的称号。

不出所料,这支“狼军”刚到淞沪战场就与日军大打对攻战。

将士们勇猛犀利的进攻一度打得日军措手不及。

淞沪会战中的桂军

但由于桂军属于地方军阀,常年参与国内混战,作战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

他们认为只要把对手弹药耗光,就能与其进行白刃战。

不难看出,桂军忽略了日军拥有大量的重武器。

因此,仅仅三天,6万桂军就损失4万,到最后几乎全军覆没。

对于这样的情景,就连白崇禧这个征战多年的老将也忍不住痛哭流涕。

一直到10月25日,在日军交叉火力网下,大场的防线也宣告失守。

中国军队被迫向苏州河以南撤退。

然而这时,国联大会将于11月初在布鲁塞尔召开。

为表明中国奋死抵抗的态度,进而获得国际社会支持,蒋介石下令将一支部队继续留在苏州河以北抵抗日军。

而这支部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百壮士”。

事实上,这个数字只是为了迷惑日军。

当时,接到这个任务的是88师524团1营400余名士兵。

谢晋元

他们被派到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坚守,并由团长谢晋元指挥。

好在这个地方之前是上海四家银行的联合仓库。

因此,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比较坚固。

仓库内还储存了一定的粮食、药品和弹药。

并且,由于此地距离英租界仅一河之隔。

日军投鼠忌器,自然不敢使用重武器攻打四行仓库。

就这样,战斗于10月27日打响,历时四天四夜。

而在这期间,“中华民族上上下下一条心”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所有上海市民都以为军队已全部撤离。

“八百壮士”的出现,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众人。

为此,对岸的市民纷纷自发向四行仓库内的守军捐赠粮食、水果、药品......

其中,童子军杨惠敏更是不顾生命危险,冒死渡河把国旗送到四行仓库里面。

这一举动使得四行仓库屋顶高高升起了中国国旗。

要知道,彼时四周都是刺眼痛心的太阳旗。

这一面国旗的升起,显得弥足珍贵。

此情此景,让对岸的许多市民都热泪盈眶。

那一刻,再也无“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事情发生。

10月31号,由于既定目的已经达成,蒋介石命令四行仓库所有的士兵通过英租界,连夜撤出上海。

四行仓库旧址

实际上,从战略角度来看,这场战斗本身没有什么影响。

但它却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意义和力量。

四行仓库保卫战鼓舞了当时低迷的士气,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精神,为之后的国际谈判增加筹码。

会战失败,虽败犹荣

1937年11月5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眼见中国军队处于被动位置,日寇决定趁机在防守力量薄弱的杭州湾金山卫一带登陆。

本来,杭州湾地形开阔,在此地登陆应该要付出很大的伤亡代价。

但由于前线兵力吃紧,当时国民党在那里的守军只有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连。

情理之中,面对10万日军,众人毫无招架之力。

仅仅四个小时,日军便“轻松”登陆。

一时间,敌军对国民党军形成合围之势,使其腹背受敌。

这已不能否进一步抵抗的问题。

而是80万中国军队瞬间危在旦夕,面临全军覆没的境况。

幸亏前线将领顾祝同、陈诚等敏锐地发现危险。

顾祝同

他们立马向蒋介石建议,让军队撤退至当时被誉为“东方兴登堡”的国防工事。

起初,蒋介石听从意见,下达了撤退命令。

可没过多久,他再一次做出错误判断。

那个时候,老蒋仍寄希望于尚未结束的国联大会,希望欧美列强可以帮助中国。

于是,他朝令夕改,命令第三战区继续坚守阵地。

这个命令自然会遭到前线将领们的强烈反对。

但奈何军令如山。

同时,顾祝同和陈诚也意识到,他们已无法说服固执的蒋介石。

为延缓日军进攻,他们只好命令军长吴克仁带领67军主动出击与日军交战。

尽管经过三天三夜的英勇战斗,但还是无法抵抗住日军的猛烈进攻。

最终,67军全军覆没,中将吴克仁也壮烈殉国。

后来还是在陈诚等人再三劝阻下,蒋介石才于11月18日晚向南京、苏州两路下达撤退命令。

只是这个决定为时已晚。

国民党军在撤退途中,明显准备不足、缺乏组织。

面对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和地面部队的追击,各军队很快被打得四散而逃。

国民党将士再一次为蒋介石的优柔寡断“买单”。

短短十几天,其伤亡就高达十多万,几乎赶上开战以来损失的全部兵力。

废弃的国防工事

1937年11月11日,中国最后一支部队撤至苏州河以南。

这也标志着这场历时三个月之久,规模空前的大会战彻底结束。

同一天,上海市长余鸿钧沉痛宣布上海沦陷。

据统计,整个淞沪会战期间,共伤亡30万余人,空军、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但无论如何,这场战斗的意义是无比深远的。

首先,它彻底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黄粱美梦;

并且使得日本国内的资源消耗巨大,为以后必然灭亡的命运埋下伏笔。

其次,淞沪会战极大彰显了全国各势力拧成一股绳。

遥远的桂军、川军、粤军、甚至东北军残部都驰援了上海战场。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场战争,世界人民看到中国军队不再是一味忍让,而是主动出击,抵抗侵略者。

这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让人们看到希望,为以后持久抗战奠定扎实的基础。

后记

对比那个年代,生活在如今的我们无疑是幸福的。

就如同那句话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更何况,现在的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国防力量。

以前在海岸线上随便摆几艘军舰就能征服我们、屠杀我们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只是对于战争,周恩来总理曾向世界庄严宣布过: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

这就是如今的中国军队:不好战,但绝不惧战!

参考文献

黎霞.“血肉磨坊”——淞沪会战中的罗店争夺战[J].档案春秋,2017(08):16-17.

金之夏.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暴露的若干问题——基于国军内部的观察与反思[J].抗日战争研究,2018(03):66-79.

陈光文.铁血铸忠魂——八佰与淞沪会战[J].知识就是力量,2021(05):56-5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淞沪抗战”和“淞沪会战”有什么区别?概念搞混了,容易闹笑话
淞沪会战:日军为了示威,竟砍下1600名中国百姓的手臂,令人发指
他是东北军将领,淞沪会战爆发时,他说我要战死在上海
国民党的“五大王牌军”,诞生、巅峰、覆灭
淞沪会战前“是打是和”争执不下,戴笠站起说了3句话,震动全场
这一战百万国军全部战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