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涛鸣:建立人际关系的套路

如果你想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那么至少说明你是一个愿意与人接触的人。我们知道,许多人并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像自闭症患者,抑郁症,极度内向的人,或者那些伟大的天才们,他们都并不热衷于交际。

著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哪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是害怕失望罢了。

如果我们不能从人际中获得教益和温暖,那么就极有可能会过上独身的生活。

独身的人,要么苦心孤诣地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要么落得个晚年凄凉。

一方面,我们对人际是失望的,我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际关系,我们渴望更多有智慧的人出现在我们身边,当然,不能免俗的是,我们也渴望那些拥有地位、财富、荣誉的人出现在我们身边。因为他们可能会带给我们地位、财富及荣誉。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一些不必要的人际关系打扰到了我们的生活。缩减了我们读书、爱好的机会。我们疲于应酬,没法在人际中做自己。因为在人群之中,就意味着你要迁就别人,而别人,也同样要迁就你。

因此,当我们遇到看对眼的人,遇到欣赏的人,遇到让自己的喜欢的人,遇到让自己敬佩的人,发自内心尊敬的人,能带给我们教益和爱的人,我们是多么希望成为他的朋友哇!

但是,一般而言,我们与一个人最终熟稔起来,需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想象一下吧,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你约见了一位素未谋面的人,你们握手,谈论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比如天气,比如油价。你们看起来很友善。这类无关紧要的寒暄看似不重要,然而却散发一种友善的气息。寒暄,表示着你们对彼此的交往感兴趣。这是传统的力量。

它让我们不必要说“我是个友善的人,我想多认识你!”

这就是寒暄的好处。

这一般就是我们的初始关系。尤其对于恋爱关系,对于害羞的人来说尤其困难,他们不敢、不会和别人互动。但好在有了互联网聊天软件的发明,比如微信,QQ,使得他们可以在很小的压力下就可以完成一场“很高兴认识你”。他们不必再害怕压抑、窘迫。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微信?大家有没有发现,聊天软件可以加快我们发展关系的效率?一份研究发现,聊天软件开始问那些关于态度、意见和表现的问题,比面对面接触快得多,不需要担心脸红、结巴,也不需要为对方太多、太快的问题产生逃避心理,这显然对互动是有帮助的。

初次关系开始后,我们开始考虑是否进一步发展关系。就像买东西一样,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个产品信息。如果是有钱人,可能是“什么贵买什么”,那么应用到人际关系就是“谁长得好看和谁交往”、“谁有权势和谁交往”、“谁是个人才就和谁交往”等等。但一般我们不会这么短视,也不会那么唐突,我们会了解对方的家乡、对方主要的专业,对方的兴趣爱好......

闲谈互动就开始了。我们讨厌闲谈。但是我们每天都用它。闲谈有很多作用,首先,它帮助我们了解彼此的共同爱好。其次,闲谈的内容也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我们据此判断是否值得与对方交往下去,这份友谊是否值得经营。在你决定是否继续发展下去的时候,闲谈作为一个缓冲期是一种安全的方法。另外,许多人还将闲谈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乐于此道。

于是我们决定了和对方交往下去,但是到了强化关系的阶段了。彼此不常以直接的沟通方法,而采用经常见面,花更多的时间待在一起,要求相互的支持,为彼此做一些有趣、有爱的事情,给予一些情感的纪念品、暗示和调情,非语言的表达情感,了解对方的朋友和家庭,以及试着有一些生理上的相互吸引。一起出去参加活动,跟共同的朋友出游或者一起去旅行。

这是一段令人兴奋和眩晕的阶段。多么美妙的陶醉啊!尤其对于小情侣来说,那通常是目眩神迷一般的注视,伴随着触电和做白日梦的感觉,就像发生在电视剧中的感觉。最后,相爱的人坠入爱河。

然而,这个阶段不会进入到永远,可能就前进到关系的另一个阶段——整合。

当关系增强到一定阶段,团体中会出现一种社会认可,比如去见双方家长。就像在社会单位中一样。在亲密关系中,情侣开始邀约,社会圈开始整合,同伴开始彼此承诺:“好,今年我到你家里过年!”。大家开始以“我们”来称呼彼此,我们的公寓、我们的车、以及我们的电影来称呼,同伴会发展出一种独一无二的行为表现。他们甚至开始说自己的口头禅和句型。

整合阶段,其实就是让我们放下旧的人格习惯,与他人建立分享认同的阶段。

而且当我们与他人整合的时候,我们对他人的责任感也会增加。我们开始为对方买东西,支付账单,不管他人有没有要求。令人惊讶的是,虽然整合阶段彼此的关系是非常团结的,但是彼此却很少直接提出要求。很多事情都是彼此主动为对方做的。主动为对方买药,主动为对方订机票,主动为对方做饭,主动为对方提包。

转眼,到了结合阶段了。也就是社会传统的结婚。合法的婚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到达了这样的关系,会发展的一个和谐稳定的状态。

当然了,结合阶段并不单单包括结婚或者爱情,也可以是签订合同成为生意伙伴,或者像干姐妹之类的团体。我们熟悉的桃园三结义就是这样。

日复一日,我们到了分化阶段。也就是从“我们”变成了“我”的阶段。以前我们互说“抱紧我”,现在变成了“放我下来”。我们在一段关系中,开始关系起自我的价值认同了,而不再是一味的彼此迁就了。交谈的焦点从“我们这个周末干什么”变成“我这个周末干什么”。曾经两个人意见一致的地方——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打扫家务,变成了争议之点:我比你还有职业发展的潜力,为什么我要做家庭主妇?

于是压力产生了。但这不见得不是好事。就像一个国家里还有自治区呢。一个家庭就像一个小国家,现在开始走向各自自治的道路了。但这个国家还在。这就好像,一个子女成年了,虽然还是爱自己的父母,想与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但她依然渴望去过自己独立的生活。

分化,是维系关系稳定的必然阶段。成功的分化,既可以保有彼此的独立空间,还能维持关系中的承诺,比如忠贞,比如教育子女。

以上这些就是一整个关系中的成长模式。

但是,上天并不一定遂人愿。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达到这种和谐稳定的关系。事实证明:有一部分伴侣的关系则会经历衰落、瓦解的下场。

明天我将为大家剖析,一段关系的变坏崩塌是怎样发展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想在人际关系中得罪人,可以试试这3招,屡试不爽
中国式人际关系的13个“人情世故”,胜读10年书!
我当了15年的“国土局长”,和800多位房地产老板交过手,阅尽人心险恶,最终认为这11条“潜规则”才是人际交往的核心精髓
人际交往 不能一味接受别人付出
我当了15年的“国土局长”,和800多位房地产老板交过手,阅尽人心险恶,最终认为这11条“潜规则”才是人际交往的核心精髓:
人际交往的阶段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