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求人不如求自己

管理视角看国学(650)

《孟子·尽心章句上》之二

原文: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命,在孟子的定义里,是“莫之致而至者”,就是人力没办法完全化解掉的不确定性,就是命。那么,在强大的命运面前,人应该怎么办?积极的说,就是“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要战胜命运,改变命运;消极的说,既然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完全掌握命运,那还不如得过且过,无所作为。那么,在孟子这里看来,虽然一切都是被命运所笼罩,都有不确定性,但是我做了我作为一个人该做的事情,剩下的再交给命运。所以知命的人不会立乎岩墙(将倒的墙)之下,因为认识到并避开岩墙所可能带来的伤害是人力所可为的。但是在命运面前,人力总是有限的,我自己做了我自己应该做的(尽其道),从结果上看可能还是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或仍然由于命运的因素而死,这仍然是正,无怨无悔。相对的,如果是因为犯罪陷入法网死了,就不是正了,因为这本来是你可以避免的。

原文: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就是如果一个东西是得到还是失去的主动权完全在你自己,不假外求,那么求和得之间就是一个正向紧密的关联关系,什么东西是你可以完全自己做主只要求就可以得到呢?就是求自己自身具有的,而“仁义礼智”就是自己所具有的,不需要外求的。相对的,如果是向外求的东西,比如富贵利达,固然有一定的方法和路线,但最后是否能够得到,得到多少,不是完全由自己的努力决定的,还要看命运的因素。所以儒家的立命,是“修身”,修身就是求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至于需求外求的东西是否能够得到,能得到多少,就交付天命了,而不去主动追求。

原文: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万物皆备于我矣”就是万事万物所具之理都可以通过我心的灵明呈现出来,“反身而诚”就是通过“反求诸己”的修身,转化自己的德性和修养,这个过程是快乐的,《论语》开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也是同样的意思,“学而时习之”就是“反身而诚”。进一步转化为自己待人接物、泛应曲当的行为规范,就是“强恕而行”,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仁。所以仁不是在什么遥不可及的地方,而是就在自己身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反身而诚”就是“克己”,“强恕而行”就是“复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经典解读】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找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最好方式
学习《识仁篇》(下篇)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 编卷六十 孟子十
孟子·尽心上·万物旨备于我矣
《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