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中庸之道的知行合一

文/周唐

〖一〗

“知行合一”这个成语,在当今时代耳熟能详,相信是王阳明先生在五百年前不曾预料到的。

知行合一到底是啥意思呢?

最通俗的解释是,认知和行动是融为一体的。知得透彻,行得彻底。

用大白话说,就是“知道”不等于“做到”,“说到做到”才是真的知行合一。

虽然道理这么浅显,但简单不等于容易。举个朴素的例子来说明“知行合一”的难度。

对于家长来说,“教孩子做作业要控制住不发脾气”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相信大家都“知道”理应如此,然而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生活中还有很多小事,譬如“要健康,管住嘴,迈开腿”,但有多少人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做到控制饮食,坚持锻炼呢?

生活中这么小的事情,尚且做不到“知行合一”,对那些更大的理想和信念的坚持,更是不容易做到。

〖二〗

对于“中庸之道”的理解偏差,或许比“知行合一”还要大。

一般理解中庸之道时,脑海中想到的是“不走极端,中间路线,中规中矩”等概念,类似于胡适笔下“差不多先生”的气质。

理解更深一层,会想到“中正平和”这四个字,表示修为要达到“中允、公正、平静、和气”这些意思。

然而,中庸之道的真正内涵,远不止如此。

这个概念有点绕,为了更通俗的解释清楚,我们这么来形容。

中庸之道,绝大部分的人理解,是“既不......也不......”,其实应该是“既要......也要......”。

举个例子,比如是高调好,还是低调好呢?

一般来理解,是“既不高调,也不低调”。实际上,中庸之道是“既要高调,也要低调”,该高调时高调,该低调时低调。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实事求是。

人的情绪状态,在绝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偏离中值水平的,很难做到中正平和。要么得意时忘形,要么失意时落魄。

为了达到中庸的状态,应该在得意时戒骄戒躁,在失意时再接再励。通过行为的矫正,来调整认知的偏离。

再举个例子。比如教育孩子是严厉好,还是亲和好呢?

不严厉,也不亲和,显然是无所作为。走向一个极端,太严厉,或太亲和,可能又会埋下适得其反的效果。

好的状态是,既要严厉,也要亲和,该严厉时严厉,该亲和时亲和。视具体问题而具体分析。

《道德经》有一句精髓,叫作“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在这句话中,“反”是对“道”的“认知”,“弱”是对“道”的“运用”。

“道”是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体现为物极必“反”。因此,为了达到中正平和的状态,就要人为的去“弱”化、修正极端的状态。

为了达到“中庸”的状态,就要在走向极端时,运用“中庸之道”去矫正失衡的状态。

因而,“中庸”是一个方法论,代表着“知”。“中庸之道”是一个矫正行为,代表着“行”。

“认知”与“行动”,一体的两面,和谐归一的状态,就是知行合一。

有些人误解了中庸的精神,以为中规中矩、平凡平庸的一生,就是中庸之道。

有些人,则走向一个极端高亢的人生。在事业的执念和欲望的诱惑下,陷入豪赌人生的漩涡中,走火入魔。或重度抑郁,或结束生命,不能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还有一些人,又走向一个极端卑微的人生。在逃避和遁世中看破红尘。行至中年,遭遇重大变故或挫折时,找一方净土出家修行。或寻类似大理、丽江或终南山之类的地方,过《瓦尔登湖》里描述的文艺生活。

这平庸、高亢、卑微的三种状态,好像情绪钟摆的运动轨迹,都离真正的中庸之道相距甚远。

每一个人,最终都要直面生死,这三种状态,都很难抚慰内心的宁静,实现心灵的自由。

是否还有第四种境界呢?

〖三〗

所谓第四种境界,就是将“中庸之道”知行合一。

人生有两个主要矛盾,一是向外“认识世界”,二是向内“认识自己”。

认识世界,追求进化,成就世俗的业绩,这是“入世”。

认识自己,放下我执,求得内心的逍遥,这是“出世”。

这两个矛盾,表象是对立的,其实本质是二元归一的。

将“中庸之道”知行合一,就是“既要入世,也要出世”,该入世时入世,该出世时出世。

王阳明主张“在事上磨”,用艰难的世事去磨练心性。

用入世的事来磨炼出世的心,用出世的心来成就入世的事。既要有入世的能力,也要有出世的心态。

对外认识世界:开放求真,不偏不倚。对内认识自己:中正平和,天人合一。

如同太极的阴阳平衡之道,负阴而抱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两极融会贯通,自如出入,自由切换,才是庄子说的“逍遥”之境吧?

有读者也许会说,你说的这个境界,是人人都向往的呢。但是我们天赋资质,因缘际遇达不到怎么办啊?

借用王阳明的那句话,来给平凡的我们以宽慰。他在《传习录》中说,“人人皆可为圣贤”。

像王阳明、富兰克林、巴菲特、芒格那样的人,他们是万两之金。而我们芸芸众生,也许是一两之金,但纯度可以是一样的,都是99.99%的真金。

人生的修为,不在重量,而在真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掌心蕴无限,瞬间即永恒。

以宇宙的维度来看,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惊鸿一瞥,沧海一粟。

勇敢无畏的在自己的一片小宇宙里,尽情折腾,尽情体验,尽情绽放。

假如没有真正的活过爱过,死亡或永生,又有什么区别呢?

写这篇文章,不为说教,不为映照他人。而是反观自己,时时内省。

在入世的求索中,不忘一颗出世的达观之心。在出世的达观里,不忘一颗入世的求索之心。

写于2018年12月1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座右铭
低调做人,你会更加稳健;高调做事,你会更加优秀!
人生修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全】
高调做人,低调做事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人生·低调做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