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自卑毁掉的人际关系

自卑感可能的行为表现

    自卑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无论老幼、性别、职业、社会地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的都体验着自卑感。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卑感是一种通过不合理的方式,尤其是过多地与他人进行不理智的比较而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惭形秽的心理体验。这种自卑情结根植于潜意识,个体时常进行过低的自我评价,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潜能,自卑会消弭个体的意志,这些人通常的口头语就是“我不行,我真的不行,我就是这样了。”。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适度的自卑感是个体激发潜能,追求卓越的心理动机,它是人们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自我成就的有利推动力量。自卑感既可以成就一个卓越的人,也可能给个体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自卑个体的通常会有两种极端的表现:第一极端自卑,心理活动有,敏感、情感脆弱、惭愧、羞怯。具体的行为表现是,玻璃心,不能听到否定自己的声音,他们通常想要夸大自己的能力,常常表现的非常矛盾;脆弱、胆怯,不敢开口请人帮忙,不敢处理冲突意见,也不敢表现自己;问大问小,对自己充满不确定,Ta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事情犹豫不决;无关自联,基于敏感的特质,自卑个体往往很容易将周围人的议论牵扯在自己的身上;对于机遇和挑战的逃避,更喜欢熟悉的环境,即使面对升迁的机会也会潜意识的去破坏,其真实原因是源于自我的否定和自卑感;从社交圈消失,他们拒绝和他人建立联结,习惯把自我封闭起来,以此来杜绝真实自我暴露后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感觉。

第二:自卑的另一种极端心理活动是炫耀、自负、喜欢比较、攻击性强。这是自卑感的反向补偿心理,个体由于强烈的自卑感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的价值感和他人的肯定。如果无法通过自身的合理建设摆脱自卑感,那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满足自己脆弱的自尊心。具体到行为可能会比较倾向炫耀自己,无限夸大自己拥有的东西,以期得到他人的肯定;喜欢比较,习惯性反对他人,觉得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习惯性的语言攻击,贬低他人,为了体现自己更聪明、更全面、更优秀。

自卑的形成原因

阿德勒认为,自卑可分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原生自卑是指儿童在面对外界环境中的资源匮乏和不足时产生的心理体验。如,家庭的贫困,父母职业及社会地位的低下;或者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又或者儿童在体形发展上迟缓于同龄儿童亦或是生理功能的缺失或不足。

原生家庭的贫困会导致儿童有一种匮乏感,会因为家庭的贫困或者父母职业的原因产生对自我环境的自卑,此时的儿童只能依赖于家庭和父母养育,缺乏改善环境的能力。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是指疏忽、冷漠、侮辱性的语言。比如,有些儿童因为自身的性格气质或者出生顺序,在家庭中不受父母的关注,这种因为父母偏爱、疏忽也会致使儿童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都是自己的问题。也有一部分父母会指责儿童不够聪明、愚笨、弱小,这会让儿童体验到一种无助感,无法体会到正常的关注和温暖,始终陷在自我怀疑和否定中。

儿童为了对抗原生自卑发展出来的一种心理补偿机制,如家庭贫困的儿童会幻想长大以后拥有很多财富以此弥补经济带来的自卑感。而饱受折磨的儿童更希望成为一名医生或者是拯救者。而那些发育迟缓或者生理功能不足的儿童更希望成为警察或者某个英雄人物。他们以虚构的目标人物来建设自己努力的方向,减轻自卑感,给当下的自己以勇气平衡现实的无助感与痛苦。

次生自卑:个体成人以后,发现现实的自我与虚构自我之间的落差太过巨大,他无力实现这种目标,可能引发的原因是非理性的思维方式,他们苛求自己自强不息,一旦无法达成目标后便开始自暴自弃,顾影自怜。第二,也有可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负者在唯我独尊,不顾一切的追求虚假目标不成之后而导致的自我苛责,怨怼自己的不完美。第三,是因为缺乏技能和缺乏成功的经验导致的自卑。当个体积累越多的成功经验就是建立其自信心和自尊的重要因素。当一个人产生新目标时,若以往的成功经验越多,那么其解决问题的信心越足,若总以失败告终,则产生自我怀疑。经常如此,会让个体产生习得性无助,给自己贴上“我不行”的标签。

如何有效避免自卑

自卑是一个关于自我的问题,是个体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社会的问题,研究自卑的问题是关于先正确认识自我的问题。

朱智贤认为自卑是自我价值偏低;阿德勒认为个体的自卑是源自觉得自己缺乏重要性,没有价值感。这些定义中都明确指向,自卑是一个关于自我认知的问题。所以想要改变自卑就要先正确认识自我。自我是指一个关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观念性认识。而自我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在群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包括个人的知觉、意见、态度和价值观等一系列的问题。

Brewer提出个体关于自我建构的三个部分:从自身的独特性定义自我、从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定义自我,从自己所处的团体中定义自我。这几部分的定义可以分别称之为: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关系自我是指自己与亲密他人的双向关系,个体从这部分的互动和交流,维持关系过程中这部分的自我。集体自我是指个体通过群体中个人所处的位置来理解自我。这两部分自我可以统称为“他人指向”的自我,与“个人取向”的自我相对应。

从对自我的指向性来看,个体可以通过两个大的方面避免自卑感。从自我取向的层面出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己,建立理性的思维方式。

2.放弃对虚假目标的追逐,建立可实现的目标再将目标具体化。

3.重视自己的独特性,认真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接纳这些同时存在的“好”与“坏”。

4.分清楚原生自卑与次生自卑,不要因为次生自卑而引发原生自卑,然后开始恶性循环。成年之后我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己面对问题并解决的能力。不再是那个受伤无助的小孩。一切需要外界的给予。

从他人取向层面来说的改进方式:

1. 不要过分关注社会比较,适度的社会比较有益激发自我的斗志。但过多的社会比较则会让个体陷入到异常的自卑状态中。

2. 他人取向的“自我”中包含了一部分的他人,那么个体会把他人的优秀视为我的,把他人的缺点也视为我的。比如,孩子成绩好,父母觉得很有成就感;集体取得了好成绩,自己也觉得有荣耀。这部分中要注意辨别由自我不足和他人不足所产生的自卑感的处理。在自我扩建中把他人的成功纳入到自我的体系中,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

在亲密关系中如何处理自己的自卑?

曾经有一个求助者,在婚姻关系中很自卑。她认为自己长相平平,各方面都不理想,所以在婚姻中忍气吞声,忍受丈夫的无端指责,说她配不上他,已结婚近七年丈夫还以此为借口讽刺挖苦她。经常被指责的她,也渐渐默认了丈夫说指责的部分,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依附和渴望得到对方的认可,也习惯了不被对方重视。在婚姻关系中异常的痛苦。

当一个人自卑时Ta会缺失自我价值感,会以他人的标准当作自己的标准,一个自卑的人的典型表现是:一味的迎合他人,除了要克服自己的自卑心态以外。要明白爱情关系中的两人是平等的,迎合并不能带来价值感,反而会丢失价值感。用自己的长处和拿手的部分获得对方的关注和吸引力,而弱势的部分我们需要承认它存在的客观性,努力去平衡。

如何与自卑的伴侣相处?

自卑的个体在行为表现上会有拘谨、不自在、反应不灵敏等行为特征,有时会过分敏感,脆弱,此时作为伴侣,要无条件的接纳,给予对方安全感。要坚定而温和的反复强调对方的重要性。在亲密关系中树立伴侣的自信心,正确识别对方的自卑心理的表现形式。可能有时伴侣会以反向补偿来掩盖这种自卑心理。此时的你需要通过让对方了解如何处理这种自卑创伤,不让这种自卑心理影响到日常行为的人际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胜自卑,成就强大而完美的人生
你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心理?
破除心理学迷信,从了解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开始
原生家庭阶段有过这两种经历的人,羞耻感强烈,骨子里自卑
心理学:那些爱炫耀的人,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存在一个严重缺陷
心理学解读:自卑情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