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3):大戟科1



  京大戟        不常用的常用药,言其常用药,因其在《中药学》中是代表了一类药,言其不常用,因其有毒,实际上临床很少用。有一段时间,临床上发现“十枣散”治胃病不错,似乎用得多了一些,后面也就不再红火了。往往在非用大戟不可的情况下,就用“红芽大戟”。红芽大戟是茜草科植物,无毒,但在药材学上,与京大戟通用。


甘遂       为了降低大戟的毒性,中医往往大戟、甘遂同用,以便把用量降下来。


甘遂


续随子          与大戟、甘遂为同一类药,但大戟、甘遂用根,续随子用果实,入药叫“千金子”。


  地锦草            北京最常见的杂草之一,由于它大部分长在砖缝间,其茎如红丝线,也很有观赏性。是常用的治疗痢疾的中草药之一。


  地锦草       查《中国高等植物植物图鉴》的网络版,上面的“地锦草”是葡萄科的“爬山虎”,真是拿学术当儿戏。究其错误原因,《本草纲目》上是把“爬山虎”称作“地锦”的,工作人员不懂葡萄科的“地锦”与大戟科的“地锦草”是两个东西,真不应该。笑话还有呢,《中国高等植物植物图鉴》的网络版上是把“毛茛科”分成了“毛茛科”和“毛莨科”两个科的,哪来的什么“毛莨科”,尽管只有一“点”之差。所以,不要太相信网络,老听朋友说,我上网查了,就是啥啥啥,你上当了。


  叶下珠       大戟科有个“叶下珠”,还有个“叶底珠”,一字之差,字意还相同,又同是大戟科植物,可别混到一起呀!叶下珠是草本,叶底珠是灌木,叶底珠又叫“一叶萩”。


乌桕       摄于台湾。我读大学时,乌桕根皮是常用药,不知为何现在从《中药学》中被踢了出来。


乌桕


一叶萩        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叶底珠”,珠子(果实)确实是在叶底下的。


  重阳木            第一次见重阳木是在常州红梅公园,当时也是第一次听这个树名,但树太高,什么也没看清,而且只有一棵。这次去台湾,算是真正见识了重阳木,到处都是,台湾将重阳木叫“茄冬”。

重阳木      正在开花。

蓖麻


  蓖麻           一般认为,蓖麻油有毒,但我们老家是把它当食用油的,叫“大麻油”,从来未听说谁家中毒了。真正的桑科大麻油,老家叫“小麻油”,可能因为种子大小不同吧!


蓖麻


铁海棠


  铁海棠          很好看,原来很多家庭都种,也非常皮实,有点水就活,后来听说有致癌风险,现在只能到植物园参观了。


铁苋菜        也是最常见的杂草之一,也是治痢疾的好草药。名字叫“苋菜”,可不是“苋科”植物。


铁苋菜


  猩猩草          入药叫“叶象花”,红的那确实不是花,而是一种变异的叶。与猩猩草类似的还有一种大戟科植物,叫“猩猩木”,更多人爱叫它“一品红”。


乳浆大戟       北京郊区甚多,根入药叫“鸡肠狼毒”。


  红雀珊瑚         其花确实象一只红色的小鸟,但不开花时,说什么也与“红雀”联系不到一起,所以又有个名字叫“铁杆丁香”。入药叫“玉带根”。


红雀珊瑚


油柑子           摄于台湾,其果实在《本草纲目》上叫“庵摩勒”。

黄珠子草          很容易与“叶下珠”混淆,但只要都见过,就不会搞混了。


黄珠子草      摄于西北旺药用植物园。


斑地锦            叶中带紫红色斑块的地锦草,《中药大辞典》上是与地锦草分立两条的,这里也就从辞典了。


大飞扬草          摄于厦门。

大飞扬草

大飞扬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蓖麻 | 不要误食啊
大戟科:地锦草 Euphorbia humifusae
它叫“牛奶草”,而非马齿苋,田里拔点它比什么都好
太和殿广场,青砖漫地,凹凸间,有几丛小小的铺地锦。
《本草从新》_毒草类_中医世家
《本草纲目》卷十七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