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见脉象成因机制、特征鉴别和临床意义

一.常见病脉
(1)脉位异常:
1.
浮脉(阳)
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可以理解为表浅位置的脉搏,形容为“浮如木在水中浮”“微风吹起鸟背上的羽毛”。
其脉象特征为: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因此,用手指轻轻的按在桡动脉处,即觉出脉搏的跳动,辨认浮脉的关键是“按之不足,举之有余”。切脉时先浮取,即把手轻轻放在寸口皮肤上即得,然后加力中取,脉搏的力度明显减轻,再加用力按取时则指下感觉模糊不清,然后将手指压力减少,由按取恢复到中取,脉搏力量略增,再由中取改为浮取,将手指轻轻按在寸口,则脉搏力量就明显增加,好像是“如水漂木”的样子,即把木头放在水里,浮在水面,随水漂流,可是你只要用手稍用力一按,则沉没于水中,若用手指稍用力一按,则沉没于水中,若手指压力渐减,则水中之木逐渐显露,木块的浮力有上顶之感,减其手指压力,木块就明显的浮出水面,这就形象的描绘了浮脉的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一般主表证(外感病:如感冒等,也代表温病卫分证。)

浮脉脉位向上靠外属阳,为阳脉。《黄帝内经》称“毛脉”。瘦人肌薄而见浮脉,夏秋脉象偏浮,都属于正常变化。
表证见浮脉是驱邪外出的表现。外邪侵袭人体,正气抗邪于外,人体气血趋向于肌表,脉气也鼓动于外,产生浮脉。
邪盛而正气不虚见脉浮而有力(表实);
邪盛正气虚弱则脉浮而无力(表虚)。

浮脉各部主病:
浮脉为阳表病居,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溲便不通。

诊脉分寸、关、尺三部,分别体察人体上、中、下三焦病变。
寸部见浮脉多主上焦病变,如头痛,眼花,或见风痰聚积于胸中;关部见浮脉多主木旺乘土,肝旺脾虚之证;而尺部见浮脉则可见小便不利,大便不通之病。


相似脉的对比:
浮如木在水中,浮大中空乃是脉形如按鼓皮,似杨花无定踪。

(1)
芤(kōu)脉(阳中阴):
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芤脉特点是应指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边实而中间空。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容量减少,充盈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临床意义:常见于突然大失血 伤阴之际。
慢性失血或月经淋漓不尽日久,体质虽差,但不会见到芤脉,这是我们需要掌握清楚的。

芤脉各部主病:
寸芤瘀血在胸中,关里逢芤肠胃痈。尺部见芤多下血,血淋血痢漏崩中。
芤脉见于左寸部主胸有淤血,芤见于关部主肠痈(如阑尾炎),芤见于尺部主下部出血,如血淋,痢疾脓血,崩漏。
血淋即小便涩痛有血。崩漏指不在经期的阴道大量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之病症。

由于崩漏,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呕吐腹泻导致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盈故脉管中空,阴血不能维系阳气,而阳气浮散,虚火上炎故脉见浮大。
若失血伤津过久,血管收缩,或经输血补液等方式使得阴液得到补充,增加血容量,则可不再出现芤脉。

(2)革脉(阴)

特征:浮而博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革脉的特点是,浮取感觉脉管搏动,范围较大并且坚硬,有搏指感,但重按则乏力,有豁然而空的感觉,因为恰似以指按压鼓皮上的外急内空之状。

革脉与芤脉虽均有按之豁然中空之感,但革脉为浮弦而硬,如按鼓皮,张仲景说:弦而芤。芤脉则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多见于半产或亡血,失精,漏下日久之证。

妇人见革脉主要与半产与崩漏,男子见革脉主营血不足和梦遗失精。

精血耗伤,脉管不充,正气不固,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以致脉来浮大博指,外急内空,恰似绷紧的鼓皮,为产生革脉。

(3)
散脉(阴):
特征:浮取散漫,中侯似无,沉侯不应,并常伴有脉动不规则,时快时慢而不均匀,但无明显停歇,或脉力往来不一致。故散脉为浮而无根之脉,形容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临床意义:
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经气衰微,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证。
人体气血衰微,精气枯竭,阴不敛阳,阳气离散,脉气不能内敛,涣散不收,无力鼓动脉搏,以致浮大无根,至数不均,而成为散脉。

散脉各部主病:
左寸心悸右寸汗,溢饮肌肿左关散,右关软散足下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散脉见于左寸主心悸心慌,见于右寸则为汗证,散脉见于左关,主溢饮(肌肤水肿),散脉见于右关主足背踝部肿胀,散脉见于两尺部,则主脏气将绝,生命垂危之证。

辨别总结:
浮脉, 芤脉,革脉,散脉 :
四种脉象均位置表浅轻取皆可触及。
不同的是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但不空,脉形不大不小。
芤脉浮大无力,中间独空,如按葱管;
革脉是浮取弦大博指,外急中空,如按鼓皮;
散脉是浮而无根,脉率不齐,脉力不匀,但无停歇。
今天课程就讲到这里。
大家好好体会,多多实践!

2.沉脉(阴)
特征:轻取不应,重按乃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沉脉显现的部位较正常脉要深,故可理解为“深脉”,其脉象特点为脉管搏动的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在用重指力按才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这是因为沉脉脉气沉,脉搏显现部位深沉所致。

临床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沉脉为阴脉,《黄帝内经》称为“石脉”,肥人脂厚,脉管深沉故多脉沉;冬季气血收敛,脉象也偏沉;有人两手六脉皆沉细而无临床表现者,均视为平脉,不做病理论。

病理性沉脉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邪实内郁,正气尚足,邪正相争于里,导致气滞血瘀,阳气阻遏,不能鼓动脉气于外,故脉沉而有力,可见于气滞、血淤、痰饮、食积等病症;
二为气血不足,或阳气虚少,无力升举鼓动,故脉沉而无力,可见于各脏腑的虚证。

沉脉各部主病: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焦痛。
寸部的沉脉可见水停于胸,关部沉脉可见脾胃寒凝气滞,尺部沉脉可见淋浊、遗尿、泻痢,也可见于肾精气不足所致的腰痛。

相似脉鉴别:
如石投水脉为,筋骨之间软滑匀,位常居沉伏间,脉推筋着骨寻。

(1)伏脉(阴)
 
特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伏不显。
 
伏为深沉与伏匿之象,伏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部位比沉脉更深,隐伏于筋下,附着于骨上。因此,脉诊时,浮取、中取均不应,需要重指力直接按至骨上,然后推动筋肉才能触及脉动,甚至伏而不见。

临床意义:常见于邪闭、厥病和痛极的患者

伏脉多为邪气内伏,不得宣通所致。邪气闭塞,气血凝结,乃正气不能宣通,脉管潜伏不显,但必伏而有力,多见于暴病。如邪实内伏,气血阻滞所致气闭、热闭、痰闭等。
危重病症的伏脉,与血管病变造成的无脉症不同。无脉症往往发生于肢体的某一局部,出现相应的肢体无脉,而其他部位的脉象可正常。

伏脉各部主病:
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昏沉,当关腹痛困沉沉,尺见疝疼欲破腹。
伏脉见与两寸,主食郁胸中,症状见想吐而吐不出来,昏沉难受;
伏脉见于关上,主腹痛身体困重;
伏脉见于尺部,则主疝气疼痛剧烈如肚子裂开一样。

(2)牢脉(阴中阳)

特征: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者,身居于内,坚实牢固之意。
牢脉的脉象特点是脉位沉,脉形长,脉势实大而弦。牢脉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但搏动有力。势大形长,为 沉、弦、大、实、长 五种脉象的复合脉。
牢脉是比沉脉还需要加重压力重按才能取得的脉象,所以称它似沉似伏,是说明牢脉的部位。称它为实大弦长,是说明牢脉的形体。

临床意义: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瘕积之实证。

牢脉主沉寒里实的疾病,一般来说是属于邪气有余的病症,肝气郁而寒邪盛,脾阳虚不能运化而成腹痛且寒,这时多能出现牢脉。
邪气牢固,而正气未衰者,如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或气血瘀滞,凝结成癥积而固结不移,在脉象上则表现为沉弦实大的牢脉。

若失血,阴虚等久病体虚患者反见牢脉,则是脉证相逆的危重病症。

相似脉辨别:
沉脉,伏脉,牢脉:
三种脉象的脉位均在皮下深层,故轻取不应。
不同的是沉脉重按乃得,不必推筋着骨;伏脉较沉脉位置更深,须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时伏而不见;
牢脉比沉脉还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坚牢不移。
今天就讲到这里

脉律异常:
1.迟脉:
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迟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频率次数小于正常脉率。
一般迟脉比较容易辨认,病人或健康人在平静时,其一呼一吸之间,诊得脉搏跳动只有3至,就称为迟脉。
当出现迟脉,就说明气血运行不畅,可能因阳气虚衰,寒邪痹阻,气机不畅导致,也可能是由于郁滞而成,如痰郁,食郁,气郁,火郁等,凡有形的物质滞留不行皆可造成迟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也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症。
脉管的搏动源于血流,而血的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推动。当寒邪侵袭人体,困遏阳气或阳气受损,均可导致心动缓慢,气血凝滞,脉流不畅,使脉来迟缓。
若为阴寒内盛而正气不衰的实寒症,则脉来迟而有力;若心阳不振,无力鼓动气血,则脉来迟而无力。
阳明腑实证多因邪热亢盛与糟粕相搏,皆为燥屎,阻塞肠道,腑气壅塞不通,气血运行受阻,脉道不利,故必迟而有力。所以迟脉不可一概认为是寒,一定要脉证相参。
此外,运动员或经过锻炼的人,在静息状态下买来迟而和缓,正常入睡后,脉率较慢,均属于生理性迟脉。
迟脉各部主病: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迟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寒疝痛。
寸部见迟脉多主上焦寒性病变,关部见迟脉多主脾胃失调,脘腹冷痛;尺部见迟脉多主肾虚腰酸腿软,两足沉重无力,或见于二便失禁或寒疝作痛的下焦病变。

相似脉鉴别。
缓脉比迟脉的至数略快一些,缓脉是舒缓调匀的,有从容和缓之象。
特征:缓脉分为两类,一是脉来和缓,一息约为四至(每分钟60-70次),应指均匀,是脉有胃气的表现,称为平缓,多见于正常人。为正常缓脉。二是脉来怠缓无力,纵迟不鼓的病脉。
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跳动不快不慢,从容和缓稍慢于正常而略快于迟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则脉管不充,也无力鼓动,其脉必见怠缓纵迟之象。湿性粘滞,阻遏脉管,气机被困,则脉来虽缓,必见怠慢不振,脉管迟缓。若有病之人,脉转和缓,是正气渐复之征,疾病将愈。
缓脉各部主病: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尺缓腹泻或便秘,或是蹒跚足无力。
寸部缓脉主外感风邪而导致颈项脊背拘急不利,关部缓脉主肝经不利的眩晕或脾胃虚弱,尺部缓脉可见脾肾阳虚的泄泻或大肠津亏的便秘,也可见于肝肾不足的足膝酸软无力,行走蹒跚。


数脉:
特征:脉来急促,一息6至。
数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较正常为快,脉搏约每分钟90-120次之间(婴儿除外)
临床意义:多见于热症,是邪热迫使血液在脉管内流动急迫的表现。也见于里虚证。
实热内盛 或外感病邪热亢盛,正气不衰,邪正交争,气血受邪热鼓动而运行加速,则见脉数而有力, 往往热势越高脉搏就越快。
病久阴虚,虚热内生也可使气血运行加快,且因阴虚不能充盈脉道,而脉体细小,故阴虚者可见脉细数无力。
另外,数脉还可以出现气血不足的虚证,尤其是心气不足,心血不足的病症。心主血脉,主要依赖于心气的推动,若人体气血亏虚,为满足身体各个脏腑组织的血液供应,心气勉其力而行之,则表现为心动变快,脉率增快,但必数而无力。
若为阳虚阴盛,逼阳上浮;或阴血亏甚,无以敛阳,而致阳气外越,也可见数而无力之脉,此即“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之谓。总之,数脉主病较广,表里寒热虚实皆可见之。不可一概作热论。
数脉各部主病: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血咳 嗽肺脓疡,当关胃火兼肝火,尺数必是虚火旺。

寸部数脉主上焦病变,可见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或因肺热脓疡而出现 咳 嗽、咯血。关部见数脉主胃火和肝火。而尺部数脉多主阴虚火旺,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
相似脉:
疾脉:脉来急速,一息七八至,这种脉是在细小的基础上,比数脉既快又细小。相当于脉搏的每分钟120次以上。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极阴竭,元气欲脱之证。
若疾而有力,按之愈坚,为阳亢缺少制约之象,可见于外感热病之热极时;若脉疾而弱,按之多不鼓指,多为虚阳外越,元气欲脱使然。

疾脉给人的感觉是无神,摇晃,不稳定。疾脉见于久病气血亏损之人,脉虚弱无力,按之若有若无,这确是元气将脱的危象。但若见于新病且按之有力者,就要细审病因,从本治疗,不要一概认为是虚证或元气欲脱的危象。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

脉力异常:
1.虚脉:
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统称。
虚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是脉管的紧张度减弱,脉管内充盈度不足的状态。
临床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搏击力弱故脉来无力;气虚不敛则脉管松弛,故按之空豁;

血虚不能充盈脉管,则脉细无力。迟而无力多为阳虚,数而无力多为阴虚。

虚脉各部主病: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胃胀食难舒,尺部虚弱主肾虚,骨蒸萎痹精血伤。

寸部虚脉可主阴血不足,血不养心;关部虚脉可因脾胃虚损,饮食难化。尺部虚脉主阴虚骨蒸潮热,精血内伤或肢体萎软无力,甚至瘫痪

 弱脉
特征:沉细无力而软。弱脉的脉象特点是位置沉,形细,势软。
弱脉之细非细脉那样细如线,而是说弱脉不宽,比较细软一些,轻取摸不着,必须重按才能切得,所以说:若乃软之沉者,弱主筋,沉主骨。《脉经》认为弱脉的形象是“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脉为血之府,阴血亏少,不能充其脉管。故,脉形细小;阳气衰少,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脉气不能外鼓,则脉位深沉,脉势软弱。
弱脉各部主病: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须在两尺细推寻。
弱脉见于寸部,主阳虚之病;弱脉见于关脉,主脾胃虚弱;如在诊断阳陷阴虚之病时,必须在尺部脉上仔细推寻诊察。
2.实脉:
特征:三部脉充实而有力,其势来去皆盛,应指有力。是有力脉象的总称。
实脉的脉象特点:脉搏搏动有力: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侯均强有力量,脉管宽大。
临床意义:多见于实证,也可见于正常人。
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衰,邪正相搏,气血壅盛,脉管内充盈度增高,脉管呈紧张状态,故脉来充实有力。
若久病虚证见实脉,是脉证相反的反常脉象。久病之人,正气虚衰,脉当虚弱,若脉反实,为邪气盛,正气虚的表现,难治。
实脉也可见于正常人,必兼和缓之像,且无病症表现。一般两手六部脉均实大,称为六阳脉,是气血旺盛的表现。
实脉各部主病: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痛舌强气结胸,当关脾热腹胀满,尺实腰痛肠不通。
寸部实脉主头面部风热,见咽喉肿痛,舌体僵硬或气结于胸;关部实脉主脾胃蕴热和脘腹胀满,尺部实脉可见腰痛或大便不通。
今天就讲到这里

(四)脉宽异常:
 
1.洪脉:
 
特征:脉体宽大,充实有力,來盛去衰,状如波涛汹涌。 
洪脉的脉象特点主要表现在脉搏显现的部位,形态,气势三方面。
 
脉体宽大,脉动部位表浅,指下有力。
 
由于脉管内的血流量增加,且充实有力,跳动时有浮,大,强的特点 如波峰高大的波涛,汹涌盛满。
 
充实而有力,即所谓的“来盛”,脉搏渐落时如落下的波涛,较来时势缓力弱,所谓“去衰”,但其脉势仍较正常脉为甚。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洪脉为阳脉,在时应夏,夏令阳气亢盛,肤表开泄,气血向外,故脉势稍现洪大,为夏令之平脉,为正常现象。
 
洪脉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期,即阳明气分热盛证。此时邪热亢盛,充斥内外,且正气不衰而奋起抗邪,邪正剧烈交争气盛血涌,脉管扩大,故脉大充实有力。
 

洪脉各部主病: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肝火胃虚关内查,肾虚阴火尺中看。
 

左寸脉(心脉)见洪脉,多见心火上炎,如咽干喉痛,口舌生疮等。
 
右寸脉(肺脉)见洪脉,多见于肺火炽盛,咳喘气逆,胸痛咯血等。
 
若肝火炽盛,脾胃津伤,两关部多见洪脉。
 
肾精亏损,阴火不敛藏,两尺部可见洪脉。
 

总之,寸关尺三部只要出现洪脉,多半是由火热亢盛的病变导致。 

大脉:

特征: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大脉的特点为寸口三部皆大而和缓从容。

体格健壮的健康人也可见到。

疾病中若脉大,则提示病情加重,故《内经》曰:大则病进。

脉大而数实者为邪实,脉大而无力者为正虚。


 
细脉:
特征: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细脉的脉象特点是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应指明显,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管,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行,导致脉管的充盈度减小,故脉来细小而无力。湿性重浊粘滞阻遏气机,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脉体细小而缓。

微脉:
特点,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微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极细小。脉势极细弱,轻取不见,重按起落不明显。似有似无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营血大虚,脉管失充则脉细;阳气衰微, 鼓动无力则脉弱,故脉弱,按之欲绝,似有似无。

临床上以心肾阳气衰微较为多见,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五)脉长异常:

1.长脉:

特征: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长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搏动范围显示较长,超过寸关尺三部。

临床意义:常见于阳证,热证,实证,也可见于平人。

若阳亢,热盛,痰火内蕴,正气不衰,使气血壅盛,脉管充实而致脉搏动长,超过寸尺,如循长竿之状。

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充盈有余,故搏击只是过于本位,可见到柔和之长脉,为身体强壮之象征

老年人两尺脉长而滑实多长寿。

《内经》说:长则气治。说明长脉也是气血充盛,气机调畅的反应。

2.短脉:

特征:首尾具短,常只显于关部,而寸尺两部多不明显

短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搏起的范围较小,脉体不如平脉长,脉动不满本位,多在关脉应指明显,寸尺两部常不能触及。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虚或气郁。

《内经》说:短则气病。心气亏虚,无力鼓动血行,则气血不仅难以达到四肢末端,也不能充盈脉道,致使寸口脉搏短小且无力。

气滞血瘀或痰凝食积,致使气机阻滞,脉气不能伸展而见短脉者,必短涩而有力。

故短而有力为气郁,短而无力为气虚。

(六)脉流利度异常:

1.滑脉

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滑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圆珠流畅的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皆能感到。

临床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实热等证,也可见于青壮年和妊娠期妇女,后二者皆属正常。

痰湿留聚,饮食积滞,邪气充渍脉道,鼓动脉气,故脉见圆滑流利。火热之邪波及血分,血行加速,则脉搏滑利但必兼数。

滑而和缓之脉为平人之脉。多见于青壮年。张景岳说:若平人脉滑而冲和,此是荣卫充实之佳兆。

育龄妇女见脉滑而停经,应考虑妊娠,若过于滑大则为有病。

动脉:

特征:见于关部。滑数有力。动脉的脉象特点是具有短、滑、数三种脉象的特点

其脉搏搏动部位在关部明显,应指如豆粒摇动,故《脉经》云: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

临床意义:常见于惊恐,疼痛等症。

惊则气乱,痛则气结,阴阳不和,气血阻滞,

故因惊,因痛致使阴阳相搏,气血运行紊乱,脉行则躁动不安,则出现滑数而短的动脉。

2.涩脉

特征: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

涩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也不均匀,呈三五不调之状。

三五不调,即指脉律参差错杂,不均匀。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滞血瘀 和精伤血少。

气滞血瘀,邪气内停,阻滞脉络,血脉被遏。以致脉气往来艰涩,此系实邪内盛,正气未衰,故脉涩而有力。

精血亏少,津液耗伤,不能充盈脉管,久而脉管失去濡润,血行不畅,以致脉气往来艰涩而无力。

总之,脉涩而有力,为实证。脉涩而无力者,为虚证。


(七)脉紧张度异常
1.弦脉
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弦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端直而似长,脉势较强,脉道较硬,切脉时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觉,故形容为“从中直过”“挺然于指下”。气弦硬程度随病情轻重而不同,轻则如按琴弦,重则如按弓弦,甚至如循刀刃。
肝主筋,脉道的柔软,弦硬与筋之弛缓、强劲之性相同,肝病多郁滞,肝气失于条达则脉多弦劲,故称弦脉“在脏应肝”,多主肝胆病变。
寒热诸邪,痰饮内停,情志不遂,疼痛等,均可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气收敛不伸,脉管失去柔和之性,弹性降低,紧张度增高,故脉来强硬而为弦。,并随邪气性质不同而为弦紧,弦数或弦滑脉等。

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木乘脾土,或肝病及肾,阴虚阳亢,也可见弦脉,但应为弦缓或弦细。如脉弦劲如循刀刃,为元气已败,病多难医。
 

《脉决刊误》说:弦而软,其病轻;弦而硬,其病重。是以脉中胃气的多少来衡量病情轻重的经验;临床有一定意义。
弦脉应于春季,春季平人脉象也多稍弦,是由于初春阳气主浮而天气犹寒,脉管稍带敛束,故脉如琴弦直端直而挺然,此为春季之平脉。
健康人中年之后,脉也兼弦,老年人脉多弦硬,为精血衰减,脉道失于濡润而缺乏弹性的征象。
朱丹溪指出“脉无水而不软也” ,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故随年龄增长,脉象失其柔和之性而变弦,属于生理性退化表现。

紧脉:

特征: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紧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势紧张有力,坚搏抗指,脉管的紧张度,力度比弦脉高,其指感比弦脉更加绷急有力。且有旋转搅动或左右弹指的感觉,但脉体较弦脉柔软。

临床意义:见于实寒证,疼痛,和食积等

寒为阴邪,主收引凝泣,困遏阳气。寒邪侵袭机体,则脉管收缩紧束而拘急,正气未衰,正邪相争剧烈,气血向外冲击有力,则脉来绷急而搏指,状如切绳,故主实寒证;寒邪侵袭,阳气被困而不得宣通,气血凝滞而不通,不通则痛。

濡脉:

特征:浮细无力而软。濡脉的脉象特点是位浮,形细,势软。其脉管搏动的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如絮浮水,轻取即得,重按不显,故又称软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虚证和湿困。

多见于崩漏,失精,泄泻,自汗,喘息等病症而致精血阳气亏虚之人

脉管因气虚而不敛,无力推动血行,形成松弛软弱之势;

精血虚而不荣于脉,脉管不充,则脉行细小而应指乏力

湿困脾胃,阻遏阳气,脉气不振,也可以出现濡脉。

(八)脉律异常

1.促脉:

特征: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促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来比较快且有不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积滞,也见于脏器衰微

阳邪亢盛,热迫血行,心气亢奋,故脉来急数;

热灼阴津则津血衰少,心气受损,脉气不相接续,故脉来有歇止。

气滞血淤痰饮食积等有形实邪阻滞

脉气接续不及,也可形成间歇

两者均为邪气内扰,脏气失常导致。故脉来促而有力。

若因真元衰惫,心气衰败,虚阳浮动,也可脉气不相顺接而见促脉,但必促而无力。

正常人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偶见促脉属正常。

2.结脉:

特征: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脉经》曰: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诊家正眼》:迟滞中时见一止。

故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来迟缓,脉律不齐,有不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也可见于气血虚衰。

阴寒偏盛则脉气凝滞,故脉率缓慢,气结,痰凝,血瘀等积滞不散,心阳被抑,脉气阻滞而失于宣畅,故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且结而有力。

若久病气血虚弱,尤其是心气,心阳虚衰,脉气不续,故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且为结而无力。

正常人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偶见结脉属正常。

3.代脉:

特征: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

代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律不齐,表现为有规则的歇止,歇止的时间较长

临床意义:见于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扑损伤等病症

脏气衰微,元气不足,以致脉气不相接续,故脉来时有中止,止有定数,脉势软弱,常见于心脏器质性病变

疼痛,惊恐,跌打损伤等见代脉,是因暂时性的气结血瘀痰凝等阻抑脉道,血行涩滞,脉气不能衔接,而致脉代而应指有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四诊学习之 闻诊 问诊 脉诊(李氏全息汤创始人:李芳祥 主讲)
3 中医四诊学习之 闻诊 问诊 脉诊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诊脉
中医二十八脉及主病
《脉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