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如何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

讲述:

有个困惑想请教晚睡姐姐,我儿子从一岁开始,每天我上班都会哭,哭得撕心裂肺那种,现在一岁八个月了,还是这样,我很不舍得他这样,所以就趁他没醒就走了,但听老人家说他醒来看不到妈妈也会哭,我下班回家他会很开心,但会比以前更加敏感,非常黏我,怕我又不见了。我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能不能指导一下我,我也想听听心理专家意见,这样的分离焦虑会不会给宝宝心理留下阴影。

中国的职业女性太不容易了,一面要上班,一面又要履行好母亲的职责。我是过来人,我知道这有多么不容易。但如果应对妥当,不一定会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发育和人格培养带来负面影响。


先说说什么是分离焦虑。


婴儿的分离焦虑通常在2岁之前产生。这之后,随着他们适应环境能力的增强,能够和他人产生互动,分离焦虑就会逐渐的淡化。


而之所以会出现分离焦虑,就是婴儿会选择与特定情感联系对象建立一种情感依附关系,这个特定对象通常都是母亲,但有时候也有奶奶或者爸爸,这和不同对象投入照料的精力不同而决定。当这个对象离开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到恐惧和不安,会以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除了特定依赖对象的改变,环境的改变、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孩子离开家,去幼儿园也同样可能引发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本身并不值得恐惧,这是发生于特定阶段的特有心理反应,但持续的分离焦虑,始终无法看到孩子有适应的进展,说明你们在应对孩子分离焦虑的问题上,还是有一些误区。


第一,如果父母或家人对孩子过于溺爱,保护过度,缺少户外活动,孩子在一种过于谨慎的环境中长大,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成长,有胆怯、过分依赖家人的习惯,那么这种分离焦虑就要比别的孩子更严重、更持久些。


第二,如果母亲的照顾和祖父母的照顾是两套生活习惯,完全不兼容,孩子也会因为不适应母亲不在身边的生活方式,不愿意和母亲分开。比如有的孩子和妈妈在一起会做游戏看图书,爷爷奶奶只会带着干呆着,没趣味,孩子不喜欢。


第三,如果父母本身就有焦虑的行为和习惯,比如母亲总是担心孩子的健康,无法对孩子放手,表现得过于忧心忡忡,不快乐,负面情绪多,或者父母之间互相担心,充满争吵,孩子也会被紧张的气氛感染,模仿父母的行为。


第四,如果母亲为了害怕孩子的哭泣,总是采取欺骗的方式离开,或者趁孩子睡着的时候不告而别,而留下的看护者也骗孩子说妈妈一会就回来,孩子总是失望,无法理解妈妈为何会消失的现象,只能加剧孩子对于母亲的依恋,就会造成妈妈一回家,孩子寸步不离,反而更粘人了。


我儿子满月我就上班了,关于解决分离焦虑我有一些心得,当然也有教训。总结经验和教训,我认为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欺骗孩子,逐渐让孩子接受现实。要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孩子,妈妈必须要上班,要工作,要离开一段时间,会在几点几点之前回来。即使孩子哭泣,妈妈也不要轻易妥协,一次妥协,孩子以后就会哭得更长时间,因为他知道自己只要哭闹,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不能给孩子这种错觉,但要兑现自己的承诺,说几点回来就要几点回来,不要失信于孩子,更不要骗孩子说一会就回来,欺骗是动摇孩子安全感的元凶,信任感才是最终消除焦虑的根本。


2、尽量在离开的时候找一些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情。儿子小时候,只要天气好,保姆都会抱着孩子送我出门,“宝宝咱们一起送妈妈上班”。出门后,看到花花草草,小猫小狗,还有别的小朋友,我们就哄他去看,然后他很开心地玩起来,我和他告别,他感觉不是那么强烈。最好不要在孩子正在依恋着妈妈,两个人一起享受亲子时间的时候突然和孩子分开,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


3、给孩子寻找一个情感和精神的保护神,作为妈妈的替代者。儿子小时候有一个玩具狗,因为还没有生他的时候就买来了,所以小时候儿子叫它是狗哥哥。每天睡觉的时候,我都把狗狗放在他的身边,“狗哥哥会保护你的”。我上班的时候也是这样,会很郑重其事地拜托狗哥哥,“狗哥哥你要陪着宝宝一起玩啊。”儿子会抱着狗哥哥,奶声奶气对我说:“妈妈你放心,我不会欺负狗哥哥的。”玩具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拟人化的玩具则是孩子建立情感联系,巩固安全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4、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多去认识陌生的人和事。孩子的胆量是可以锻炼出来的,越是胆小的孩子,越是容易依赖熟悉的对象,依恋性越强。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小朋友之间的联谊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多一些户外的活动,让孩子在大自然和人群中增强好奇心,敢于尝试和陌生人接触。胆子大了,性格开朗了,生活范围宽广了,依赖性就会小了。


5、满足孩子安全感的同时,也要逐步降低孩子对母亲的依赖。要注意随时响应孩子的需要,给足孩子的安全感。但也不要对孩子过于关注,即使妈妈在身边,也要培养他有自己玩玩具、做游戏的时间,妈妈可以在一边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能看到妈妈就行了。或者由父亲接手进行照顾,让孩子分散对妈妈的一部分依赖,还可以邀请别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玩游戏,让孩子能够从别人的陪伴中得到乐趣。


6、要统一生活习惯和教养方式。我儿子小时候的分离焦虑不是很明显,是因为保姆对他的照顾非常精心,他依恋她胜过依恋我,因此有时对我的离开显得不是那么在意。在有的家庭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孩子任由妈妈离开,毫无反应,相反,却特别依赖奶奶或者姥姥等特殊对象。所以孩子对于妈妈的依赖,也可能是因为离开妈妈,他生活方式和习惯都会改变,比如说话的声音,睡觉的时间等等都不同了,他因无法适应而哭闹。应该了解孩子在家的时候,另外的家长是如何看护孩子的,尽量统一一种生活习惯和教养方式,减少孩子的不适应。


总之,孩子需要的是爱和安全感,但如何施加爱和安全感,并不完全在于每天在一起朝夕相对,并不完全依赖时间的积累。孩子是世界上最小的现实主义者,只要不欺骗,不隐瞒,诚实相待,保持耐心,用自己的方式带给孩子充足平稳的爱,孩子就会接受现有的一切。


阅读原文可以进入我的新书《你配得起更好》京东购买界面。

点击右下角的往期文章可以进入文章分类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你是情绪失控型的妈妈,一定要看这一篇
控制自己的孩子,是妈妈最快获得安全感的手段
父母太依恋孩子是心理疾病
侯瑞鹤丨缺少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求关注(0-6岁萌发安全感的种子)
洪兰:家庭的教养方式要统一, 决定权在孩子母亲
妈妈的高情商,是一个家庭的福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