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化腐朽为神奇——如何活学活用经典碑帖

引文


所有的经典碑帖,都是“死的”,我们今天去用心临写,就是为了“化腐朽为神奇”。这也需要专业化方法。兹借《石门颂》略作阐述。

千呼万唤始出来!

从我们推出关于《石门颂》的第一篇文章开始就不断的有人留言要知道关于意临的方法。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要给大家一个重要提醒。


在意临之前,一定要踏实地实践前面介绍的学习过程,即了解背景——理解美感——深入精临——发现问题以及改正。这就是“中书汇科学学习法”的实际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石门颂》原碑的结构和用笔的前提下,才能进入意临。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石门颂》意临的几个思路。


   前后相同字的换位运用   

意临的第一步,是前后相同字或者特点的转换应用:

《石门颂》当中重复的字很多,他们的形态大抵不会完全一样,甚至有巨大差别,我们在写到这个字的时候,要想着帖中这个字其他的表达方式,并靠着这种记忆,表达出来,其实就是相同字不同样式的换位。这是加深印象,学以致用的第一步。


   不同特点的换位应用    

同样是包围结构的字,外轮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我们在写“开”字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把“闵”字的外框放进去?又可不可以用其它的字框形式?不但笔势要有这样的处理思想,结构也是一样:

我们在写左边走之旁的时候,脑子里会不会想到右边的赵字的形态,会不会想到把走之旁处理为“

”变为左右结构,又会不会想到把右边的赵字,变为左部的半包围结构。这是灵活变换,学而有创的第二步。 


   特点的夸张、以及反式应用    

在临习《石门颂》的过程中,会发现《石门颂》很多字都有鲜明的特点:

比如这个“废”字,是一个静态十足的字,它的静态是由外框的形态所奠定的;


而“厉”字是一个动态十足的字,它的动态是由于左撇以及“万”字下部空间形态所造成的。在临习这两个字的时候,不但要分析它们各自为什么是动(静)态,更要思考,怎么把这种姿态夸张或者弱化,甚至朝着相反的方向去表达。比如这个“厉”字,我们就可以这样处理,把它变为静态:


这种变化方法从何而来呢?,我们看下面这个“域”字:


字要从动态变为静态,其实很简单,把笔画拉平、拉直,把字外空间变小就可以了,从这个“域”字当中得到的启示,然后再运用到“厉”字当中去,这就是创作。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这个启示,去把上面的“废”字,变为动态呢?这是进入创作大门的重要思想方法。


   要从其他的碑帖当中吸取养分    

《石门颂》固然包罗万象,但始终不是完美的,提按变化终究不如庙堂汉碑明显;整体章法的质朴大胆,终究不如《大开通》;结构纵使变化无端,也远远赶不上整体汉代碑刻的丰富多姿。故而我们一定要对汉碑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深层次的学习到《石门颂》的精髓,就如物理学家没有不是精通数学的,哲学家无一不深入研究过历史,触类才能旁通,才能深入。把其他碑帖当中得到的启示,按照上述方法带入到《石门颂》的学习当中,你的意临作品一定会更加丰富。再结合上面三种方法,就叫做遍学百家,熔于一炉。


    整体变形,章法上做突破    

《石门颂》原石章法为竖向对齐,横向参差变化,我们在通常情况下看到的字帖,都是割裱本,也就是重新加工过的章法,这种章法并不完全符合艺术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尝试着大胆的试验每种章法形式。比如说,分别用《石门颂》原碑、《张迁碑》、《礼器碑》、《大开通》这些碑的章法特点分别去表达《石门颂》,或者是更加大胆的变化,可以用册页,可以用中堂,可以用八尺整张甚至是丈二的宣纸进行临写。总之,一定要去试。这就叫做以古为基,大胆创新。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位名家的临习《石门颂》作品:

·清人多把《石门颂》向庙堂隶书的方向靠近,清代著名书法大家何绍基就将《石门颂》规矩化,自此不难见何绍基深厚的庙堂隶书功底以及对《石门颂》用笔的借鉴。


·萧娴是康有为的弟子,笔墨中少不了清人的影响,萧老所临石门颂,也偏于庙堂气息,但一位女子能终身喜爱秦砖汉瓦至此,亦应为我等敬佩。


·天津已故书法家龚望所临《石门颂》亦将《石门颂》靠向了规矩化的方向,而且笔势映带增加,加粗了笔画,更显雄浑,亦自成风格。


·章祖安先生所临《石门颂》,无论是气息还是用笔都更加接近原碑,老先生毕生致力《石门颂》,当为我们学习借鉴的重要模范。


·当代隶书名家何应辉所临《石门颂》,何应辉先生遍临汉碑,对于《石门颂》一类摩崖隶书研究颇深,而且在整体章法的把握上,更加接近摩崖隶书的风范。


意临是实临转化为创作的第一步,不论临什么帖,都要进行到这一步,所以对于意临,每个人都要清楚如何把握尺度,掌握方法,这样才能学以致用,不断的把各种学到的碑帖转化为自己的养分。在意临的过程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关于《石门颂》的所有介绍,至此就告一段落了,中书汇为大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学习《石门颂》的思路,希望大家能够多消化理解并且积极分享给其他人,下一步即将展开对于二王的介绍,请务必关注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隶书创作你不知道的真相:将汉隶融会贯通,这个经典至关重要
《石门颂》、《西狭颂》、《郙阁颂》——为当代的隶书创作助力
汉隶三颂之《石门颂》:隶书中的草书
高清碑帖丨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中国10大隶书,你最爱哪个?
隶书入门高效务实的路径,你真的不在乎理性的探究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