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Fintech时代大浪潮

FinTech是Finance Technology的缩写,可译为“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一词相比,它更能突出科技的重要性。FinTech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升级金融领域的各种服务,而是一场革命,是金融领域的颠覆性未来。


FinTech中的“Tech”所涵盖的各种技术,包括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而在当下,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是比特币的核心与基础架构,虽然比特币在争议声中已经走过了七年多的历程,其热度早已不如从前,但区块链却从去年开始,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阿博茨金融科技公司CTO钟馥百在接受InfoQ采访时称“区块链投资是在去年从美国纽约开始变热,大量的公司在涌入这个市场,投资量有非常显著的增长,比重逐渐从传统的比特币的投资逐渐在向区块链技术迁移。”恒生电子研发中心总经理章乐焱曾称,“区块链技术是400年来的一次变革”,它使得记账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巨变。

区块链吸引了各方资金加速汇聚,更是加速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FinTech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近期,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发布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以下简称“白皮书”),总结了区块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核心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场景,提出了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路线图和标准化路线图等相关建议。

白皮书对国内外区块链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通过分析全球200多个应用案例,提出了区块链的典型应用场景。列举了应用相对成熟、应用前景广阔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应用场景,其中就包括金融服务的五大场景,并列出了相应的痛点:

  • 支付领域。在支付领域,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境的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清算、结算的 成本较高,也涉及了很多的手工流程,这不仅导致了用户端和金融机构中后 台业务端等产生的支付业务费用高昂,也使得小额支付业务难以开展。

  • 资产数字化。在资产管理领域,股权、债券、票据、收益凭证、仓单等资产由不同 的中介机构托管,提高了这类资产的交易成本,也容易带来凭证被伪造等 问题。

  • 智能证券。在证券领域,证券交易生命周期内的一系列流程耗时较长,增加了金 融机构中后台的业务成本。

  • 清算和结算。在清算和结算领域,不同金融机构间的基础设施架构、业务流程各不 相同,同时涉及很多人工处理的环节,极大地增加了业务成本,也容易出 现差错。

  • 客户识别。在用户身份识别领域,不同金融机构间的用户数据难以实现高效的交互,使得重复认证成本较高,也间接带来了用户身份被某些中介机构泄露的风险。

而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可以用来构建监管部门所需要的、包含众多手段的监管工具箱,以利于实施精准、及时和更多维度的监管。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能实现点对点的价值转移,通过资产数字化和重构金融基础设施架构,可达成大幅度提升金融资产交易后清、结算流程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并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支付所面临的现存问题。

在这五大金融场景下,区块链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将给金融领域带来新的未来。

作为金融技术人员,不得不关注FinTech。那么,究竟应关注哪些细分领域?哪些技术会成为未来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力量?传统金融公司应如何面临挑战,迎面而上?在这场革命中,创业者应如何选准风口?各种新的尝试,在落地到实际开发总会面临种种挑战。那么,哪些团队已快马当先,获得了实践经验?如何吸取经验,避免踩坑?

FinTech的革命浪潮已到,技术重定金融,未来大有不同!人这一生,能赶上这样的一次浪潮就足够了!那么,如何拨云去雾,看清浪潮背后的本质?如何乘风破浪,选准合适的风口?如何灵感涌现,碰撞出颠覆性的火苗?


科技已以迅猛之势改变生活,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同时,它的广泛应用使得局外之手频频伸进金融业,并冠以FINTECH横扫支付、理财、消费金融等多个领域。目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兴起正在重新定义金融业的交易模式及服务体验,这些新技术为其他行业如互联网公司、产业公司金融金融业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一个重大的金融转型因大数据的降临而开启,在FINTECH席卷的浪潮下,银行的转型之路刻不容缓。

  一、基于大数据的FINTECH概念

  “大数据”(BIG DATA)根据维基百科定义为:“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应用扩展,大数据正以其多源、海量、异构的特性冲击着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它为金融行业提供了更加精准地挖掘、应用数据的技术基础,同时也为细分市场、精准营销、服务推广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数据是银行最有价值的资产,银行历来重视数据管理和应用,并致力于建立数据管控机制、数据标准、数据分析环境。一些银行保存了10年以上的银行交易数据和金融市场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应用于客户授信、评级、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模型,操作风险监控、预警,应用于盈利性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等。但是,有实际的应用场景,大数据才能产生价值。与走在前沿的一些企业或单位相比,银行在数据的丰富性、获取渠道的广泛性和便捷性、大数据处理的技术、以及数据应用创新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差距。

  FINTECH概念正受到不少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热捧,即“金融科技”,主要是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平台管理。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科技 金融”,也不是单纯的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而是改变了市场的模式、产品的形态,用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形态去改变市场格局,提升整个市场的效率。它将从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到与银行业务形成互补性竞争,再到二者之间的合作愈发密切,完成以科技、互联网为工具重塑金融业的变革。

  二、FINTECH浪潮下银行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FINTECH浪潮下,传统银行的中心地位虽能够维持一时,但银行和资本市场许多方面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一)大数据集成与应用手段亟待提升。

  首先,当前中国国内金融行业的数据尚未完全实现联网和共享,基础数据薄弱,开展大数据应用需要打破原有数据通道,重新架构新的数据平台。虽然有银行开始关心自己数据资产的使用和变现,但仍不具有打通中国国内整个行业链条的能力。以征信数据为例,央行征信系统覆盖八亿人,其余五亿有经济能力的人并没有信贷和征信记录,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对这一数据缺口,能够通过挖掘互联网行为大数据拉力进行弥补。这也将导致金融业竞争版图的重构。

  其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有稳固的基础设施和安全管理规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信息安全面对新的挑战。数据本身就是资产,数据量又以几何速度增长,特别涉及到金融领域的大数据已成为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资产,作为生产和存储设备的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都亟待加强,且需要有保护用户隐私数据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出台,尤其是金融行业需要形成明确的隐私保护规范。

  最后,虚假数据容易引发金融市场风险。由于当前大数据技术应用尚处在初期,金融业内缺乏对大数据有效性的评估标准和监测手段,因此大数据的应用效果有待考察。一方面,引入的外部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当前金融行业的大数据应用主要仍是面向结构化数据,缺乏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能力。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银行发掘数据的价值,提出质量不高的数据,但并不能百分百甄别出数据的真伪。一旦数据中混杂了虚假信息,可能导致错误的交易行为,从而引发金融市场风险,金融机构的决策将存在判断错误、过于超前或滞后的风险。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均已建立了IT治理结构和IT风险管理体系,并持续完善,在某些应用领域如存、贷款、支付、清算处理效率、电子渠道的替代率等方面,并不亚于国外银行,甚至交易速度更快,服务效率更高。资料显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电子渠道替代率达90%以上,部分达到96%以上。然而,相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银行信息科技的转型和创新尚显不足,用户体验度亟待提升。

  (二)FINTECH弥补银行短板,用户体验度更高。

  根据欧洲前10名最具颠覆性的FINTECH公司可以看出,FINTECH涵盖了这些领域:网络借贷平台、智能投顾、众筹、医疗保险、区块链、个人理财以及虚拟货币等。相较于传统金融行业,FINTECH运营成本低,经营方式灵活,它们无需成立庞大的分支网络机构,同时云计算技术给公司带来了灵活性,并且能够以低成本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甚至是,绝大多数金融科技商业模式无需获得银行牌照,因而避免了合规要求和监管审查,而这两者均消耗了传统银行大量资金;二是传统银行困难重重,表现在人力成本压力明显、全球低利率水平使银行净利差承压、运营成本持续在高位。科技创新的力量有可能颠覆传统的一切,数以万计的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FINTECH往往与“改变人们的使用习惯”、“更快的速度”、“更方便快捷的交易”等关键词相关,而银行的固有思维却严重缺乏IT概念,效率和用户体验度往往差强人意。银行信息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亟待攻克几大难题:一是,在互联网等新技术催生的新经济模式下,如何实现业务转型和服务模式的重构;二是,如何吸引和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加快现有技术队伍观念转变、技术提升、科学转型;三是,如何管控好IT风险,确保业务连续性,保障客户、银行的信息和资金安全。

  三、银行开拓转型之路,主动融入生态圈

  7月15日,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一件(征求意见稿)》,银监会要求到“十三五”末期,银行业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这无疑显示出国家和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加速转型的决心。而金融的服务如何融入到企业经济活动的生态圈,融入到公众的生活圈里,才是银行转型的根本目的。银行转型之路,几个方向或许值得探索。

  (一)协同创新,跨界合作。

  移动互联、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处理技术,正在催生出一种新的经济和商业模式,对银行服务的时间、地点、场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银行已不能像以前一样,在网点“守株待兔”坐等客户上门,唯有顺势应变,迅速转变金融服务方式,引导客户在线上进行操作,并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银行应协同创新,跨界合作,与客户共同创新金融产品,如参与客户尤其是集团客户金融链、供应链建设、大客户的交易平台建设中,参与到政府的智慧城市、便民服务(如社保、医保等系统)中,把金融服务渗透于社会服务的点点滴滴,提高金融服务频率和效率,巩固市场份额。


  (二)痛苦的蜕变和创新,推动技术转型。

  银行技术转型的风险和挑战极大,一是银行现有技术团队更熟悉传统的商业技术,要掌握开源技术需要有个观念转变和学习的过程;二是开源技术支持的市场环境不成熟,人才集中在较大的互联网公司,而他们一般不独立提供技术服务;三是针对银行业务特性的个别关键技术,尚无可靠的解决方案。对传统银行而言,系统复杂,涉及维度多,如果改造迁移成本将非常高,技术难度也很大。但是,银行必须直面这个难题,寄望于一个持续的、渐进迁移的过程,在过程中逐步解决技术难题,大力引进关键性人才,迅速应用下一代IT科技能力和开发模式,并不断培养自身运用新一代技术的能力。这将是一条充满荆棘但又非常重要的前进道路。

  (三)顺势求变,把握区块链机遇。

  区块链技术能安全地存储比特币交易或其他数据,信息不可伪造和篡改,可以自动执行智能合约,无需任何中心化机构的审核,该项技术大大降低了现实经济的信任成本与会计成本,目前多家全球领先银行已开始布局,以抢占先发优势。目前国外各大机构都看到了区块链技术未来对银行商业模式和逻辑带来的颠覆性改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项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式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仍未被中国绝大部分传统金融机构所关注。对于该项技术的可拓展性,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主要停留在原型设计阶段。但我们仍然可以预期,未来几年将看到其迅猛发展,区块链被大规模使用的一天终会到来。

关注极客文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国际金融,关注Ravenrock灰岩公眾號...

國內官網:www.ravenrock-capital.com

國外官網:www.ravenrockcapital.net

點擊閱讀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湖Fintech研究百篇系列之(四)
招商银行战略大转型,明确定位“金融科技银行”
城商行的二战: FINTECH转型,用户体验之争
玖富从Fintech到Techfin:重仓AI和区块链、科技人才占6成
金融科技浪潮“来袭” Fintech如何赋能未来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分布式架构应用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