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俞敏洪老师点赞的私播课究竟是个什么东东?|辅导圈

10月20日,俞敏洪老师出现在新东方2016财年第一季度分析师会议上,为投资者答疑解惑。现场有分析师问及俞敏洪老师对可汗学院的看法,俞老师坦言“儿子每天都在看可汗学院,但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我更看好优能的O2O私播课”。

问题来了,“O2O私播课”究竟是个什么鬼,引得俞敏洪老师口动点赞?本文囡囡将与各位同仁分享自己关于“私播课”、“O2O”、“O2O私播课”的一些理解。

一、私播课的前世今生

在线教育的初衷是打不死的民主心——教育是基本人权,我们要克服时间、空间的阻碍及有限的机会成本,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

发展初期,大多数在线教育产品都是将市面上现存的优质课程放在网络上,扩大其影响力。此后随着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在线教育也呈现愈发专业化的趋势,业内人士分别于2008年和2013年提出两个相爱相杀的概念:MOOC(音译慕课)和SPOC(音译私播课)。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于08年前后初次被提出,随后世界范围内大量著名高校踊跃参与,2012年随着Coursera等平台的建立,MOOC走向发展高潮。与早期在线教育相比,MOOC引入了更多的互联网机制,如:控制课程时常,增设课程讨论区,引入社区性参与互动机制,分派阶段性个人或团体任务等。

与此相对应,2013年首次出现了SPOC的概念,即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通常情况下学生规模在几十到几百人之间,且课程设置了限制性准入条件。同MOOC相似,SPOC也兴起于哈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

就字面意义来讲,SPOC与MOOC的差别在于:小规模VS.大型,限制性VS.开放式。进一步思考,我们会发现两者更为本质的差别。事实上,受众规模的大小及课程的开放程度,直接决定了课程的本质属性:同“大众产品”相比,“私人定制”课程的教学目标一定更具体、更实际,教学内容也一定更具针对性。显然,对于应试导向的刚需性学习,尤其K12领域,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是SPOC!

然而SPOC虽然可以实现“定制化”的优质课程,但它依然没有完全攻克在线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缺少激励(或约束力)导致学习完成率很低;缺少师生互动(或互动不充分),导致学生无法深度学习;在学习成果测评阶段,如果仅通过电脑完成,那么只能进行题目对错的机械测评,无法针对学生个人情况进行学习状况的综合性分析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offline与online的配合,即O2O!

二、O2O的前世今生

今天谈的不是O2O平台,而是Online与Offline相互配合的学习模式。(囡囡曾专门撰文分析O2O平台——《揭竿起义 OR 温良革新?论“互联网+教培”创新创业模式——之O2O平台》,望各位同仁惠阅、指正)。

先与各位同仁分享三段小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囡囡还在襁褓之中,那时“E-Learning”还叫“distance learning”,那时有一种学习形式叫“函授”——申请某学校的函授学位,学校会以邮寄的形式提供教材,申请人在家自学,每隔一段时间学校组织所有学生进行集中面授,课程结束后进行分科目考试,最终颁发学位。囡囡的娘亲就是通过函授获得大专会计学位的。娘亲总讲“老娘当初下了班把包一扔就做饭、奶孩子,吃过饭就读书,忙的连洗脸的时间都没有……”

十多年后,囡囡读了中学,娘亲为了身在N线城市的囡囡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咬牙为囡囡添置了电脑,置办了数学、英语的学习软件,然而结果却没有娘亲励志,囡囡总会学着学着就去聊企鹅了。

又过了十多年,囡囡已长大成人,认识了一位三高妈(高学历、高薪资、高地位),三高妈的儿子读初二,从进入初中以来一直学习网络课程。囡囡惊呼如何坚持下来?答案是三高妈一直跟学校老师取得联系,随时掌握学校的教学进度,在授课前一天将网络课程给娃子当预习课程用。于是娃子自配“翻转课堂”模式,在学校听啥懂啥,成绩倍棒,优越感暴涨。两个月下来,娃子根本不用老妈督促,自己主动听课预习。

三个年代、三段故事,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online(自学)与offline(课堂学习)相互配合的学习方式,结果却只有囡囡落败!如果借口娘亲是成人,但初二娃是个孩纸;借口初二娃的网络课程更精美,但娘亲看的是本书,因此这些都不是理由!囡囡与他们的本质差别在于:online(自学)与offline(课堂学习)的匹配度——娘亲的匹配度最高,自学的书本就是老师要集中讲解的内容;初二娃通过调整online的节奏,使之与学校的offline无缝衔接,达到了非常好的预习效果;而囡囡的学习软件与学校的教学、考试虽然内容相关,但完全不同频道。

容易理解的是,Online与offline的匹配度越高,它们相互促进的效果就越明显;学生学习得到的激励也越即时且真实;学生越易于接受。因此,匹配度的高低是O2O模式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三、“O2O的私播课”

俞老师看好的“O2O私播课”是北京优能抱拥互联网的新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该“O2O”是翻转的,即offline to online——教师将其线下班的生源导入线上:学生周末在新东方线下班听课,周一至周五则通过购买SPOC在PC端的互动学习平台或移动端的优播课APP观看时常约20分钟的教学短片。就是这个小小的翻转,使得创新者走出了窘境:同其它互联网产品相比,SPOC无需通过免费试用培养种子用户,无需通过疯狂补贴养成消费习惯,也无需通过上下求索寻觅盈利模式,它一经问世便实现了盈利。仅2015年秋季一个季度,中学部通过SPOC便收入1100万。

此外,在SPOC的上市过程中,没有花费任何营销费用,全部是由授课老师在课堂向学生介绍推广的。那么老师为何如此积极配合部门参与营销呢?主要原因在于SPOC的收入分配制度——采取分成制,收入的60%归老师所有。在如此业界良心的薪酬机制下,教师自然爱岗敬业、且收入不菲,某优能名师2015年秋季一个季度仅靠SPOC就收入了29万。(以上数据来源于北京优能公开信息。)

关于SPOC的课程内容,优能则充分放权至老师,全部课程均形式不限,由老师自行录制、上传,并督促学生观看视频、笔记打卡、为学生进行课后答疑。各位同仁容易理解,当online与offline是同一位老师的时候,两部分课程的匹配度自然是高的不要不要的!当学生愿意为同一位老师两次买单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互动及粘性自然也是高的不要不要的!因此,优能在确保了online部分课程效果的同时,还最大程度的提升了客户的忠诚度,真是会玩!

除去产品本身的设计精巧之外,囡囡还想提醒各位同仁注意,优能“O2O私播课”的切入点真真不是一个“痛”字了得!在创新创业已成为爆款的今天,太多人迷恋“革命”,太少人关注“改革”,然而“革命”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孕育并成功于旧体制已然溃败的地方!显然当前现存的线下教培市场并未出现致命危机,因此本行业的创新创业者应该以一种更温和的姿态,以一种能够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的方式,去逐渐优化自身的产品。优能,正是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同周末、寒暑假相比,周一至周五的碎片化时间,是教培业的“边缘市场”;同线下2-3小时的面授课堂相比,20分钟的课程短片是教学的“辅助性环节”。而正是由于产品的“边缘性”及“辅助性”才使得创新过程没有伤害任何人利益,只有各方皆大欢喜,创新才能进展顺利。

最后囡囡想邀各位同仁脑补一下SPOC的未来。

当我们思索SPOC项目中“优能”与“教师”之间关系时,可以发现,比起常规的“公司-员工”组合(员工通过完成公司设定的岗位职责,获取个人工资、奖金及晋升渠道),“优能”与“教师”之间、及“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倾向于“分散式合作”关系,即:分散生产、合作经营、共创市场——每一位教师随意录制自己的课程,彼此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推课及时间协调,优能则是所有老师课程的“长尾集合器”,大家手拉手捍卫offline市场、开拓online市场。如此一看,比起傻呵呵补贴,只求付出、不计回报的O2O平台,优能的“O2O私播课”反倒是更像一个平台呢!不要忘记,平台具有极强的可拓展性。

因此,囡囡预计,北京优能被俞敏洪老师点赞的“O2O私播课”发展至今也只不过是獠牙微露、冰山一角,预知后戏如何,我们共同拭目以待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彩演讲|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吴宁: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系列:如何认识在线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的三条路径
解读慕课(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的含义
最后一天报名| 北京大学赵国栋教授公开课——微课、MOOC和SPOC:从概念到制作技术
【课堂】校本慕课来袭,你学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