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疾病康复|糖尿病

一、概述

1、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以持续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2、分型

(1)、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IDDM) 发病较急骤,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的破坏,体内胰岛素缺乏,必须终身接受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 起病较缓慢,主要由于肥胖等原因所致的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由于骨骼肌、脂肪和肝脏等体内胰岛素的靶细胞出现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异常或缺陷,造成这些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使靶细胞摄取与利用葡萄糖减少,导致血糖升高。不一定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

(3)、糖耐量减低  糖耐量减低是2型糖尿病发病前期阶段,经过若干年后一部分患者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

3、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持续性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高血糖毒性作用表现:①刺激胰岛素分泌,长期高血糖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的功能衰竭;②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抑制肌细胞膜转糖蛋白GLUT4的活性,葡萄糖转运进入肌细胞内减少;③增加氧自由基的产生,诱发血管并发症。

4、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

(2)慢性并发症  主要累及眼、肾、神经以及心脏等脏器的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

二、康复评估

1、诊断标准

(1)、空腹血糖  < 6.0mmol/L为正常,≥6.0~<7.0mmol/L为空腹血糖过高,≥7.0mmol/L为糖尿病(须另一天再次证实)。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h没有热量的摄入。

(2)、餐后2小时血糖   <7.8mmol/L为正常,≥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须另一天再次证实)

(3)、随机血糖     ≥11.1mmol/L考虑糖尿病(须另一天再次证实)。随机是指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而不管上次进餐时间。

(4)、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加下面三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2、残障评估  

糖尿病的康复评估包括功能障碍、活动限制、参与局限三个层面。

3、运动耐力评估   

年龄超过40岁、或有10年以上糖尿病史或有高血压、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的症状和体征者,都必须进行运动耐力试验。运动耐力试验的目的是确定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负荷能力及身体运动耐力,以保证康复治疗的安全性。运动试验的方式多数采用运动平板和功率自行车。

三、康复治疗

1、基本原则

(1)型糖尿病  以胰岛素治疗为主,同时配合饮食疗法,适当运动锻炼。

(2)型糖尿病  首先应侧重于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实施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如果实施无效则应考虑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增敏剂。出现并发症者,则应考虑加用胰岛素治疗。

(3)糖耐量减低  给予有效地康复治疗可减少或阻断部分糖耐量减低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康复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措施。

2、饮食疗法

(1)、饮食疗法原则  ①严格控制每日的总热量,以能维持标准体重为宜。②合理搭配三大营养素,糖类可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约占总热量的15%~20%,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5%~30%。③充足的食物纤维素,适量的无机盐及维生素。④保持有规律的饮食时间,按时、定量吃饭,杜绝零嘴,生活习惯规律化。⑤三餐热量分布为1/5、2/5、2/5,并可按生活习惯、用药情况及病情控制情况做必要的调整。⑥以上习惯终身维持。

(2)、饮食疗法实施时注意事项   ①糖尿病的饮食疗法的方法因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而有所不同,如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点是控制热量的摄入减轻体重; 1型糖尿病及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注意防止低血糖。②制定饮食处方前首先应对患者进行饮食营养调查,结合患者平时的食量、心理特点、平日活动量等确定饮食摄入量,不宜单纯应用理论计算的数据而不考虑个体差异。③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在饮食上要特别加以个别的指导,以阻止或减轻相应脏器的功能损害。

3、运动疗法

(1)、运动疗法原理  ①增加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载体的数量,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异常,降低血糖。②加速脂肪组织分解,促进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利用,纠正脂代谢功能紊乱。③改善糖代谢,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2)、适应证  ①糖耐量异常者、无显著高血糖和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绝对适应证;②有微量白蛋白尿、无眼底出血的单纯性视网膜病、无明显自律神经障碍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等轻度合并症的患者是相对适应证,对这些患者饮食指导的同时,药物控制血糖后,再进行运动疗法;③无酮症酸中毒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调整好饮食和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治疗,能有效的控制血糖在良好的水平。

(3)、禁忌证  ①酮症酸中毒;②空腹血糖大于16.8mmol/L;③增殖性视网膜病;④肾病(Cr>2mg/dl);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⑥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

(4)、运动处方  ①运动强度:以40%~60%最大摄氧量为宜。②运动的种类: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力量运动。③运动时间:自10min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min。餐后1小时实施运动为宜。④运动频率:每周运动锻炼3~4次较为合理,可根据每次运动的运动量大小而定。每次运动后不觉疲劳的病人,可坚持每天运动一次。

(5)、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①必须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实施运动治疗;②运动实施前后要有准备运动和放松运动,以避免心脑血管意外或肌肉骨关节损伤的发生。③运动疗法以集体教育指导效果为佳,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④定期测量体重、体脂量、肌力,检测血糖和血脂等代谢指标,评价运动疗法的效果。

(6)、运动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①运动性低血糖:最好在餐后1~3 h内实施运动锻炼,运动前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减量,运动中注意补充糖分如糖水或甜饮料等。胰岛素注射部位原则上以腹壁脐旁为好,避开运动肌群,以免加快该部位的胰岛素吸收,诱发低血糖。②有合并症患者的运动安排:当糖尿病患者合并轻度视网膜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时,只要在适应证范围内,仍可根据合并症的情况适当选择运动方式,如上肢运动、低阻力功率车等。

4、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①磺脲类:促进胰岛素分泌,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凡有明显胰岛功能缺陷者(反复出现酮症)不适用。一般餐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最佳,据病情从最小剂量开始。②双胍类: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1型糖尿病患者在有足够的胰岛素替代时,与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③糖苷酶抑制剂: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④胰岛素增敏剂: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2)、胰岛素治疗  ①适应证:1型糖尿病、 出现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手术应激状况、妊娠和分娩、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全胰切除后继发性糖尿病等。②用法:皮下注射,避免在运动锻炼肢体注射胰岛素;③剂型:短效胰岛素餐前半小时注射主要控制餐后高血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④剂量:每隔数日根据血、尿糖结果调整剂量;⑤副作用:最常见低血糖,其次为过敏反应,以皮疹多见。

5、糖尿病的康复教育   

是贯穿糖尿病治疗始终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措施,对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节省目前尚不富裕的医疗资源,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康复教育的内容包括:

(1)对疾病的认识;

(2)慢性并发症的危害性及发生率;

(3)饮食疗法指导,包括饮食治疗的意义、目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4)运动疗法指导,包括运动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和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5)药物的介绍,如口服降糖药的种类、适应证、作用、不良反应和服用方法;

(6)胰岛素的种类、使用方法和自我注射技术指导;

(7)血糖的自我监测;

(8)糖尿病日记,观察和记录每天饮食、精神状态、体力活动、胰岛素注射以及血糖、尿糖、尿酮的检查结果等;

(9)介绍如何进行皮肤护理、足护理以及应急情况的处理如低血糖;

(10)心理咨询,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患者如何康复护理?
【专家观点】糖尿病的康复治疗
高血压病护理常规
不容忽视的餐后血糖
60岁以上老人,血糖多少才正常?
糖尿病患者运动有讲究:运动跟着血糖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