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缺乏这6大“套路”,还谈什么企业文化!

导读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竞争力最终会落在企业文化上。

好的企业文化能够给员工提供一种工作动力,一种安全感,能够激发员工热情,使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而消极的企业文化会像瘟疫一样侵蚀员工和企业,危及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

来源 | 网络/亲善【整理摘编:时英平】

转自 | 领导者养成笔记「ID:GoToLead 」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是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创新精神等的综合反映。因此,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

正如我国著名猎头公司某总裁所说:

  • 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

  • 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延伸性,未来的企业文化是今天的企业文化的延续。当然,这种延续不是简单地传承,而是扬弃、演绎、创新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先进文化可能被继承下来,有些落后文化可能因一文不值而被淘汰掉,有些文化经过演绎会发生转型,同时新环境也会造就出一些全新的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看起来像是百家饭,谁做都是不同的味道。其实总结起来,无外乎有6大思路。

01、创新与变革文化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加速对企业创新提出挑战。不创新即倒退、不创新即死亡,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第一定律。创新与变革文化是企业危机意识、生存意识和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

创新与变革包括丰富的内涵,既包括商业模式、技术、产品、市场、服务方式的创新与变革,也包括管理组织、制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与变革。

在创新与变革文化的导向下,企业至少应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风格:

● 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 敢于挑战自我,视今天为落后,志在追求更高的目标。

● 善于打破今天的平衡,创造新的平衡,使企业永远处于动态的发展中。

● 不怕冒风险,善于在风险中寻找更好的经营机会。

● 宽容失败,即为了鼓励人们创新与变革,能够宽容在创新中出现的失误。

● 善于行动,敢于实践,像西方人那样,凡事都试一试,千方百计地把好的想法变成现实。

02、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的差别与竞争文化

在过去的企业,差距与差别意识淡薄,平均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分配差距过小。这种情况严重挫伤了高素质、高能力、高能级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而当下,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员工价值贡献对目标实现的重要性。

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的差别与竞争文化代表了企业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只有不断培植这种文化,通过启动价值分配杠杆,在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导入“PK”竞争文化,才能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

在企业中使能力强、贡献大的人受到充分激励,使能力弱、贡献小的人受到鞭策,从而就能激活人们的进取心,弘扬人们的竞争精神、卓越精神和学习精神,使企业富有朝气与活力,永远不让“奋斗者”吃亏。

03、学习与超越文化

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就是企业的学习能力。

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为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世界排名前100的企业中,已有40%的企业以“学习型组织”为样本,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知识经济、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企业要生存与发展,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按照彼得·圣吉的观点,学习型组织具有五种新特质: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可见,学习型组织在共同的愿景下,有着崇高的信念与使命,具有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并且人们勇于挑战过去的成功模式及力量极限,充分发挥生命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

与这种学习型组织相适应的是学习与超越文化。在这种文化导向引领下,人们追求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开发能力与智慧。尤其是团队通过共同学习,提高整体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超越自我、超越平庸。

彼得·圣吉认为:当世界更息息相关、复杂多变时,学习能力也更要增强。学习与超越作为未来企业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对企业能否适应世界变局、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创造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意义。

04、虚拟与借力文化

虚拟经营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企业无形资产增值和品牌效应放大的产物,其本质是借用外力,在较大的市场范围内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的组合与配置。

企业只保留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设计开发能力,其他环节均通过国际分工体系完成,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从而突破企业自身的能力极限,实现快速增长。

与虚拟经营相适应的虚拟与借力文化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它使企业在经营中更注重培育品牌,开发无形资产价值,在实践中树立大市场观和大资源观,利用自身的商誉优势,从全球的视野捕捉市场机会、整合资源、寻找合作伙伴,善用金融手段和网络手段,提高灵活性、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的素质和能力。

未来的企业是没有市场边界、没有资源限制的企业,只有培育虚拟与借力文化,才能实现经营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最终获得超乎寻常的发展。

05、速度与效率文化

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的本质就是能够创造比其他形式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如经济学家科斯及其追随者就认为,企业能替代市场,仅仅是因为它能节省交易费用;

阿尔钦等人认为,企业作为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其意义就在于,多项投入在一起合作生产得出的产出要大于各项投入分别生产的产出之和。

可见,速度与效率文化是内生于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的。没有速度与效率,交易成本过高,投入产出形不成合理的比例,企业也就没有存在的空间。

未来的企业之所以要精益经营,更加重视速度与效率,主要是由于全球性市场竞争的需要,只有不断提升速度与效率,企业才能捕捉到更好的经营机会。这样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最优惠的价格、最便捷的方式,把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赢得市场,赢得顾客的信赖与忠诚,最终赢得竞争。

速度与效率文化是推动企业革新和进步的加速器,是企业精益经营追求的效果之一。在速度与效率文化导向的引领下,企业要通过组织创新,创造精干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

通过不断的业务体系梳理与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和效益的全面提高;

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科学的管理,促使人们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与方法,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能。

06、和谐与共享文化

企业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由若干人靠契约结合的团队,和谐共享是企业的本质属性。企业和谐的基础是协作意愿。企业内部是一个众人协作体,对外开展经营活动也是在与他人的协作之中进行的。

市场经济无疑要倡导竞争,但不能忽视协作。竞争与协作本身就是一体两面,光有竞争会把企业引到“你死我活”的黑暗面去。

协作是主旋律,通过协作创造整合力量,实现经济的放大效应,实现企业与员工,以及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享。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和谐关系才是牢固的。和谐文化与中国“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人文精神有关。

企业倡导和谐文化是主张人与人要和谐、人与事要和谐、人与环境要和谐。

  • 人与人和谐,也就是要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法律契约升华为一种以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为基础的心灵契约。

  • 人与事和谐,也就是要有良好的人机关系。

  • 人与环境和谐,即指企业要与顾客、合作者和谐,也要与社会和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还要与自然和谐,保护生态环境。

和谐与共享是相关的,共享促进和谐,和谐推动共享。企业通过经营所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不仅要与员工、顾客共享,而且要与社会共享。

一个企业的生存目的不光是获得自身的价值增长,好的企业大大超越传统经济学有关利润最大化是唯一驱动力的理论,而是追求员工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尤其是在考虑社会价值时,企业除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外,特别要关注自然生态价值,通过保护并合理使用自然资源,通过开发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推行绿色营销、绿色包装、绿色服务等,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企业也关注社会文化价值,努力通过自身的经营行为和公益活动,向社会传播先进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的目的在于企业之外。和谐与共享文化真正使企业面向社会,在谋求自身和谐的基础上,与投资者、竞争者、供应商、经销商、顾客、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取得和谐,与自然环境取得和谐,在和谐中实现价值的共同增长。

07、未来企业文化的2条脉络

在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中国的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当下企业的生存环境已今非昔比,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管理模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都给中国传统企业带来冲击,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势在必行。

未来企业文化主要是沿着两条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脉络发展的:

● 一条脉络是“人本化”;

● 另一条脉络是“市场化”。

人本化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张扬个性、突出能力、激励进取、实现价值。

市场化就是要强化创新与变革、速度与效率,通过学习超越自己、超越他人,通过虚拟与借力提升竞争力。

精益经营的企业要求文化既要重视人,也要重视市场,是双强文化模式。“人本化”和“市场化”这两条脉络,在实践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通俗地讲,也就是要求企业的所有人员始终要坚持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中心,以顾客发展和员工成长为两个基本点来进行企业的精益经营和精益管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说企业文化是百家饭?离开这6个思路,企业文化建设无从谈起
以流程管理替代职能管理
迈克尔·波特:创造共享价值
优秀企业的共同特征
六大趋势引领企业长足发展
《经营的本质》给企业家的启示,先要明白自己企业经营的要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