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想的人”都有共性,适合民企的高管有哪些特质?
作者:周戌乾 李春
来源:泰普洛领导力(ID:Taplowleadership)【整理摘编:时英平】

中国民企,很多都陷入“空降兵”魔咒:一方面,企业不断从外部,高薪引进高管人才;另一方面,这些引进的“空降兵”存活时间短,存活率低。
这种现象,不但让企业付出高昂成本,对公司的士气、文化,乃至业务发展,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据说,空降兵存活一年内是危险期,存活六个月是正常现象,存活三个月是基本规律。
总之,一方面,企业不断地“招”;另一方面,人不停地走。这似乎成了一种魔咒。 

01、外企与民企的典型差异

外企与民企在管理和文化上,有着明显差异。很多高管从外企转型到民企,出现“水土不服”,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我们先来看看典型的差异对比:

第一、授权与职责不同
外企更重视岗位授权和责任分工。在外企,基本上不同的岗位,却都有着同样的岗位职责;而民企则更注重个人发展。

第二、激励方式不同
民企领导对待员工,比较像传统中国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爱在心里,很少当面表扬;要求很高,总是不满意,不允许说任何借口,是压力激励法;而外企推行的西方文化理念,侧重于鼓励激励法
从鼓励的效果上看,很难说哪个方法更好,应该是因人而异。但从个人感受上,鼓励激励法更让人容易接受。

第三、沟通方式不同
在与员工的沟通上,外企会尽可能把事情讲清楚。他们会更强调如何能更高效地沟通,让沟通更清楚;而民企有时更强调员工个人的悟性,许多话不直接说,而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让员工自己领会。
转型中的高管,应当更加关注外企和民企之间的差异,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02、民企需要的高管人才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人才问题,一直是中国民企头疼的问题。
尤其是大型民企,在寻求人才上,有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不能清晰描述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一点相较外企,是很大的差别。
理解民企需要什么样的高管人才,也能帮助转型中的高管找准提升的方向。
接下来,我们从8个关键点,详细剖析一下民企所需高管的特征:
特质1、有强烈的成就欲望
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非常大,比如模式不确定、资源不够等。如果一位高管没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就很容易放弃,很难成功;如果这个人的行事风格是结果导向的,过去有很多成功的经验,那么我们判断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
特质2、专业度
不仅有专业知识技能,更要有专业思维。
首先,要知其所以然,很多人在跨国公司工作久了,只是按流程去做,却不知why;如果一个人不去思考和探索,按部就班,那么到了新的环境,很可能会生搬硬套老方法,而老方法往往已不奏效,因为环境和条件都变了。其次,在行动前要从目的出发选择方法,而不是先入为主地说应该用什么方法。第三,要非常了解对方需求和上级意图,然后再看可以整合哪些资源,可以想哪些办法,否则就是想当然。
特质3、敬业
很多人把敬业理解为卖力和用心做事。但其实主要看两个维度:一是是否愿意长时间工作,二是是否热爱钻研。
特质4、为人
在民企,光凭你的职位,别人不一定听你的。其实任何公司都如此,只不过民企流程不是很清晰,问题尤其突出;你的为人,会直接影响同事对你的态度,具体讲来就是是否诚实,愿意承担责任,尊重别人,关心下属成长。
特质5、商业敏锐度——你是“生意人”吗?
我的老板面试过很多跨国公司总经理后,经常对我说:“这个人跟我不是一类人,不是生意人。”这就是商业敏锐度的问题。
如果某类人的思维和言行是市场导向、客户导向、利润导向,并不断探索的,那么他就是“生意人”;而另一类人在跨国公司工作久了,首先想到的是系统是什么,流程是什么,这类人就肯定不是“生意人”。
“生意人”一定是利润导向、市场导向、消费者/客户导向,而不是流程导向。
特质6、探索型领导者
中国的公司缺乏成熟的经营模式,需要总经理自己去摸索。探索型的领导有些常用的方法:他总是会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总是质疑甚至不断否定自己以前的做法。
特质7、个人风格与老板合拍
员工不一定非要百分百,和老板风格接近。但是从招聘的角度来讲,我们找的人应该要让老板比较喜欢。其实这也是人的共性,大家都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
在民企,授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取决于信任。信任当然与工作效果有关,但除此之外,大部分来源于人的本性——因为这个人跟我接近,我就容易对他产生好感,进而信任他,这个人就更容易成功。当然,不同的企业家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招聘时,还要研究老板的风格。
特质8、解决问题与把握机会
职业经理人通常是解决具体问题的高手,而企业家则擅长把握机会。如果职业经理人不但能解决问题,还有很强的把握机会的意识,就很容易和老板产生共鸣。

03、除以上八点特质之外,还可以看三项行为原则:

1. 主人翁心态。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打工者心态。
2. 专业精神。作为专业人员,需要通过恰当、有效的方式与老板商议该如何做,而不是一味听从。
3. 做“纯的人”。能够做到就事论事,实事求是。这点最难做到,但也正是我们最需要的。过度的察颜观色会使事情复杂化,管理复杂化,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做。要做到是一个“纯的人”,是一种境界。

04、民企需要警惕哪些行为模式的人?
除了上面提到的民企在看高管特质时,所需要的典型特征。还需要警惕以下这些思维和行为模式的人:
1. 过于讲究形式。中国企业更强调结果,如果过于讲究形式,老板会觉得表面文章,浪费金钱。
2. 对资源支持要求过高。跨国公司的支持系统已趋于完善,但中国公司还比较有限。
3. 要求自己的职责和授权非常清晰。民企对人才的要求比较宽泛。目前阶段,很多事情的边界难以界定清楚。
4. 喜欢等待上级的指令。民企更喜欢主动的人,很多事情老板也不知道怎么做,都要靠自己。李春教练在民企时,曾招聘过一个日本员工,入职时他特意提醒了他三点:
第一,要有速度。在中国做事,机会成本很高,有时候速度比质量、计划更重要。
第二,千万不要等老板指令,一定要主动想办法。
第三,说话可以很礼貌,但布置任务后一定要跟进,不要期望大家已经做到了。
凡是对日本人有所了解的人,听到他讲这三点都会偷笑,因为说到点上了。
5. 不善倾听。不善倾听就没有办法真正领会老板、客户的需求,很容易想当然,简单照搬过去做法,而不去探究为什么。
6. 过于强调工作、生活的平衡。虽然平衡工作与生活并没有错,但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没有达到能强调工作、生活平衡的阶段。如果你很强调工作、生活的平衡,可能民企就不太适合你。
7. 喜欢将责任推给下属。大部分员工都是很聪明的,他们一旦发现你喜欢将责任推给下属,就会认为你的为人有问题,你讲的话就会大打折扣,这对日后安排工作非常不利。
8. 不主动与人交流。跨国公司的业务是比较流程化、格式化、系统化的,要求很多人的直接参与,而且会自动生成一些信息,所以不主动交流问题也不大;而在中国企业,大量信息都来源于交流,如果不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会导致信息量不够,影响正常工作。

05、能在民企扎根下来的,可称之为“理想的人”

外企与民企如此不同,管理人员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大致总结一下,外企管理人员的特质:
1. 在沟通、思考、分析等方法上,受过很好的训练;
2. 逻辑要点清楚,语言简洁、结构化,便于理解沟通;
3. 见识广,知道高水准的东西是什么;
4. 对生意模式的思考、探索和实践可能不够;
5. 比较谨慎,冒风险的勇气可能不够;
6. 可能不愿意长时间工作。
而民企高管的特质,则正好与以上相反。

具有跨国公司背景,并在民企又能扎根且比较成功的人,我们称之为“理想的人”。

他们一般有这样的特点:

  1. 很高成就欲望和热情;

  2.  就事论事“纯的人”;

同时要注意这样的人:

  1. 缺乏热情和成就欲;

  2.  过于关注人际关系。

积极的人在讨论问题时会比较热情地讲他做的事情、碰到的挑战、可以改善和贡献的机会。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公司的员工往往比较注重人际关系,但对经营企业而言,“纯的人”、就事论事的人,是民企更加需要的人
转型中的高管应当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以及成就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勇于尝试新的事物。
最后,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中要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板最喜欢提拔具备这三种特质的人,看看有没有你?
创业最容易当老板有那些秘解吗?
成功男人的共性
空降成功人做事做人的能力
从外企空降民企的八条军规
射手特质与现代婚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