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老智能化需要“高大上”还是“真爱”

2014年全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其中高龄老人人口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空巢老年人口已突破1亿;而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4万家,总床位数353.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19.1张。目前中国约需要1000多万专业养老护理人员,而现在仅有10万余人。

在如此巨大养老压力下,传统养老服务模式早已难以为继,中国必须探索新的服务模式。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智能养老发展日渐凸显,成为最重要的趋势之一。虽然智能养老在发达国家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实际应用中也已取得显著成效,切实改变着老年人的生活,但目前国内养老服务机构利用智能化系统成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案例几乎没有。

三分技术,七分服务

深思后不难发现,错的不是智能化技术,而是我国落后的养老服务体系导致的不友好行业生态。

目前养老服务机构生存基本靠政府,服务基本是围绕吃喝拉撒,护理员基本素质较低,甚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大部分老人养老基本靠自己。服务内容和供应能力低下与消费不足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智能化技术被“高大上”,最终结果如同乔布斯带着他的技术和产品穿越到青铜器时代,所有人都将“崩溃”。养老服务本质是服务,技术只是工具,服务低水平的话,技术再高也只是玩具。因此任何养老服务机构如果寄希望依靠智能化技术创新服务、摆脱发展困局的话,其理念核心必须是”三分技术,七分服务“。

无论是智能化还是其他科学技术,理性发展的价值坐标都应该是关注人自身命运与价值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养老行业之所以要走智能化道路,说到底最终是通过技术更好地服务老人、更快地成长护理员、更和谐地成就子女。任何为老科技的发展都不应偏离这一价值坐标。如果丧失了这一精神内核,即使智能养老能够解决老人的安全问题,也未必会让老人感受到“爱”的温暖,相反老人每天面对着一堆冷冰冰的机器,只会更觉无情和冷漠,更不要说提高其幸福感了,那么这样的智能化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我们将智能养老归结为养老的一种新模式,那么就绝不能简单的从技术上定义,而应该不断丰富和完善服务基本元素和内容。在笔者看来,养老智能化不仅是技术的创新,而且是必须以真爱为底层驱动,基于智能系统,帮助服务机构从服务内容到理念的全面革新。在此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真爱呢?

“真爱”是核心

因为唯有真爱,才能深刻理解老人的需求;也唯有真爱,才能洞悉服务内容架构路径和管理中的症结,从而能一切以老人为中心,帮助护理员更加专业,提高服务机构自身赢利能力。智能养老不应为技术所“奴役”,而应超越学理意义上“物”的属性,更加倾注于帮助“人”的社会属性及其功能的发挥。

有研究就发现决定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有两种:一是尊严感,二是控制感,这二者都不是简单的与老人生理因素相关,而是牵涉复杂的社会与心理因素。如何让每个人在生活的最后阶段生活得有尊严,仍然是个必须正视的严肃问题,这也是养老服务的目的所在。

另外,在照护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不同老人的需求和需要介入的程度并不相同,并不是每个老人都需要照护,即使需要照护,也会存在介入程度上的差异,有的老人可能需要全程呵护,有的可能只是需要一些额外的帮助,缺乏理性判断的“过度服务”往往适得其反,基于智能技术的“过度服务”,就错上加错。

归根结底,养老智能化绝不是用机器替代老人的机体功能,削弱老人的主体性,而是依靠科技和适当的服务,尽可能利用老人残存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对他人依赖,最大程度实现生活的自立自足。

“真爱”的内涵

就老人照护来说,智能养老系统的作用也应是“真爱”这种最质朴情感的外在表现:

1、预防健康风险。智能养老系统在提早发现健康风险方面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尤其对独居老人意义重大,由于缺乏人员长期细致的照顾,独居老人生理上的细微变化主要还是依靠智能技术,有关数据表明,早诊断、早干预将节省大量医疗费用。

2、远程监护和关爱,提高老年人生活的独立性。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安全、舒适地在家中养老,而随着衰老,人体功能的逐渐丧失,要实现这样的幸福目标,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而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及时预警,有效规避安全风险,同时提供性价比较好的辅助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3、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管理需求。以真爱为导向的智能化系统应当是涵盖照护需求评估、照护计划制定和服务状态可视化的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同时还应满足老人精神层次需求,可以很方便的帮助老人亲属借助系统有效的参与老人的晚年生活,增进亲情,缓解老人内心的空虚。

最后,智能养老系统需建立在对我国国情和养老行业的透彻理解之上,切中养老服务管理“痛点”,这就包括:养老服务资源匮乏且呈“散点碎片化”分布、资源配置不合理、供需矛盾严重;决策管理仅凭经验、不完整信息、落后的分析处理方法进行;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盲点多;缺乏数据支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员工考评制度不完善;机构服务延伸困难,附近居家老人无法利用其资源,限制了社会效益的发挥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现实瓶颈。

(来源:中国养老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慧养老【632】智能养老平台服务管理方法
智慧养老系统打造“家园”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就地养老”
思锐产品(5):智能守护平台
养老护理员紧缺难题如何破
贵州:智能化养老新趋势 ? 理论观点荟萃 ? 文库 ?
智慧养老解决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