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虚、体湿、体寒、体热的区别,快速判断顾客体质再也不愁了



“有诸内,必形诸外”,中医诊断疾病,一般是通过观察身体的外在表现,辨别出人体的寒、热、湿、虚状态,再根据体质对症用药。同理,店人通过顾客的体质辨别,药物搭配可以更精准,更能体现我们的专业度,增加顾客对我们的信任。



体虚


一般而言,体虚可分为四种:血虚、气虚、阳虚、阴虚。不同的虚证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1
血虚体质

特征:通常见于血液不足,身体机能减弱,容易头晕眼花,皮肤干燥,指甲、面色苍白,手足麻木或抽筋,唇色淡,也因血虚常致同时气虚,出现疲倦情况。这种体质最常见于年轻女性。


2
阳虚体质

特征:有气虚情况加上怕冷的症状,较易畏寒,常出现手脚冰冷,尤其气温低时,甚至出现指甲、手指发紫情况。


3
气虚体质

特征:疲倦乏力,气短懒言,容易出汗或感冒,头昏没有精神,脉象细弱无力。


常用调养药材:黄耆、西洋参、茯苓、党参等。


4
阴虚体质

特征:主要指津液的不足,血虚其实也是阴虚的一种,不过阴虚常伴有一些热象,如口干舌燥,身体有潮热或面部潮红,最常见于接近更年期的女性。


体湿


特征: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


注意:应对湿邪,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


体寒


特征:如果有冷、白、稀、润、静这些特点,就可以初步判断为寒证。即怕冷,手脚冰凉;面色、口唇、舌色苍白;鼻涕、痰、大便稀;口不干;喜静不喜动。


1

轻度体寒:

  • 怕冷,手脚冰凉;

  • 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复期长;

  • 生理期经痛严重,腹部有垂坠感;

  • 面色暗淡,无血色;

  • 易疲劳,关节部位易酸痛;

  • 睡眠质量差,睡眠浅。符合以上3项即可视为轻度体寒。


2

中度体寒:

  • 口腔内易发炎,易长口疮;

  • 容易便秘,经常觉得肚子涨;

  • 生理期紊乱,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

  • 皮肤干燥易干裂;

  • 脚后跟易干裂,脚部血液循环差;

  • 爱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为中度体寒症状。


3

重度体寒:

  • 尿频尿液不易排出;

  • 下半身水肿严重;

  • 睡一夜手脚都仍冰冷;

  • 起床时手脚发麻;

  • 经常感到疲倦,四肢发酸,没有精神;

  • 经常感到胃胀气。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为重度体寒症状。


体热


特征:体热的人通常表现为5个特点:热、红(黄)、稠、干、动。即表现为人本身没有体温升高,但总觉得很热、很烦,人容易着急;面红、眼睛红或者舌头、口唇红,分泌物、排泄物是黄色、黏稠的;口渴、大便干、小便比较少等;喜动不喜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虚无力疲劳、陽虚手脚冰冷......一种“虚”对应一个方子,看看你适合哪一种!
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 的防治
素食如何避免气虚和体寒,教你怎么药善食疗方法!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中医4大“虚”证体质及常用经典中药
艾灸不当,火上浇油
测一测体质吧!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湿、湿热、气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