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外智慧养老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一、美国智慧养老实践
美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比较特殊,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人口老龄化程度并非最高。1941年,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1%,这标志着美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相较其他发达国家,美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绥慢,到2008年,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2.63%,在近70年时间里仅仅提高了5.53%。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技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国老龄化水平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人口预测,2012-2060年,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一倍以上,从4300万人增加至9200万人,届时每5个人中将有一个是老年人,其中8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从590万人增加至182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3%。

美国是世界各国中率先开始智慧养老实践探索的国家,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在康涅狄格州哈特佛市建造了首栋智能型建筑,为老年人的居家服务提供便利。从1999年开始,美国各州陆续建立了老年人移动医联网(老年人医疗服务车队)。目前,该医联网已经覆盖美国50个州、1000多个城市,包括12500多个分支机构。医疗服务车队运用包括RBIF技术和传感刚等在内的大量物联网技术,提供送医送药、上门看病、医疗护理、日常身体检査、健康状况检测、家政服务等多种业务。另外,美国也积极地探索老年人健康技术,2006年,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牵头,联合匹兹堡大学等其他大学,建立了美国生活质量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开展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辅助技术研究,包括体域网、体感网技术、无意识测量技术、穿戴式技术、服务机器人技术等。

二、德国智慧养老实践
德国是欧洲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1960年时德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当时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115%。根据联邦统计局的资料,2010年德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170万,占总人口的比重达26.6%,老龄化程度仅次于日本。据预测,到2030年,德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将达36.2%,2050年将超过40.9%。

2007年,德国的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至今已经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开启了四十多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其中也包括智慧养老项目,如“远程诊疗”是主要针对慢性心脏病患者的远程监控项目,患者通过手机、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可以定期将体重、血压等监控数据远程传送到医院的远程医疗中心,这样老年人可以免去经常去医院的麻烦。“肿細会诊”是一个主要针对癌症患者的治疗项目,参与会诊的医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共享患者的信息,并做出有利于患者治疗的方案。“独立生活”是一个主要针对特殊服务对象如因身体健康问题或年龄问题而行动受限的居民的项目,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行动不便者可以更轻松地使用一些服务如日常看护、就医、物质配送等。德国Infineon技术公司开发了可用于智慧养老领域的智能服装,将封装在特殊包装中的芯片和微小传感器固定在织物中,这种智能服装可以监控心跳、体温和脉搏,并将数据传递到网络,医生或管理中心就可以远程进行人体健康指标分析,以解决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护理问题

三、日本的智慧养老发展实践
日本作为经济发达国家之一,是世界上老龄化进程最快、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公认的长寿国,其老龄化程度非常严重。1970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7.0%,开始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亚洲最先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此后,日本老龄化进程加快,在1970-2008年期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的平均年増长率为3%。日本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高龄社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3300万人,占总人口的26%,这意味着,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位年龄超过65岁老年人。

2014年,松下集团联合住友信托银行等19家企业共同开发的藤泽SST(可持续发展智慧城镇),通过电力、信息网络的融合为区域居民提供无负担的最适合控制的智能建筑,构建能源自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社区。2013年,日本电气株式会社(NEC)研发了嵌入式M2M模组,将该装置集成在智能鞋上,让独居的老年人穿上这种鞋,照顾者就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掌握其行踪。日本非常重视为老服务机器人的研发过让机器人与老年人通话来支持老年人生活,以发挥机器人在高龄社会更大的作用,根据经济产业省预测,到2025年,日本老年人用的机器人将创造2.6万亿日元的市场,到2035年,该市场増加至5万亿日元。日本NEC公司也致力于为老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并于2010年就开发了生活辅助型机器人,可理解老年人说话的内容,2014年研发出能联网的小型机器人,可守护老年人并监控非法闯入问题。

四、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情况
(一)智慧养老平台及系统

智慧养老平台及系统指的是依托信息化、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创新应用O2O运作模式,通过对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的感知、传送、发布和对服务资源的整合共享,将医疗服务、运营商、服务商、个人、家庭连接起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二)智慧养老智能终端

智慧养老智能终端指的是嵌入现代先进技术的智能设备,以穿戴式、移动式、便携式、固定式、非接触式以及无意识触摸式等的不同形式,及时高效地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1.穿戴式智慧养老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具有随身携带、灵敏度高、交互性好的特点,按照佩戴位置总结为头部、上肢、手部、足部四类。头部类包括智能眼镜、智能头箍;上肢类包括智能胸带,智能臂环、智能胸针;手部类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等;足部类包括智能鞋、智能足环等。穿戴式智慧养老智能终端可以提供定位、导航以及紧急呼救等养老服务。

2.移动式智慧养老智能终端。安装在移动工具上,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定位、紧急呼救、导航、照明等养老服务,如智能拐杖,除了协助老年人出行,拐杖的手柄上可以安装有一个手电筒和一部收音机,用来照明和收听广播等。

3.便携式智慧养老智能终端。分为家庭便携和医生便携两种。家庭便携用于监控监护,医生便携用于诊断,如便携式心电图仪,可定期对老人身体状态进行医学测量等。

4.固定式智慧养老智能终端。固定安装在不可轻易拆卸或移走的地方,实现需要的监控管理、康复和生活照料服务,如智能沙发,在看电视的同时享受按摩并监测记录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通过数据自动调节座椅的高度和椅背的角度。

5.非接触式智慧养老智能终端。利用声光电感应技术,为老人提供非接触式养老服务,如智能电视,老年人可以通过语音和简单的手势便捷的操控电视界面,同时互联网的连接可以方便的在电视上与子女通话,智能化的影音系统可以自动调节音量,根据氛围调节音量和模式。同时,智能电视还可以通过语音自由选择节目,根据周围的光线强度,自动调节屏幕的亮度,符合老年人的视觉的变化。

6.无意识触摸式智慧养老智能终端。利用遍布在床、坐便器等无线传感器,分析和跟踪老人在家里的活动轨迹,如红外线报警器,安装在洗手间或老人常去的地方,如果老人连续四五个小时没有在感应仪前通过,报警器就会自动报警,服务中心可马上拨打老人家中电话,如果没人接听,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前往。

养老产业研究观点
我国智慧养老产业方兴未艾,但仍存在体制机制、信息化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借鉴经验来探索智慧养老发展模式。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老龄化进程还是智慧养老探索时间均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国外智慧养老经验,有助于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超前的眼光,对智慧养老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实现智慧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养老产业研究【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慧养老【2735】杨芳:智慧养老发展的创新逻辑与实践路向
智慧养老成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成为重要角色!
打通养老“最后一公里” 高科技温暖“夕阳红”
深度老龄化时代来临 智慧养老正当时
互联网 智慧养老产业研究与探讨
智慧化养老的技术赋能和服务转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