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院投资医养结合项目的建议
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可划分为三种基本运行模式:整合照料模式,是将养老和医疗服务整合在一个机构中运行,又可细分为公立医院兴办养老机构和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机构;联合运行模式,机构不合并,但是通过协议等方式整合医养服务;支撑辐射模式,通过上门服务等方式由医疗机构辐射周边需要服务的老人。本文以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为例,重点探讨公立医院兴办养老机构的问题与建议。

公立医院投资医养结合项目的可行性

(一)公立医院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

公立医院发展资金较为充足,由国家财政支持,能够配备更加先进的医疗硬件设施。同时,相关配套设施也能同步发展完善。以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为例,完善的生活、娱乐、运动及安全设施,以及丰富的自然景观构成的优越环境是其亮点之一。

(二)公立医院具有雄厚的软实力。

首先,因为严格的监督和专业培训,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高。

其次,公立医院有雄厚资金作支撑,同时与医学类高校或科研机构具备合作关系,其医疗资源、技术手段来源于先进的科研成果,领先于其他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最后,公立医院具有健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科室设立体系,科室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形成较强的联动性。

公立医院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定性不明,各部门交叉管理。

国家未对医护型养老院的性质明确认定,新兴机构隶属于医疗机构还是养老机构存在争议。这不仅影响了此类机构相关标准的制定,还导致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归口管理部门尚不明确。按照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民政部门主管养老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医疗机构,人社部主管医疗保险费用报销事宜,多部门进行交叉管理,权责未明确划分,导致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处于“九龙治水”的局面,极易产生监管机构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等问题,阻碍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专职人才缺乏。

公立医院总体医疗实力较强,但在发展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短板,即公立医院缺乏针对老年养护专科的执业医生,通常由心脑血管及护理等专科医生担任养老方面的医师,专业性有所欠缺。另外,受长期以来老年人照护认识误区的影响,对照护人员缺乏重视,相关的培训项目较少,相比国外专门设置老年照护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重视程度,我国在老年照护领域人才培养的关注度还有待提升。

(三)公立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养老需求。

一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每年前往医院就诊的老年人呈现增加的趋势,加剧医疗资源紧张;

另一方面,部分公立医院建院历史悠久,医院整体建筑面积偏小,经年使用的医疗设备功能欠缺、老化明显,医院布局陈旧、配套水电设施老化,难以适应现代医疗需求,而地方政府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不能为公立医院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限制了公立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加剧医疗资源紧张状况。

(四)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政策及资金支持。

以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为例,其曾经遇到过子女将老人送至护养中心后遗弃老人的问题,而法律、制度上对此无明确救济的方案,导致医院方面只能自行承担一切开支,无条件治疗、照顾老人,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采用立案的方式寻求司法救济又为养老机构增添了额外的负担。同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对老人的高质量服务也意味着高成本,由于目前缺乏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只能由住养老人和医院承担机构运营成本,不利于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的推进。

(五)老年人意外伤害频发,运营风险大。

老年人极易发生由于身体功能衰弱而导致的意外事件,然而目前立法上缺乏对此类事故进行责任认定的规则,一旦发生意外,老人家属会要求高额的赔偿金,而养老机构几乎都属于微利或亏损运营,老人意外伤害会给养老机构带来沉重一击,这也l成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运营中必须考虑的高风险问题。

相关对策建议

(一)明确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同。

首先,政府在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过程中,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强化治理能力,完善医养结合规划,既要立足现实,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资源,考虑养老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又要思虑未来、长远规划,考虑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及患者未来的需求特点。

其次,明确监管部门内部的职责分工,理顺医养结合行政管理体制,避免民政、卫计委、人社部门职权纠缠、相互推诿。同时,加强部门协同合作,打破壁垒,促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资质审批管理方式的改良,提高审批效率。

(二)加强专门人才培养。

首先,建议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在医科类高校中增设老年专科、老年照护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加强相关职业培训和知识传授力度,为公立医院医养结合项目输送人才。

其次,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可以联合院外职业技术院校的力量,共同建立医养结合实训基地,加强对老年照护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再次,注重老年照护高级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研究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为医养结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管理助力。

最后,完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借助适当的激励机制吸引、留住人才。

(三)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市场。

一方面,投资医养结合项目的公立医院应当积极拓展资金渠道,经过严谨地遴选后吸收健康的社会资本,扩展医院建筑面积,促进医院布局、医疗设备、水电设施等更新,增强供给能力。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积极助力牵线,引导社会资本以多样化的形式进入医养结合市场,如公建民营、PPP模式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良性的价格形成机制,用雄厚的资金有力提升医养结合产业的服务质量和持续供给能力。

(四)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基础设施。

相关部门应为公立医院兴办养老机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给予医院资金支持、政策优惠,对老人人住养老机构给予政策鼓励,缓解老人和医院的经济压力,为公立医院医养结合项目的发展进一步清除障碍。同时,建议加强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为医院投资医养结合项目拓展空间。

(五)严格监管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建议由卫计委、老龄委、民政部牵头,联合社会工作协会、基层老年社会服务中心等部门联合成立全国“医养结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借鉴发达国家监管医养结合机构的经验,制定医养结合服务行业标准,对医养结合机构的工作术语、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流程、服务收费标准、人员要求和服务保障等进行统一规范,从服务的全流程严格监管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同时,还应该重视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以及时回应医养结合模式在实践与探索中遭遇的问题。

(六)建立有效保障体系,防范运营风险。

建议引入强制保险制度,效仿学生人校强制购买学生团体意外险和团体医疗险,出台老人团体意外险和团体医疗险,以及老人团体公共场所责任险,对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实行政府、机构和个人共同分担强制购买。

来源:邓勇,公立医院投资医养结合项目的建议【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恒鹏:“医养结合”难点在“医”不在“养”
朱恒鹏笔谈 | 医养结合:想说爱你不容易
如何推动医养结合快速落地?
终于找到一篇能把医养结合讲清楚的文章了!
“医养结合”将有四种模式
护理研究: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