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身帝王之家,却出名于藏书的皇子

刘德(前171年―前130年),是汉景帝刘启第二子,废太子刘荣同母弟,母栗姬,不仅皇室之后,而且还是藏书家。在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四月,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河间王(今河北省献县)。作为一名皇子,他非常有意思的是喜好儒学,衣著服饰言行举止都依仿儒生。

虽然出身于帝王之家,但他并没有为权利所累,反而是在为了儒家文化的传承而穷其一生呢?原因现在已无从考证,但是他的贡献却让一代又一代人铭刻在心。

众所周知,秦时焚书坑儒让很多的好书都被烧毁了,而且民间踪迹难觅。刘德所做不仅是对宫里的书籍清理和保护,他还探访民间去搜寻珍贵书籍,但是他并没有吞并这些书籍,他所做的就是摘抄一本,再将原件还给原主人,还会出重金表示感谢。

他的藏书是最多的,对于藏书他非常慎重,他招揽天下的学士来帮助他,但凡遇到了不同意见或者残缺的书本,大家都要坐在一起商议的,之后很严谨的补上去,这才能够过关。在这些藏书中,对后世人影响最大的应该算的上是《毛诗》和《左氏春秋》了。由是有旧书者,多奉奏河间王。因此得书之多,可与汉官家藏书相等。

他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按理来说像这种不贪恋皇位的皇子应该是不会被卷到政治的漩涡的,但是最后却郁郁寡欢而死,这又是为何呢?

在汉朝之初,儒学并没有得到尊崇,都是承继秦的制度,这样子秦的制度上的不完善和直接性全部都暴露出来了。所以最后决定独尊儒术,而刘德却做的正是收集加保护儒家文化,并为此一直东奔西走,虽然他不争名誉,但是他的贤良还是被世人传颂着,尤其在当时的文化界相当的出色。而刘彻却认为刘德的行为太过于贤良,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就对刘德有了猜疑。

刘德的才华,汉武帝是非常欣赏的,认为他走儒术的道路是正确的,而且刘德不仅正直还对保护书籍有很大的兴趣。但是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一个有着皇子身份的人,是不可能被允许拥有过人的赞誉的。刘德的贤能被世人所熟知,汉武帝一边赞叹他的才华,一边又开始猜忌于他,认为他有一天会超过自己,后来刘德就郁郁而终了。

元光五年(前130年)逝于封国。汉武帝念其功劳,遂赐谥为 "献王",当地人则俗称之为 "献书王"。刘德死后葬于封国,其陵寝即此地的献王陵。一直以来,他都是用自己的力量在保护着这些巨大文化宝库,为此耗费了他一生的心血,但幸运的是也保存了非常多的东西下来。对古典书籍和一些稀少的精神文化的保护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换种方式讲西汉42|喜欢羞羞的诸皇子
说说献王刘徳
古本书籍收藏-陈子性家藏书
陈子性家藏书·子部类古书籍
别阴谋论了,卫青不死,压根不会有巫蛊之祸!
清朝皇帝的保姆制度——帝王之家仅剩的亲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